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的法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战争有他铁的法则,不会眷顾任何的一方,战争的天平会倾斜,但却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两军对耗,消耗的不仅仅是高精尖的武器,也不仅是坚城和防御能力。

    是耐力!战争到最后,一切所谓高精尖都会很快的消耗完毕,战争到最后,就是人和人在对抗。人与人的对抗是什么,是意志力,是坚持,也是撑着。

    成功有时候就是你觉得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再撑一会。可偏偏有人就是死在了黎明的前夜。

    并非是在感慨凑数,实际上皇太极的能量也是足够强大的。他和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一样,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能够称得上是伟大的军事家的,都不是吃干饭长大的。至少也是喝牛奶长大的。

    皇太极在经历了初期的懵逼之后,已经醒悟了过来。明军很可能是力量不足的。别看他们气势汹汹的,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他们的军备空虚,不然的话,他们只需要靠红衣大炮的战术就可以用一人换数人的代价守城。

    明军是很聪明的,如果他们炮弹数量很充足的话,他们的劫营就是多此一举。他们之所以来劫营,就是为了制造慌乱,让清军感受到压力。从而主动撤军。

    但是他们这一举动,实际上确实聪明反被聪明误。没错,就算是在有所防范的情况下,清军也是在白龙突击队的偷袭之下损失了一千五百人。

    其中追击的一千人是被全数歼灭的,其他的五百余人是烧死的。死的的确很憋屈。皇太极这次带来的全数都是上三旗的正统满洲兵,没有绿营兵。

    这并不是说皇太极厚道,打仗不需要炮灰。其实是皇太极希望证明一下自己的部队是到底有多么强的能力,可是这一下却偷鸡不成蚀把米。

    他的这些宝贝疙瘩们实在是不能再继续这样的消耗下去了,两天的时间里,竟然损失接近四千人。这样的仗怎么打怎么也不上算。

    皇太极决定,抽调一部分绿营兵前来担当前锋主力。这样的话就算是前面的进攻不顺利,那用这些伪军趟雷也没有什么值得心疼的地方,虽然对于投降的明军和汉人采取怀柔政策,但他不会傻到真的把绿营兵给当成自己人。

    就算用数千个甚至上万个绿营士兵,能够拼掉明军的两天大炮数量,那也是没有什么可惜的。甚至在皇太极和一些满洲贵族的心里,这可能只能算是明军的内耗。

    在思虑再三之后,皇太极得出了一个相当靠谱的结论,那就是明军的炮弹数量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很快就消耗完。然而皇太极自然不会用自己的兵去拼明军的弹药消耗。

    他找来了豪格,面授机宜。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被封为肃亲王。作为皇太极唯一已经成年的儿子,他一向是以皇太极的接班人自居的,所以他一向都是干活的劲头非常足。

    因为算清楚了这笔账,他自然就没有任何问题了。现在无论如何努力和辛苦去打拼,其实就是在给自己铺路。打下来的锦绣江山以后都是自己的,你凭什么不努力。

    这就是豪格最真实的想法,虽然他一直没有吐露出什么来。皇太极那是何等的聪明,怎么会看不出来这一道,却也是是一直没有什么表态,还时不时的对豪格给点封赏,弄点奖励措施。

    不过此刻的皇太极还并未下定这样的决心,一来他并不只是有豪格这一个儿子,自然还得再观察一下看看。二来皇太极如今只是中年,也是所谓的春秋鼎盛的年头,现在如果要立储,似乎还是早了一些。

    这父子俩的心思暂且不细说,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又所谓天家无父子。就是最应该贴心的父子两人之间,也是要留个心眼的。

    豪格进来给自己的父皇见礼,皇太极给他下达了一道很是简单明快的命令。那就是迅速去见李永芳,让他以绿营讨明副将、提督的身份立刻组织一万人来前线听令。

    对于父皇的这道命令,豪格是心领神会的,因为每个带兵的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豪格当时就想到了,这是因为这两天的战损比率已经超出了父皇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决定找炮灰来打前站了。

    对于绿营,豪格的态度本来也是看不上的,奈何清军自身的数量实在是不多。打没了一个就少一个,打没了两个就少一双。这也难怪,建州女真最早的数量也没多少人。现有的人数大多也是通过兼并得来的。

    要不就不会有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故事了,不过这也是的的确确创造了战争历史的奇迹。当然,这里面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在努尔哈赤的崛起过程中,其实是受了明军总兵李成梁的帮助。

    哪里有露头的,李成梁就打哪里。而且基本上算得上是打一个就能够灭一个,唯独对于努尔哈赤,李成梁似乎是选择性的失明了一般。就是不下手,坐视一只猫长出了利爪,变成了老虎。

    当然,这些都还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你永远无法遏制的是狼子野心,能够手里有一毛钱的时候就能和你赌一个亿,反正赌赢了是赚了。赌输了也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努尔哈赤赌赢了,他从建州女真一个小小的部落首领成了叱咤风云的天命大汗。皇太极从他的手里接过了长跑的火炬,准备一路跑下去。

    这时候,他跑着跑着,发现自己不能一直无休止的跑,会累死的。他得有人给他在沿途提供点粮食和水源。也就是说,他需要帮手。

    这些帮手就是绿营兵,清军看不上他们,却不得不寻求他们的帮助,这是很无奈的事情。而他们在清军中的地位也大致等于当炮灰。

    至于为什么知道是这样,还要前仆后继的跟着清军混,不外乎就是两个原因左右了他们的思维。一来是对于自己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不自信,或者是对于明军的严重不信任,这两种说法怎么说都没问题。

    这种想法的来源自然是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的十二万大军被不足四万人的清军分割包围,逐个歼灭。正是这样的一个战果,加重了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让很多的明军认为,跟着明军早晚是个死,跟着清军也许能活。

    还有一条比较实际的原因,那就是明军经常处在发不出粮饷的窘迫之下,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在前面分析的挺多,也就不再多说。而清军那边基本上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虽然他们不会种地,但是他们会抢东西呀,无本的生意。

    这两点是大部分的绿营士兵投靠的根源。还有人是真的想靠着这个升官发财的。李永芳就算是他们的一个榜样。当年李永芳算得上是明军投靠的第一人,当然,他最后并不是编入绿营,而是进入了八旗汉军。

    不过对于李永芳,努尔哈赤也算是下了血本的了。李永芳投诚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地区的副总兵,并不是总镇总兵。官阶大致是正四品,和游击等同,职务大致也就比游击高一点点,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就为了招降这个比游击仅仅高一点点的地区副总兵,努尔哈赤搭进去一个孙女。这对于很多明军来说,是一个相当有诱惑力的事情。

    明军将领中,比李永芳官阶高的人,统兵数量多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他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也自然会有些眼热。当汉奸也不能落于人后,万一投诚过去直接给个驸马呢。

    话题扯远了,豪格接受了命令之后,就带着两名亲信的副将快马加鞭回了盛京城。

    这一次,就在这崇祯三年的春节里,要爆发一场山崩地裂的战阵。明军只有两万人,这是他们这两年以来兵力达到峰值时候的人数了。相对于刘鸿时代,已经好了很多。

    但他们依然是不允许盲目乐观的,因为他们的正面之敌现在就有接近三万人,对方甚至可以无限制的去添置兵源。就算是用添油战术文火慢攻的方式,也要把这做坚城给烤熟。

    杨嗣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他现在是这座城的主帅。也是大明朝半壁江山最后一道屏障的守护者。只要他有丝毫的犹豫,这里可能就会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不是高第,他也不是王化贞。他是杨嗣昌,他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大明官员,更是一个合格的大明边帅。就算是他的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但来到这里开始的那一天,他已经做好了和这里共存亡的准备。

    也许这也是刘鸿觉得他适合来这里的原因。他来这里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而不是来镀金或者混资历的。想镀金到辽东镀的人,脑子一般都是被门给夹过的。

    杨嗣昌能够在文官集团里混到阁臣的位置,脑子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现在唯一需要给自己的就是足够的勇气。因为他的勇气能够感染整个山海关,让这些将士们能够坚持下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