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新年第一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带着对休假制度的严重不满,三天休沐被占了一半的老大人们,一如往常的在天色熹微时,站到了金水桥畔。

    按照惯例,开年之初,基本上是没什么大事会发生的,但是,这个年,大家却过得都不怎么平静。

    随着年节下,各家相互拜访,聚会宴饮,所有的消息,都传的飞快,其中最引人热议的,莫过于于谦素履简行,到十王府致歉的事了。

    自从那天于谦登门致歉,结果吃了闭门羹之后,接连三日,于谦日日登门,日日都被拒之门外。

    直到第三日正午,周王姗姗来迟,但是,却同样是连门都没让于谦进,只接了谢罪表,淡淡的丢下一句好自为之,便转头回府

    堂堂的兵部尚书,七卿大臣,纡尊降贵接连三日步行前往求见,心意不可谓不诚,姿态不可谓不低。

    但是,面对这样的诚恳,诸王的姿态,却依旧高高在上,倨傲之极,甚至于,除了周王之外,其他诸王连面都没露。

    这件事情,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无数人为之议论纷纷,尤其是官员当中,义愤填膺之辈甚多,不少人觉得诸王太过无礼跋扈。

    当然,更多的焦点,还是集中在于谦的身上,只不过,这位于少保在这件事情之后,却基本是杜门不出,即便是年节下,也不怎么出门访友,至于递上拜帖的人,他更是一律推拒不见,据说就连内阁的某次辅,都吃了闭门羹。

    这??年节,各种消息传的满天飞,直到今日早朝,一众官员才重新见到了于谦的身影。

    和往常一样,他站在文臣的最前端,和几个重臣叙话,远远看着,面色倒是并无任何不妥,仿佛年前的那桩事,对他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一般。

    随着沉重的鼓声响起,金水桥边三声鞭响,宫门大开,群臣顺着宫门依次进了文华殿中。

    “吾皇万岁万万岁!”

    行礼各毕,天子高居御座,面色一如往常般波澜不惊,命群臣开始奏事。

    按理来说,年后的头一次早朝,基本没什么大事,但是,这次却分外不同。

    先是吏部尚书王文上前,递上了一本《请大计疏》,一下子坐实了最近京中的流言。

    虽然说,大计不同于京察,考核的是地方官员而不是京中官吏,所以,跟能站在这文华殿中的大臣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官场之上,讲究的事一个人脉关系。

    这殿中的诸臣,哪个没有门生故旧,后辈同乡,大计一起,各种各样的关系,交情,必定纷至沓来,每个人都安生不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朝中一直都有传言,说这次大计,刑部也要参与,这可是往年历次都未曾出现的事。

    朝堂之上掀起一阵议论,但是,天子的决断却很快,金口玉音一个准字,便算是将此事敲定了。

    不过这也正常,大计之事,既然能够传出流言,说明私底下已经议定过了,所以这次朝上,也不过就是走个过场,对群臣宣布而已。

    当然,这份奏疏,只是初步确定了大计的时间和范围,至于具体的章程,不是一两天能够确定下来的,后续吏部肯定会再次更定详细的细节。

    大计的奏疏,虽然引起了颇多议论,但是,也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毕竟,虽然此事牵连颇多,可并非直接关系到在场的这些人。

    不过,这件事情确定下来,也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心思,大计若起,都察院迟迟空置的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等职必定要增补起来,若是按照传言,此次刑部也要参与的话,那么,大理寺卿一职,只怕也不会再继续空着了。

    相对于大计来说,这些事情,只怕才是他们更关心的。

    众人心思纷乱之际,吏部已然退下,紧接着刑部上前,将如今刑部大牢当中关押的许多案犯情况做了禀奏。

    “……指挥佥事谢翔,暴起伤人,私动官军意图谋杀钦差大臣,被臣请王命旗牌,当场格杀,后查实,谢翔侵田三百二十五顷,迫不想白白浪费掉,就只能平价出粜。

    这些问题,都是稍稍一想,便能够想到的,所以各种流言当中,朝臣们最不信的,就是这一条。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真的?

    议论了一阵,最终,到底是有几个御史站出来,将这其中的‘利弊’说了出来。

    但是,面对底下大臣的异议,天子的态度却很坚定,道。

    “此事朕已决定,不必多言,常平仓之制,本是官员分内之事,仓禀不实,本就有过,若因此诏而苛捐百姓,说明此地官员本就未能尽忠职守。”

    “朕会命都察院详加察查,是否有此类之事,同样也作为吏部考评的参考,若有严重者,请旨后可交由刑部详查。”

    得,非但没劝住,反倒连带着刑部即将参与大计的消息,也给侧面印证了出来。

    天子登基了这么久,朝臣们也算渐渐摸清了天子的性格脾气,事情没定下来之前,无论如何商讨议论,天子都是能听得进去的,可但凡要是天子已经有所决断,那么再想更改,可算得上是难比登天。

    也罢,说到底,大计考核的是地方官员,也不是他们,天子既然要任性,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等以后真的出现问题了,再用事实来劝谏天子了。

    于是,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接下来,终于是朝臣瞩目的兵部于尚书出面,启奏了关于这次出京整饬军屯的情况。

    “……臣奉圣旨出京,查各地私田共计八万四千七百顷,清丈被隐匿军田共计二十七万六千八百顷……”

    兵部的奏疏很长,但是很枯燥,大篇大篇的全都是数字和分布,而且,众臣细细听了过去,却发现始终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东西。

    现如今京中最关注的,无非就是于谦和宗藩亲王之间的对撞,于谦往十王府致歉之后,很多人都在猜测,这位于少保如此受辱,必定会想办法在朝堂上讨回来。

    那么很显然,军屯一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都很清楚,这次于谦出京,就是为了各地被藩王侵占的军田而去,朝廷收回的田地,也绝大多数,是从藩王手里虎口夺食。

    侵占军田,抵抗朝廷大政,无论是哪一条,都足够让兵部借题发挥,好好的和宗室们再斗上一斗。

    但是,于谦的这份奏疏,通篇听下来,不仅没有刻意的突出宗室的罪行,甚至还一改于谦向来平实的风格,只说了结果,对于这些田亩的详细来源一笔带过,就像是……在有意模糊这些细节一样。

    不得不说,这让殿中的一众大臣,都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么思索之间,于谦的禀奏已经结束,与此同时,天子也搁下手里的奏疏,轻轻点了点头,道。

    “于少保此行辛苦了,着赐大红蟒衣一件,仪剑一柄,珊瑚一座,珍珠十斛

    “臣谢陛下赏赐。”

    于谦躬身谢恩。

    直到看着于谦面色平静的退回了远处,一众大臣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就完了?

    十王府的事,真就一点都不提?

    事实说明,还真就是一点都没提!

    于谦回列之后,各衙门又各自禀奏了一番不咸不淡,办也行,不立刻办也没事的政务,眼瞧着时间差不多了,这年节后的第一场早朝,就这么结束了。

    平心而论,这场早朝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围绕着吏部大计,户部,刑部,都察院各自扮演的角色,都隐隐初见端倪,天子接下来的动作,也已经可见一斑,朝中之前的诸多流言,都一一被印证。

    接下来回去之后,老大人们也都该为此好好的做准备,有错该修修补补的早做安排,做的好的该走关系走关系,该找人脉找人脉,算是指明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方向,可谓收获颇丰。

    但是,不知为何,朝堂上平静的仿佛十王府那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的氛围,却总是让许多大臣心中感到有些不安。。

    尤其是于谦和天子最后的奏对,不少人虽然说不出什么,但是,心里总有一种别别扭扭的感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