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隆万之变 > 255弹劾徽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紫禁城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承天门外一条长长的直道尽头就是大明门,如果继续往外延伸的话,则是内城城门正阳门。

    承天门外的直道,刚好把大明朝重要的衙门官署分成东西两块。

    东边的衙门自然就是靠着东长安街,西边的衙门则是临的西长安街。

    翰林院是位于东边官署集中区的最外围,上下值倒是很方便,不过今天对魏广德来说就稍微远了那么一点。

    通政司位于西长安街,背靠着五军都督府,站在衙门正门外就能看到奉天门。

    把通政司放在这个位置,自然是为了让通政司能够最快的速度把奏疏送入皇宫呈交皇帝御览。

    通政司全称是通政使司,其长官为通政使,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

    明初丞相的权力甚大,对中央各部门有统属关系,并有权在皇帝处理奏疏之前审阅奏章,选择其中部分上呈。

    这样的环境下,朝廷各衙门实际上是听命于丞相,也就是胡惟庸。

    忍无可忍的朱元璋处死胡惟庸,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

    然而失去中书省对奏折分类处理后,皇帝每天面对如山般杂乱无章的奏章日渐崩溃,终于在洪武十年七月设立通政司专管奏章。

    通政司的职权是拆分丞相的整理、递交各类奏章给皇帝的权力,承担起“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章奏,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的重任;在常朝理政时,通政司长官通政使要向皇帝禀奏朝中各种事务;议大政、大狱以及会推文武大臣时,通政使均有资格参与。

    通政司在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一直受到朝廷重视,因为它是皇帝掌握治下官场风向的重要途径,一有风吹草动必然会从通政司开始。

    明初,通政司的职权应该说还是很大的,特别是长期面对皇帝,除了正常的奏本递交外,遇到突发事件通政使往往还会直接觐见皇帝上交紧急奏疏。

    但是到了英宗九岁即位以后,朝政大权落入内阁三杨手中,通政使失去了单独觐见皇帝进行奏报的权利,只能依附听命于内阁,此也逐渐成为常例。

    杨荣以圣体安康为由,又干预常朝时通政司上奏之数,言每日早朝,只许言事八件,且需事前禀告内阁知悉。

    之后的大明朝皇帝怠于政事,很少批阅奏章,一切交由内阁和司礼监,通政司地位更是每况愈下,逐渐成为摆设。

    清朝沿袭明朝的一套,通政司制度也被保留,只是江湖地位低下,成为朝臣眼中的冗余部门,戊戌变法时被康有为梁启超斥为无用部门的典范,清末新政时遭到裁撤

    不过现下这些对魏广德没有影响,今天他就是要送奏疏进通政司,进入传入内阁和西苑去的。

    现在的通政司通政使是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只是这个时候赵文华可不在京中,而是第二次去了浙江指挥剿倭战争。

    魏广德先在翰林院大门处签到画押以后,进径直回到自己的公房里坐了片刻,拿出准备好的奏疏和状纸仔细看了一遍。

    昨晚他就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反复推敲文中措辞,力求无错。

    在奏疏里,魏广德详细述说了路遇告状的耿安之事,并将附耿安状纸也写入奏疏,就是避免被人抽走或是掉包。

    虽然陈矩说朝中应该没有徽王的人,但是魏广德还是做了防备。

    喝了半壶茶,他这才起身施施然走出公房,出了翰林院往通政司走去。

    沿着西长安街往东走,右边巍峨的奉天门逐渐清晰起来,楼上楼下一如往昔站立着大量的侍卫,和半年前殿试一??样子。

    半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平民,或者说是有功名的读书人。

    半年后,他已经是一个芝麻小官了。

    而现在,他要博的自然就是获得更大的权利,好让自己在大明朝过的更好一点。

    魏广德不会去做让嘉靖皇帝不高兴的事儿,那不是正值而是愚蠢,至少在没有胜券的情况下绝对不会去做。

    魏广德已经想好了该怎么在这个大明朝安稳的生活下去,就好比对海疏的时候,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官场风向变化。

    只要在魏广德之后再来两、三本弹劾徽王的奏章,机灵的他们就明白是代表什么意思了。

    只是这个时候的黄大成看完魏广德的奏本后,脸色毫无表情,按部就班写了条子收下了魏广德的奏疏

    魏广德接过条子看了一遍,就折好放入怀中,冲黄大成拱拱手谢过后才转身离开。

    在他转身的一刹那,黄大成之前还古井无波的脸皮微微抽动,用看白痴的眼光看着魏广德离开的背影。

    对于弹劾徽王不法之事的奏疏,其实通政司并不是没有收到过。

    从第三任徽王朱厚爝献媚嘉靖皇帝获得宠信开始,他就在下面为了自己的朋友诬陷过一些地方官员,进而遭到来自地方文官和都察院御史的多次弹劾。

    不过这些奏疏到了通政司,送交到内阁之后,大多无果而终。

    时间长了,大家也看出来点什么,徽王背景有点大,告不倒。

    现任徽王朱载?篮退?献右谎??都尉富实鬯?茫?质蔷偌龇绞浚?质墙?椎ひ??缓蟊晃墓倜怯质且煌ǖ?溃?匀灰裁挥惺裁唇峁??思仪淄跷恢没故俏任鹊钡钡募绦?鲎拧

    所以,在京官们看来,这徽王还真动不了他。

    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再去关注徽王的不法之事了,告不倒,继续盯着不过是徒费时间。

    黄大成没想到,今天自己手里居然接到了弹劾徽王的奏本,稍作犹豫后,看着魏广德已经出了通政司大门,他就起身,手里拿着魏广德的奏本往衙门里面走去。

    他当然不会帮着徽王做什么事儿,可是得先给自己的上级左、右通政大人们说一声,现在衙门里通政使赵文华不在,衙门事务就是左参政在署理。

    交不交,什么时候交,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隐瞒不报自然是不能,只是看什么时候提交到内阁去处理,是否需要单独送到某位大人那里。

    “弹劾徽王?”

    “是的大人,魏广德这是第一次弹劾成功,就自以为状师第一了,嘿嘿.....”

    “别管那么多,按章办理,送内阁去吧,不管是谁处理和咱们没关系。”

    “是。”

    魏广德在奏本在通政司没有掀起多少风浪,仅仅是几句对话就解决了他最担心的问题。

    在魏广德以为,徽王这样的人,再怎么狂妄怕也知道当朝除了皇帝就是严阁老牛逼了,难道不知道给严家送送礼,保个平安?

    魏广德最担心的就是被严世番压下奏疏,严嵩不管收没收徽王的好处,他都不会刻意压下奏疏,只是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处理。

    而严世番胆子要大得多,而且收钱办事的名声也是声名远扬,魏广德以为徽王是会请托严家照拂的,毕竟他徽王确实屁股不干净。

    不过让魏广德失算的是,徽王还真没和严家有什么牵扯,或许在徽王朱载?揽蠢矗?约褐灰??砗煤突实鄣墓叵稻凸涣恕

    他是亲王,只有嘉靖皇帝才能定他的未来。

    严家权势滔天,那也只是针对文官而言。

    只要嘉靖皇帝对他宠信依旧,不管文官怎么弹劾他,他堂堂大明朝亲王,朱家王孙,还怕这些人吗?

    魏广德的奏疏在中午就被和其他奏疏一起送到了东阁,经过书吏的简单筛选后分别送进了严嵩和徐阶的公房里。

    魏广德的奏疏被送进了徐阶房中,下午翻阅奏疏时,很自然就被徐阶看到了。

    只是徐阶并没有直接在条子上做任何批示,而是拿起奏疏就去了严嵩公房。

    严嵩在看完魏广德的奏疏后,沉默片刻,开口对徐阶说道:“找惯例,有司查核即可。

    记得前些年弹劾徽王的奏章有不少,只是近些年没见到了,呵呵.......

    反正无非就是留中,咱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阁老说的是,是我多虑了。”

    徐阶在一边小声说道,随后拜别严家父子回到自己公房进行票拟,此事就算完事儿。

    其实徐阶也是分不清楚严家和徽王是否有联系,所以看到魏广德的奏疏后第一时间先送到那边,既然严家不管,他照章办理即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