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弗吉利亚崛起录 > 第三百零五章:狼烟四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时间进入了1911年的年末,全世界的人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度过了一个危机四伏,冲突频发的灾难年。

    整个1911年发生的事情,对于所有欧洲民众来说基本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让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了实质,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加深,进一步促成了更加激进的海军军备竞赛。

    并且更重要的是,这??海军军备竞赛所有欧洲列强国家全部参与,这也代表着这些列强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那就是战争已经不远了,他们在为战争做着准备。

    除此之外,欧洲各大列强国家也在加紧扩张着陆军的规模。从意大利奥匈帝国的扩军30万,再到法国,俄国和德国的扩军50万,无一不证明目前欧洲所面临的状况十分严峻,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这些列强国家疯狂扩张陆海军的行动,也让他们的军事企业迎来了爆发一般的增长。

    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德国著名军工企业克虏伯工厂,1873年仅仅只有9000人的员工规模,在1902年就发展到了4.3万人。截止目前1911年年底,克虏伯工厂的员工数量已经达到了7万人

    英国的军工业也十分庞大,从事军工行业的人员达到了十万多人。

    英国的军工业有两大特点,一是优先发展军舰和商船制造业,这也符合了英国海军为重的特点。

    二就是私营军工厂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点并不相同于澳大拉西亚的王室军工厂。

    澳大拉西亚的军工厂中,王室的皇家军工厂,占据澳大拉西亚所有军工厂市场的百分之八十七,仅有一些军工厂不愿意生产的小份额武器,才会被一些私营军工作坊生产。

    除此之外,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的军火工业也十分庞大,这些列强国家军备和士兵数量,也正得益于十分庞大的军工行业。

    这一点从澳大拉西亚也能够看出。澳大拉西亚目前所尔维亚的军队分别已经突破30万和20万,哪怕最少的门第内哥罗,军队人数也已经突破了3.5万人。

    巴尔干同盟背后有着沙俄帝国的支持,他们扩张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自然也是从沙俄帝国进行购买。

    为此,沙俄帝国淘汰了一些目前正在装备的武器,将其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了巴尔干国家。

    而沙俄帝国,在之前五万支步枪订单的基础之上,又向澳大拉西亚订购了15万支步枪以及上千万发子弹,为国内的扩军做好准备。

    这也让阿瑟感受到了出售军火的暴利。哪怕战争还没有打响,欧洲诸国只是在进行战争的准备,向澳大拉西亚订购武器的也只有俄国,都让军工厂赚了数十万澳元。

    要是战争真正打响,欧洲各国都缺武器的时候,军火贸易带来的利润会扩张到数千万甚至数亿澳元

    为此,阿瑟也十分大方的给予了皇家军工厂上千万澳元的资金,让军工厂卯足了劲生产,为将来的战争储备至少百万支步枪和数亿发子弹,以及上万门火炮和百万发炮弹。

    反正澳大拉西亚国内既有英制武器,又有德制武器,还拥有澳大拉西亚自己研发生产的武器装备。

    而欧洲范围之内,比较流行的也就是英制和德制武器,武器的出口基本没有什么困难。

    阿瑟甚至都在想着,如果在一战中各国动用了军事飞机并且表现出对飞机的重视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大量建造前两代飞机并且大肆出售。

    反正澳大拉西亚的军事飞机已经研究到了第三代,第四代的研究也已经在进行中。

    只要将来第四代军事飞机成功的研究出来,那么将前两代军事飞机出售给欧洲各大列强也不会影响澳大拉西亚的飞机研究,反正受着战争影响,他们想要在短时间内追上澳大拉西亚并不可能。

    而这些飞机的造价就上万甚至数万澳元,大规模出售给欧洲国家带来的利润可不比武器出口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