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好男儿留什么辫 > 第338章粮食问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琼州府。

    从梧州返回琼州的马仲英在简单视察过海口棱堡后,就是将第八旅留在海口休整待命,自己和杨延迪带着亲卫奔府城琼州而去

    说实话,马仲英对目前琼州的发展进度还是很满意的,海口棱堡的基础框架已经基本成型,想来临高那边的棱堡的建设进度也不会慢多少,一旦这两座堡垒建成,琼州北部的防御力就会大大加强,而且还可以为海口驻防水师提供有力火力支援。

    这两座棱堡均是以火山灰和砖石为主要材料,骨架则是选的山上的竹子,在骨架搭建好后,在两侧固定好木栅,然后只需将石头、砖块和水泥混合倒入骨架内,然后等墙体凝固成型即可。

    根据马仲英目测,仅仅是海口棱堡方圆就有四里左右,墙高差不多三丈,宽两丈,地基亦有两丈左右,较之梧州三江口棱堡足足大了四倍,而且所有的墙面均设有凹形的马面,墙体是呈八十度左右的斜坡,从城墙五个角和城门处还延伸了十个半里不到尖锥形小堡,通过月城和大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端的严整有序。

    当然马仲英关心的不仅仅是这两座棱堡的建设进度,他更在意的是民生问题,所幸的是,自返回琼州后,沿途所见的农田均已经收割完毕,百姓们正对农田进行重新复垦,据沿途百姓所说,由于自天启朝以来,海南冬季的气温也下降的厉害,并不适合再种水稻,所以只能种植番薯和薯蓣。

    番薯自不必说,本是明朝万历时期传入国内,最开始就是在琼崖一带被广为栽植,薯蓣其实就是山药的一种,因为耐寒耐旱,适合山地和树林中生长,用来做辅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海口迎驾的琼州知府牛天宿见马仲英对农事很是上心,遂开口道:“大帅,我琼州此前有人口二十万,在琼山、澄迈等县一共开垦土地八十八亩,此次秋收收粮约八十一万石,提督府共收税十二万一千五百石,百姓手中还有的疑惑腹诽不已,您天天在外面东征西讨,当了个甩手掌柜,回来就怪咱们收不上粮食,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嗯,本帅知道了!番薯的播种事宜,你们要尽快进行,稳定地方的民生是重中之重,本帅可不想百姓们千里迢迢来到琼州,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时逢小冰河时期,北方年年大旱,天气寒冷的厉害,土地的产出有些地当甚至一亩田一季都产不出一石粮食,琼州这边虽然气候还算合适,但临海一带都为盐碱地,再加上土地开垦不久,能在明年养活二十五万百姓,已经是牛天宿等人实心任事了,马仲英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至于军中所需的粮食,马仲英也不是没有办法,梧州有十八万石粮食,南宁还存了五万石粮食,高雷二府虽然刚刚纳入统治范围,但是据祖泽清所说,征收五万石军粮还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琼州军目前的军粮还有二十八万石,按每个士兵每天两斤粮食计算,差不多还够大军支用半年,故尔短时间内,并不虞粮草有缺。

    牛天宿道:“大帅不必担心,番薯产量甚高,一亩地年产量差不多有六十石左右,虽然吃多了伤肚子,又不易储存,但是有这十二万石粮食在,想来还是能让百姓们撑到夏收吧。”

    “恩……本帅知道了!”

    牛天宿虽然说的轻巧,但马仲英却清楚地知道,常年以红薯为主食的痛苦,他前世时,就曾听老一辈的人说过,“红薯救了那个年代的人,但也让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吃怕了

    在历史上,历代胡帝所鼓吹的康乾盛世,其实就是红薯盛世,人口的暴涨,其实就是因为红薯在北中国大面积的推广,但这种以红薯为主食的盛世却活脱脱地将人的平均寿命推到了唐宋时代,要知道明朝时期,百姓的平均寿命差不多接近五十,而清朝时期,百姓的平均寿命却是三十出头。

    好男儿留什么辫.

    三头蛇王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