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好男儿留什么辫 > 第702章江阴设祭(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尸山白骨满目殇,

    万死孤城未肯降。

    路人过处休掩鼻,

    活人不及死人香。

    胡骑南渡以来,大江南北有数百座城池惨遭清军屠杀,距离南都较近的扬州、嘉定、南昌等城几近变成人间地狱,但马仲英唯独选了江阴作为兴建忠烈祠的所在,其原因就是江阴这座小城,代表了华夏文明不屈的灵魂,代表了华夏民族的嵴梁。

    “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我中国男儿岂可**于奴!”

    江阴文庙内书生许用那一声中华男儿决不剃发的宣言,引得全城十七万人群起响应小说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十万人同心赴义,存大明一百里江山。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以及江阴城内十数万百姓,用他们的血肉铸就了一道长城,在江阴被围困的八十一天当中。十七万江阴百姓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多门红夷大炮,血战孤城,毙伤清军七万五千余人,将军十八名。最后城破,清军依例屠城,江阴百姓九万七千余人无一投降,男女老少纷纷与满人血战到底,力不能战者尽皆投井自尽,妇女多贞烈,纷纷投河而死。七岁孩童,毅然就义,无一人顺从,全城仅老幼五十三人藏于古塔中幸存。

    古来阖城力战殉节者,唯有江阴一城,倘使我大明城池都如江阴一般,华夏又岂能陆沉,中原又岂会遍地膻腥,因此在楚军克复南都后,马仲英第一件事,就是筹建江阴忠烈祠,以祭奠江阴殉国之军民百姓。

    按马仲英的意思,江阴忠烈祠建在江阴最高峰秦望山,整个忠烈祠坐北朝南,以示庄严肃穆之意。

    新建的忠烈祠建筑群,包括牌坊、山门、前殿、正殿、江阴抗清英列史迹资料展示殿和江阴保卫战时期的文物陈列室等主体建筑,另外还有凉亭、花园等造景。

    不过由于工期紧,时间短,至今只不过建成了忠烈祠的主体,祠内的布景还没有完成,但这并不影响马仲英祭拜江阴英烈事。

    崇武元年八月因为江阴百姓的代代传承,直至伪清康熙二十三年,江阴百姓对伪清朝廷依然奉行不合作的态度,他们不应清廷的举,不当清廷的官,不上清廷的衙门,就连伪清官员选拔地方上的里正等村官都没有人参与。

    在万众瞩目之下,抵达江阴忠烈祠的楚军军阵中又打起了两面丈许长的白幡,分列在忠烈祠山门的左右两侧。

    一面白幡上书:最尔群魔舞大千,腥风胡马满城前。孤垣坚守八旬日,遗泽流芳三百载。

    另一面白幡上则书:为保家邦驱鞑虏,甘将热血洒江天。而今大地新猷展,可慰忠魂在九泉。

    望着白幡上那两首昭示着江阴抗清不屈忠魂的诗句,望着忠烈祠前连成一片的白色海洋,在场的江阴百姓无不痛哭涕零,他们等这一刻,等了快四十年了,现在,他们终于等到了。

    江阴忠烈祠前近万楚军将士以队为单位,排成了一列列整齐的方阵,只在山门的方向留了一道三丈宽的马道。

    马道上,大明监国楚王殿下马仲英亲手捧着抗清英雄阎应元的灵牌登阶而上,中书省右丞相金光祖和中书省左丞牛天宿分别捧着陈明遇和夏完淳的灵牌紧跟其后。

    再后面的各级将左和内卫亦是捧着许用、戚勋等同在江阴殉国的英烈灵牌拾阶而上,浩浩荡荡,有名有姓者竟有数千人之多,最后面则是一面有百十名内卫扛着的巨型浮凋,上面凋刻的正是江阴百姓抗鞑虏的石刻,浮凋的正中间乃是马仲英亲笔手书“抗清英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在马仲英及随驾文武大臣和内卫将江阴抗清英雄的灵位请进忠烈祠享殿后,扛着浮凋的内卫也已经把浮凋安放到了早就准备妥当的石制底座上。大风小说

    请灵事宜完毕后,又有楚军官兵将早已准备好的香烛等祭品供奉在享殿前的铜鼎上,还未等马仲英出殿点上香烛,秦望山上空忽地乌云密布,然后竟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此时此刻仿佛上天也在为曾经的抗清英雄哭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