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九十一章 下步计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崔一翔对于凌云的胆子还是比较佩服的,至少他敢说也敢做。他明白的就告诉老崔,我就是要去抢,清军那里有什么,我这里一样都不缺。

    这里不是缺兵少粮食没饷银吗,没关系,我啥也不要我就要政策。只要政策放的开,什么都不是问题。你总不能让我又打仗,又要当乖孩子。

    在突击队被授权组建之初,凌云就获得了便宜行事的特权。也就是说他的突击队可以自行来制定作战计划,在任何情况下自由出战不用提前请示。最重要的一点,战利品和别的部队都不一样。别的部队战利品是一定要归公的。但突击队被授权缴获的东西可以留下一半自行使用,然后其余的再上交。

    正因为如此,凌云才敢给崔一翔打这样的包票,因为他缴获的银两如果交给火头营而不是直接交给刘鸿去再分配。这是并不犯纪律的事情。

    当然了,扬汤止沸自然不如釜底抽薪,应该想一个比较稳妥的可行的,又能够长远施行的办法。那就是建立一个长远的后勤制度,并且下大力气建设后勤兵种。

    屯田种粮食,饲养家禽家畜,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办法。毕竟山海关是一座已经有很久历史的变阵,自从大明建国以来,经营何止两百年。这不是一座临时的营垒,是长期经营的坚城。因此后勤兵种的完备就尤其重要。

    凌云忽然想到了自己新建的后勤组,一个几十人的突击队,就要建立二十人的后勤支撑。那么山海关这两万名边军将士,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足够强大的后勤保障,需要多少人多少钱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款牛奶都叫做特仑苏,也不是每一个兵营都需要特战队那样的配给。但是就算是这样,为山海关全体将士建立自给自足的后勤配给基地也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凌云拎着酒回到自己的营地,他一路上也在考虑这件事情。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这件事既然已经答应了老崔,就要尽快的解决。凌云可不是一个只会用嘴说话不办事的人。

    几名军官在一起弄了点花生毛豆,然后开始喝酒。要别的高档菜品也没有,鸡鸭鱼肉啥的,如果随便吃,那就不是前线了。不过对于这群人来说。能有点花毛一体吃就不错了。

    这段时间的训练和选拔,以及实战,大家的确也都辛苦了。现在训练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大家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心情了。

    大家吃着凉菜喝着酒,聊着下一步的计划,不久都有些薰薰然了。他们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甚至有人真的想要把皇太极的胡子拔下几根来。

    不过作为他们的总指挥,凌云是很清楚的。就现在这点兵力,防守应该是没什么问题,靠着特战的战术,去偷袭个把据点拔掉俩炮楼也不算啥。但皇太极毕竟有十几万大军,盛京城已经是完备的京城规模,制度也很健全。六部衙门都修建起来了。

    别说凭借自己这几十号突击队员,就算真的把辽东镇的所有家底都搬过去,估计也肯定是白给的。这一点肯定是很清楚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官,首先应该在认清差距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不打没准备的仗,也不做太异想天开的行为和飞蛾扑火的傻事。

    皇太极的兵不是有十几万吗,那么没问题,吃掉一部分就是一部分。这里只有两万兵马没有办法抗衡,那也可以,我没事不去盛京转悠,你要想兵伐中原要在山海关过路吧。

    但是你要想在此过,那就不单纯是留买路财的问题。现在凌云要做的,就是进行七百里的清障。在七百里的范围内,对那些绿营兵,能够拉拢的尽量拉拢,不能拉拢的就彻底剿灭。

    在这个七百里的路程中,明军自然也不能够有足够的兵力完全去设置防御,但这并不是问题,可以把地形作为有利的依托。且战且走节节抵抗。让皇太极每进一步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等这七百里走完,兵临山海关城下的时候,估计皇太极同志已经损兵几万了。这就是凌云的规划,他毕竟不是辽东经略,也不是蓟辽督师。他只能在自己的层面上来思考问题。

    自己这支精兵现在要做的就是清障,清障这一步成功了,下一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到时候如果后勤问题也解决了,山海关的兵备武器,以及兵员配置都会上一个大台阶。

    到时候,等到辽东军足够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和清军进行一场战略上的决战了。当然了就目前来看,想那些还是比较任重道远的一面。吃一口就消化一口,消化完一口就再吃另一口,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想法。

    饭后大家都各自回去休息,凌云独自一人溜达着,在想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保持这股士气不容易,不能轻易的就松懈下来。

    在地图上看的话,打下小秦庄后,距离小秦庄最近的下一个据点史家楼已经失去了第一道屏障,显得孤零零的了。

    史家楼仅仅是一个据点,也仅仅类似于一个炮楼。而这里驻扎着的,仅仅有不足二百人。从兵力对比来看重要程度,这里也远远不如小秦庄的位置和作用。

    之所以这里被称作史家楼,是因为这里的指挥官的原因,绿营千总史书杰。要说一下的是,绿营兵的建制其实和明军的建制差不多,不过明军的千户在绿营中被称作千总。

    这位史千总的帐下只有二百人左右,驻守这孤零零的据点。这两天也是听到了小秦庄被袭击的消息,自己掂量了一下,无论是地盘和兵力,甚至是战斗力。自己都和小秦庄驻军没有办法相比,可是他们还是干净利落的被解决掉了。

    他干脆就躲在炮楼里面龟缩不出了。心想这样你明军总是没办法了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