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陛下真是个菩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初开口之时,王诚还有几分紧张,但是,随着后头的话慢慢说开之后,也便从容了许多。

    不过,他越往后说,诸王便越觉得惊奇。

    他们的王府当中也有不少田庄,其中主体的部分,也是朝廷的赐田,但是,这些赐田基本不可能是连成一片的。

    这并不难理解,藩王的封地通常都在丰腴之地,所以,盘踞的仕绅很多,他们本身就会占据很多的田地,朝廷的赐田,是在他们的田地之外的官田,这本身就会造成在具体的地址上参差不齐的状况。

    而且,藩王的生活奢靡,所以,这些赐田成为他们的私产之后,会因各种原因变卖出去一部分,除此之外,有些时候,这些田地也会用来赏赐。

    另一方面,藩王雇佣普通的佃户耕种,这些佃户也会想办法拥有自己的田地,不少佃户自己或是开垦荒地,或是想法子托关系买卖当地的田产,也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藩王们自己并不在意这种行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田地的肥沃与否,能否把租子收上来,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田地是否连成一片,倒是无甚影响

    可是,在王诚的描述当中,皇庄宁愿花高价同周边的百姓置换田地,也要将所有田地连成一片,这在这些藩王眼中,无疑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田地连成一片,好处就是方便管理,可问题就是,皇庄的背后是天子,难不成,还养不起这点人手吗?

    与田地是否在一起相比,田土是否肥沃,能够出产多少,显然才是更重要的,即便是同一地区的田地,也有上等下等之分,要把整片都购置下来,必然会有不少的下等田被囊括进来。

    这里外里的,不说是捡芝麻丢西瓜,但多少有几分得不偿失之意。

    除此之外,藩王对待普通的佃户,其实也并不会十分苛待,相反的,遇到灾年的时候,他们还会主动给佃户减免田租,逢年过节的,还会给佃户们赏赐些酒肉吃食之类的。

    像是那些死命了盘剥佃户的行径,也就只有一些小富之家,而且是短期暴富的才会这么干,稍微有些积淀的家族,都不会把佃户逼得太紧,毕竟,田地总归是要有人来种的,把佃户们都逼得无路可去,他们就会背井离乡的变成流民,四处逃窜,到那个时候,手里有再多的地也没用。

    但是,还是那句话,藩王们之所以给予佃户们一些优待,是为了留住他们,让他们好好干活,本质上,还是希望能够按时收到更多的租子。

    所以,对于皇庄的做法,尽管能够理解,但是,他们还是觉得诧异不已。

    给种粮也就算了,连耕牛,铁犁这些东西,都要皇庄提供,这还不算,皇庄竟然还专门购置了民房,让这些佃户住进去,合着这帮人就是白吃白用白住呗?

    而且,原本他们觉得,这样做已经够离谱了,可谁想到,接下来王诚的话,更是让他们震惊不已。

    “……皇庄中田亩,照官田税赋二倍交租,逐年而减,一年减半斗,至与民田税赋同,则不再递减,此外,住皇庄民房年缴三斗,满十年则不缴,户主死则田税,民房缴粮重计。”

    “这些便是皇庄的基本规矩,时至今日,皇庄已容纳流民逾两万三千人,具能按时缴租,其中百姓,时常感念天恩浩荡。”

    皇庄中的田亩税赋更高,这是正常的。

    但是,让藩王们没想到的是,租子竟然还要逐年递减,如此一来,若是一些劣田,大约十五年的时间,租子就变成跟普通民田税赋相同,即便是一些上等田,也不会超过二十年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皇庄当中的田地,二十年后,就直接归这些佃户所有了?

    如果说前头的措施,他们都还能够理解的话,那么这一条,这些藩王可算是彻底弄不明白了。

    难不成,天子是嫌自己的私田太多,迫不及待的想分给百姓?

    这么一想,倒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营方式,最妙的其实就是逐年递减田租的法子,虽然说,前几年这些流民要交的租子极重,几乎到了十之八九的程度,但是,勉强也可活下去。

    随着耕种的年限越长,他们越能看到希望,就会更加不舍得皇庄的佃户名额,如此一来,原本难以控制的流民,就被重新牢牢绑定在了皇庄当中。

    就算是在执行当中,有内宦私下盘剥这些佃户,可至少前几年租子最重的时候,这些内宦是不敢这么做的,因为本身租子就重,再行盘剥,便会重新导致逃亡。

    到时候,该给皇帝的租子交不上来,这帮内宦可没有朝廷命官这道护身符,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脑袋搬家。

    而对于流民来说,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哪怕是最重的田租,只要能让他们活下去,也绝对会争先恐后。

    因此,从社稷国家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绝好的策略。

    但是……

    “皇庄之设,的确解决了京师附近的流民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非京师才有,这些年来,旱灾,饥荒,洪涝,蝗灾,各种天灾频发,各处流民不断变多。”

    “所以,朕觉得皇庄之设,可以继续铺开,以解各地流民之难,不知诸位觉得如何?”

    果不其然,在听够了奉承之后,天子抬手下压,面带笑意的开口,对着在场的一众藩王问道。

    这话一出,所有藩王的脸色,都变得有些尴尬。

    这皇庄的经营方式,的确是好,但是问题就在于,他们收租收的好好的,干嘛要去折腾这个呢?

    费时费力,每年收的田租还逐渐降低,难不成,就为了给朝廷安置流民?

    尽管这帮藩王嘴上喊着为国效力,义不容辞,但是,真正等到这种时候,却是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看向了襄王,眼神满是幽怨

    你说说说你,没事接皇帝的话干啥?搞得现在骑虎难下的。

    他们这前脚刚把皇庄夸的天花乱坠的,总不能天子一说让他们做,就立刻找各种理由推拒吧。

    见此状况,襄王心中也有些叫苦。

    他只是随口奉承了两句,谁能想到,天子不图捐粮(?),不图降俸,竟然在这等着他们呢……

    不过,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襄王硬着头皮,也得上前开口,道。

    “陛下,如今天下清宁,各地官员尽心竭力,纵有流民,也能及时安置妥当,民间讲究落叶归根,百姓向来是故土难离,所以,臣以为,只要朝廷及时赈灾,安置得当,流民问题不过一时而已。”

    “再者,朝廷如今正是整饬军屯之时,各地田土大量被收为官田军田,朝廷事务繁忙,若此时再铺开皇庄,恐顾此失彼,此臣浅见也。”

    有了襄王起这个头,其他藩王也都纷纷附和,道。

    “不错,陛下,襄王所言有理,朝廷向来赈灾得当,流民问题不过一时,还是让百姓回归乡里,才是妥善之法。”

    “对对对,正是如此……”

    不过,说话的都是几个相对年轻的藩王,周王等人却是捻着胡子,低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见此状况,朱祁钰脸上浮起一丝笑意,却并没有正面回应这几个藩王,而是朝着一旁的怀恩吩咐了两句。

    于是,怀恩拱手领命,不多时,他带着两者小内侍折返回来,手中已经多了几本厚厚的账册。

    命人将账册递下去,朱祁钰道。

    “这是这几年下来,几处皇庄每年的收成账目,包括后来皇庄改建之后,收购田亩,民宅,购置种粮,耕牛的花费,都计在其中,诸位不妨瞧瞧,或许能够对皇庄有别的看法。”

    即便是登基之前,朱祁钰作为宣宗皇帝唯二的子嗣之一,也是有不少的赐田的。

    所以,他在京郊的田庄,自然不止一个。

    诸王手里的一本账册,各自记载的不同大小田庄的账目。

    其实,看到账目的时候,诸王心中其实已经猜到天子想要说什么。

    但是,真正当他们看到这些账目的时候,还是被吓了一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