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内阁分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安静了下来。

    所以说,这京中最近,着实是多事之秋,以至于,朝中的老大人们,都有些跟不上节奏了。

    藩王之事,也是近来朝野上下备受关注的地方。

    要知道,这次藩王进京,可和往常不同,以往最多就是仪典繁复些,礼节性的事务多些。

    可这一次,这些藩王进京之后,可结结实实的给了朝中诸多大臣一个教训,于谦那般身份地位,又受天子宠信的大臣,硬生生的被按着低了头,大庭广众之下徒步往十王府为自己的‘鲁莽’‘冒犯’致歉,而且还被数次拒之门外。

    借此机会,诸王可算是耍足了威风,让朝中文武大臣,再次认识到藩王的地位和权势。

    这还不够,随后传出来礼部要整饬宗务的消息,群臣还没来得及确认真假,诸王离京的日期,便被延后了。

    明面上,是说天子顾念亲亲,想要留藩王多住些日子,可是实际上,到底是为何而留京,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最近这段日子,又闹出了代王移藩一事,朝中也其他各种各样的流言,让人难以分辨是真是假……

    如今,礼部再次出手,想要将藩王赶回封地去,这难不成,是为了之后的宗藩改革做铺垫?

    这回,天子又会如何处置,总不至于还继续拖延下去吧,已经就藩的藩王久居京师,毕竟不合礼制,拖一次可以,可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拖下去,只怕京中的流言,就不仅仅是流言了。

    众人抬头,目光望向天子,却见天子脸色平静,并没有什么意外之色,拿起礼部的奏疏瞧了一眼,随口便道。

    “既是如此,礼部安排便是,照准!”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不由有些惊讶,就连上奏的礼部侍郎王一宁也有些意外,迟疑了片刻才上前领命。

    尤其是在旁的户部尚书沉翼,脸色更是古怪的很。

    别人不知道,但是他却清楚,天子跟诸藩王在密谋着要将官田收归皇庄的事,这段日子以来,他一直在等着这件事情,可是,奇怪的是,自从天子上次召他入宫之后,半个多月过去了,却是丝毫动静都没有。

    现如今,礼部上奏要安排这些藩王出京,天子竟也答应了,难不成,天子真的打算不靠这些藩王,仅凭自己一人之力,就推动此事?

    要知道,打从天子登基以来,无论是互市,大渠,还是军屯等事,虽然都是天子支持,但是出面推动者,却是各部院衙门。

    如果说诸王离京之后再提此事,就凭岷王和襄王二人,真的能将此事拿下吗?

    沉尚书心中疑窦丛生,却不防上首天子突然就点了他的名。

    “户部,工部?”

    闻听天子呼唤,沉翼连忙收起这些心思,和陈循一前一后纷纷出列,来到殿中,道。

    “臣在!”

    于是,天子玉音降下,道。

    “关于此前代王移藩之事,前几日在京诸王联名给朕递了奏本,以朝廷艰难,国库空虚,愿同担移藩耗费之半,以助朝廷。”

    “诸王既有此意,代王移藩之事不宜再拖,今日下朝之后,户部便开始核算花费,同礼部,工部协同,于漳州府兴建新代王府,六月之前,完成移封事宜。”

    这话一出,底下群臣顿时再次掀起一阵议论。

    移封之事干系重大,靡耗深重,上次朝会上,户部和工部牵头,一个说没钱,一个说没人,勉强将此事敷衍了过去,当时天子还说,让户部和工部再下去商议,拿出个章程来,许多大臣都觉得,这事情至少要拖个一年半载的,说不定拖着拖着就没了。

    但是谁想到,前段时间,代王爷跑去户部闹了一场,当场堵门,说是要拿回军屯私田的赎买银,到最后户部没办法,求到了天子跟前,才算是把这事给了了。

    不过经此一事,朝中也隐隐有所感觉,代王移封之事,势在必行,不然的话,户部恐怕也很难脱身

    只是却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再转过头看看这位沉尚书,果不其然,眼瞧着这位户部尚书大人面容苦涩,但是还是拱手道。

    “请陛下放心,户部必然不敢怠慢。”

    也是,到了这个,能力皆足之人,勋贵之中,能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怕寥寥。”

    眼瞧着王翱从奏疏当中抬起头了,俞士悦放下茶盏,笑着开口道。

    见此状况,王翱亦是一笑,道。

    “看来次辅大人,心中也有人选啊……”

    俞士悦并不承认,也未否认,只是道。

    “此等大事,具体人选自当是由陛下决断,但是,以本官浅见,既是整饬军府,那么,便不能由军府官员自行主持,否则难以服众,至于京中诸勋贵,同军府牵扯太深,只怕也不合适。”

    这话看似什么都没说,但是其实,已经什么都说了。

    武臣当中,品级高的官员基本都在军府当中,除此之外,便是勋贵,军府官员不行,勋贵也不行,言下之意,其实就是武臣都不适合主持此事。

    于是,王翱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对他的说法表示认可。

    其实双方都心照不宣,俞士悦这次过来,说白了,就是统一他们的意见的。

    自从江渊去后,内阁迟迟没有增补新的阁臣,朱鉴因此前之事低调下来,张敏又素来没有主见,所以大多数的事务,只要他们二人达成了一致,也就意味着内阁的意见统一。

    只不过这件事……

    听了俞士悦的话,王翱从手边同样翻出基本奏疏,命人递了过去,然后道。

    “次辅大人所言有理,此事军府官员及勋贵来主持,都不甚妥当,这段日子,我这也的确收到了不少奏疏

    “其中,有人觉得,此事涉及军务,当归兵部,由于少保主持,也有人觉得,此事本属监察之权,故而,应由都察院主导,陈总宪主持,还有人说,就如今查的的状况来看,军府官员所涉罪行繁多重大,所以,该由刑部和大理寺介入,如今大理寺卿空缺,当由金尚书主持。”

    “如此种种,意见不一,陛下也一直未曾表示倾向,本辅想着,陛下心中应该也在犹豫,不知次辅大人觉得,此事该归何部主持?”

    有些时候,问话也是一种态度。

    俞士悦和于谦私交甚笃,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从俞士悦的立场出发,他肯定是希望,这件事情最终落到兵部的手中。

    事实上,这也的确是希望最大的选项,因为,如果不让武臣参与的话,那么兵部显然是最合适的。

    可是……翻看了一番自己眼前的奏疏,俞士悦不由皱起了眉头,抬头望着王翱,目光中带上了几分若有所思。

    看来今天,这位首辅大人,是专程等着他来了。

    这段日子,他不是没有听闻有人举荐都察院和刑部,但是,到他手中的奏疏,却仍是以勋贵和兵部为主,他原本以为,前者只是零星有些,却没想到,都被王翱压在他这。

    所以说,这就是首辅分票权的好处,如若需要,他完全可以将某些特殊的奏疏分到特殊的人手里,又或是,压起来让别的阁臣得不到消息。

    王翱这么问,其实就代表着,他并不支持于谦,那么,他觉得该谁来主持呢?

    都察院,还是刑部?

    他这么做,原因又是为何?

    一时之间,俞士悦心中念头百转,沉吟着,他到底还是道。

    “都察院职在监察,权责独立,并不应参与具体庶务之中,似是这等整饬之事,并不合适,毕竟,主持此事者,也当在监察之中。”

    “至于刑部,如今虽然已有诸多证据显示,官员罪行众多,但是,毕竟尚未查实,说到底,军府涉及军务,其中多是武臣,所以,还是兵部主持此事,最为合适。”

    “首辅大人觉得呢?”

    一番话说下来,态度依旧坚定,见此状况,王翱脸上笑容依旧,不过,对于俞士悦的理由,他却不置可否,道。

    “此事重大,到底如何决断,你我说了不算,无论是兵部,都察院,还是刑部,还需陛下亲自决断,不妨你我一同进宫,将这些奏疏一并带去,将此事呈奏陛下,如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