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二百二十章 清军夜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如龙心里自然是很清楚的,凌云的命令休息自然不是在摆什么侍郎的架子,一旦真的打起来,如果不敌皇太极,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结果,这个侍郎究竟还能够当几天,还能不能当下去,还有没有命当都是一个未知数。

    之所以凌云一定要让他们去休息,是因为,他们现在的确需要充足的休息,无论战力如何,几千里的远途,中间几乎没有经过什么像样的休整,如果直接就投入战斗的话,战斗力是要大大的打折扣的,这一点,凌云是十分明白的,马如龙自己也很清楚。

    不过在他到来之前,凌云待着这些轻装步兵已经扛了很久了。对战斗力也是一次大的消耗,在这样的情况下,最为需要的也是休息。只有休息,才能够更好的战斗。

    对于皇太极来说,这些似乎不是问题,因为他毕竟掌握着优势的兵力,优势兵力的意思就是意味着,至少可以轮番休息而不用担心被偷袭的问题。而凌云的部队本来人数上就出于劣势状态,如果再要轮流警戒的话,那就是相当吃紧的了。

    还有一点就是,为了轻装前进,保证速度。这一次他们不仅没有带什么大量的辎重,甚至都没有带足粮草。同样的,皇太极也没有自己带着粮食绕圈跑路的打算。两支部队都是一个同样的想法,那就是,如果不能够成为胜利者,不能彻底的消灭对方的话,那么不要说战死,就算是饿估计都能够饿死。

    凌云告诉了跑来准备帮忙的马如龙,无论是应天府的部队还是辽东镇的部队,都是大明王朝的部队,自己让他们休息并不是和他们客气,这五千骑兵虽然仍然不多,在战局处于焦灼状态的前提下就可以称得上是一支生力军。这样的一支生力军是不能够在疲惫的状态下就贸然的投入战场的,作为指挥官,这是对自己部下和对整体战斗的不负责。

    所以无论是出自什么理由,这个时候马如龙都应该带着他的兵去休息。

    凌云找来了鲁?模?嫠咚?才藕糜???拦ぷ鳌6杂谧约旱睦隙允只侍????蛑笔遣荒芄辉倭私饬恕;蛘咚担?杂诤蠼鸩慷樱??蛑币丫?荒芄辉倭私饬恕

    后金部队没有什么高深的战术理论知识,能够作为他们军事指导教材的,其实是一本小说,这本小说很有名气,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没错说到这里的时候,看官们估计也就都知道了。这本小说的名字,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出现的最多的桥段就是,大旗被风吹的呼呼抖动,或者是旗杆被大风给吹断了。每当这个时候,就意味着对方要来劫营了。

    而且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别的原因,劫营这个梗似乎在三国的状态下有点屡试不爽的赶脚。似乎有比较无聊的人给做了一次小小的统计,三国演义中,夜间劫营的成功率大致在七成以上。

    这样的成功率显然是有水分的,但是这成功与否真正的决定者不是历史,而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确切的说应该是施耐庵同志。

    故事虽然只是故事,但就得看看有没有受众,一部三国,连批带讲的玩了这么多年,甚至还有专门研究它的协会。但拿着他当成兵书来看的,估计也就是后金部队了。

    这当然也是由一定的原因造成的了,最大的原因就是文化水平的局限性。这是很自然的的事情,小学文化水平让你捧着一本大学哲学去研究,别说是看得懂看不懂的问题,能不能把字给认全了都是个问题。

    当时后金部队的大部分高级将领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认字都没几个,你要是让他去看什么兵法,研究什么高深的东西,恐怕真的是难为了他们。

    这个时候,三国演义就成了那个时代抢手的畅销书了。不仅故事十分的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还有相当的插图作为辅助的阅读功能。简直不能够更加贴心,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要说是兵法什么的,也就是这本书了。

    从皇太极到他麾下的这些大将们,一个个都是十分的推崇夜袭的战术,哪怕是在占据了绝对优势兵力的前提下仍然是如此的,这也说明罗贯中老先生在这方面做的相当的成功。硬生生的把小说给整成了兵法也算是是一项超人的成就了。

    说了这么多这本书的事,咱们把视线转移到当前的战斗上来,再来看看咱们的皇太极同志到底在想些什么,或者说,他现在准备做什么。

    事实上,他现在想做的事情,与凌云所猜想的一样。也和三国演义里给他规划好的一样,他准备对明军的阵地发起一场夜袭。他认为,这场夜袭会给已经疲惫到了极点的明军一次致命的打击。

    不得不说,如果按照常规状态下来说的话,这样的策划应该算得上是靠谱的。现在皇太极正在积极部署。帐下的几员大将里,最为兴奋的人应该就是自己的弟弟,多罗英郡王阿济格了。他现在特别急于表现,只是想证明自己比多尔衮和多铎更靠谱。

    有时候,人很容易就会被利益给冲昏了头脑。英郡王阿济格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也是旗主。其实并不是糊涂蛋。如果他用心想的话就能够考虑清楚,无论是和硕亲王也好,多罗郡王也好。他们在皇太极手下,无非就是图一个平安。

    一把手的位置已经被多尔衮当仁不让的坐下了,他似乎没有让位给别人的准备。这也很正常,任谁估计也没有那样的高风亮节。那么既然不是大汗不是皇帝,接下来的官爵,无论是亲王郡王还是贝子贝勒,没啥大的区别,混日子拿工资也就行了。你太要求进步的话很容易招忌。

    其实无论是多尔衮还是多铎,这哥俩对这所谓的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相反的,他们似乎对皇太极的不满有时候都能够彻底的浮现在脸上,皇太极也毕竟没有把他们怎么滴了。

    多尔衮和多铎的自信,除了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能征善战之外,还有一点原因也是他们的强大支撑,这个理由就是他们两个人都是旗主,而且是战斗力最为精锐的两白旗的旗主。

    有枪就是草头王,这句话一点都不虚,尤其是两白旗在实际上是完全能够听命于这哥俩的。皇太极如果想公开的动他们的话,也是需要考虑考虑的。且不说两黄旗究竟能不能打得过两白旗这个问题。就算是真的打起来,拼一个两败俱伤,那么无论皇太极输赢,都是相当的不上算的。

    所谓的八旗劲旅,其实也就是这么多人,无论是怎么形式的内斗,最终造成的都是清军内部力量的消耗。而如果真的造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内耗的话,那么别说是和明军持续作战,夺取中原。会不会被明军吃掉都是一个大问题。这一点上皇太极一点都不糊涂。

    所以多尔衮和多铎越是不服,就越需要拉拢。阿济格越是积极靠拢,对于皇太极来说就越不当回事,因为这是一个胸无大志几乎完全不能够造成什么威胁的人。

    还有一点是皇太极不能躲避的问题,那就是他对皇太极造成的伤害绝不仅仅是夺走了本该可能属于他的大汗位置。他一手导演了大妃阿巴亥殉葬,让多尔衮失去了母亲。

    虽然这在明面上来看是努尔哈赤的遗诏,但只要不傻,谁都能想得出来这里面到底有着多少的弯弯绕。

    而多尔衮和多铎之所以和阿济格之间走的并不算是怎么亲近,就是这两位根本就瞧不上阿济格这副德性。他怎么能够为了这点虚名连最深处的仇恨都能够忘记了呢。

    阿济格本人并没有像那么多,他现在只想着在皇太极的面前好好的表现,希望能够表现的突出了,也挣一顶铁帽子戴。人就是这样,不怕你有脾气,就怕你没爱好,只要你有爱好,就能够投其所好,抓住你的命门。

    现在皇太极对于阿济格这点爱好已经掌握的死死的了,但是他不可能把好处一下子都给足了,那样的话阿济格就会懈怠了。所以他才会给了阿济格一个小小的甜头。让他享受郡王双俸的待遇。这个待遇也是相当诱人的,至少也是一个功劳奖赏的象征,并不单纯的是钱的问题,混到了这个份上,他们都并不缺钱。

    阿济格知道,皇太极准备趁夜进攻,而这个时候,正是表忠心的好时候,他当时就提出来要自己带领着部下们打这个前锋。一定要把明军最后的一点精气神给打掉。

    对于阿济格的请战,皇太极是早就预料到了的,他没有犹豫,立刻就抽出了一支令箭交给了阿济格,并且告诉他,只要是能够马到成功,会有重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