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好男儿留什么辫 > 第235章六艺之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据马三德禀报,原泸西入军的四千多名青壮战殁的已经达到了七成,主要是在第一次南宁守城时牺牲的,这些士兵的子弟约有八百人符合琼州军学堂的年龄要求。

    既然是琼州军自己的学堂,那马仲英就不可能按大明的方式去培养他们,那样只会培养出大批只知道子乎者也的假道学。

    琼州军子弟所要学的而是古典儒学,也就是所谓的君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之道,这六种技艺涵盖了德智体等方方面面的技能,秦汉之所以强盛,就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都不是只懂得吟诗作对的迂腐之辈

    秦汉时期,儒学继承周礼中对于贵族子弟的要求,发展出“君子六艺”的传承,这时期的儒家弟子们,“数”和“射”两科也是必学的内容

    所谓六艺之道乃是出自于《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艺是先秦时期至汉朝对王公贵族子弟的一种教育规范,当时的士大夫阶层都将已通五经贯六艺之人视为国之学士。

    六艺之中礼、乐、射、御,又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启蒙阶段是必修课。

    当时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庶民子弟只给予“小艺”的教育,唯贵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艺”的完整教育,完成自“小艺”至“大艺”的系统过程。

    因此通晓六艺的人也大多是贵胄子弟,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体制永远服务于政治制度,这是亘古不变的,随着历史变迁,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型,文化体制自然也会跟从统治需要进行转变。

    自汉武帝开始,董仲舒改良儒学,提出新儒学的概念,以国家教授儒学,但只重视经学,而轻视数和射,为后世学子们集体偏科埋下隐患。

    在汉武帝时,董仲涵盖六艺之道,从而恢复秦汉时期文人应有的才能和风骨。

    所谓教育要从娃娃们抓起,让吕轻侯和陈夫子负责筹建琼州学堂的事,马仲英也是没有办法,原因就是他夹袋中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这个问题必须要等到科举结束以后,才能缓解目前琼州军的人才压力。

    当然开办琼州学堂的目的也是收拢琼州军将士之心,马仲英就是要让将士们知道,加入琼州军不光待遇上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且他们的子弟也能享受到提督府给出的的福利小说

    免费教育,免费食宿,补贴钱粮,表现优异者还能得到提督府给予的奖励。

    在马仲英正式向全军颁布成立琼州学堂,专门教授军中子弟学业的消息后,琼州军所有的士兵都轰动了,哪怕是那些刚刚收编的绿营降兵。

    这个时代读书识字对老百姓和普通士兵本就是一种奢望,他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或者在战场上拼命,然而他们无论怎么努力,他们的后代依然在土里刨食,在战场上替那些官老爷卖命。

    现在提督府不光提高了将士们的钱饷,还准备掏银子供他们的兄弟子侄来读书识字,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只要学的好,那就会得到晋升的机会,甚至可以做官。

    马仲英开设琼州学堂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重铸华夏民族尚武的精神。

    在积极筹备科举取士和琼州军子弟学堂的之时,琼山县士绅领袖陈宗昱也给马仲英带来了一个令他满意的消息,就是他刚刚从澳门的红毛鬼手中买回了一艘九百料的轻型盖伦船,并带回了十几个精通造船的工匠。

    这种盖伦船铺设双层甲板,配备五十四门加农炮,许是花的银子到位了,澳门的葡萄牙人并没有拆卸船上的火炮。

    故尔马仲英就是放下了手中的事务,亲自接见了陈宗昱和他带来的葡萄牙造船工匠,想要看看琼州军是不是能仿制这种能够远洋航行的主力战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