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隆万之变 > 515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这有多少火炮?”

    刘显看着排列整齐的虎蹲炮问道。

    “一百二十门。”

    戚继光开口说道,“此炮制作简单,卫所匠户也能打造。”

    这时候,俞大猷已经伸手抚摸起炮声,忽然开口问道:“这是铁炮?”

    “呵呵.九江卫那边也是人才,用这种铁炮换下碗口铳。”

    戚继光笑呵呵说道。

    “哈哈.”

    刘显这时候已经明白其中奥秘,也是大笑不止。

    俞大猷只是笑着摇头,倒没有刘显那般肆意张狂。

    他们都是明白人,戚继光说那话,其实就是告诉他们怎么凑齐的这一百二十门虎蹲炮。

    明朝铜料极贵,相对来说,朝廷不会给军队配发铜料,可是却会供应铁料。

    他们已经想到,开发这火炮的家伙,与其说是为了打倭寇开发的这种武器,倒不如说是为了贪墨铜料干出来的这事儿。

    “似乎,还真可以大量铸造此物。”

    俞大猷开口说道,随即似想到什么,又对刘显说道:“刘都督,广东那边的铁料,可就麻烦你打个招呼了。”

    “好说,好说。”

    刘显笑眯眯的说道。

    说道钱财,三人都是心照不宣,不过显然戚继光棋高一着,他在浙江搞这个东西,怕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不过俞大猷和刘显自然也是不甘落后的人,都是盘算着回去就试试此炮。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条件还是戚继光给他们的那个虎蹲炮真有那么好用,否则若是炮不好,他们也不愿意赚这个钱。

    过去的俞大猷,还真不愿意掺和到贪墨和私吞军饷里面去,可是自从进诏狱以后,他的心态也有一些改变。

    就那次,若不是遇到一些好友资助,特别是陆炳掏了大把银子疏通三司的人,他过堂的时候也不会那么轻松。

    想想自己以前带兵,从来不喝兵血,可是手下那些大头兵的日子,其实并不会因为他不掺和就提高,只不过他那一份被下面的兵头吞了。

    自己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出了事儿连疏通的银子都拿不出来。

    还是魏广德说的对,规则内,该拿的还是要拿。

    三日后,三路大军按约定时间出营,开始攻打许厝倭巢,至于倭巢前面五党山上的倭寇,则交给戚继光所率领的浙兵负责剿灭。

    不过,俞大猷和刘显都默契的放缓了行军速度,并排除多股探马侦查中路军动向。

    目的,自然是一旦中路军攻击不顺,那么他们就只能立即结营,保证整个战线的平衡。

    若是中路受阻,他们左右两路攻打到许厝倭巢,那么三军之间的缝隙,很可能就会给倭寇突破重围的机会。

    别看战场地域狭小,可出现空档,而倭寇决议要跑,总还是有人能够逃出生天的。

    不管是朝廷还是福建地方,可都是下令,务必全歼这股倭寇,杀一儆百小】

    【说】

    而水师战船也已经齐聚平海卫城外海域,并派出大量鹰船充作哨船使用,监视倭船动向。

    明军水师此时装备战船,多为福船样式,其中一、二号都叫福船,只是大小有些区别,所以又有大福船、福船的叫法。

    三号称为哨船,又名草撇船,四号海沧船,又名冬船,五号鸟船,又名开浪船。

    其中三号船因船身偏小,并配有划桨,有风则扬帆而行,无风则摇橹驱动,机动性较好。

    除此以外,明军水师中还配有苍山船、鹰船和乌艚船。

    乌艚船因其船身和船尾涂成黑色,因此在明代也被称作“乌尾船”或是“乌船”,原本是广东东莞特有的一种船,用铁梨木打造。

    因铁梨木结实耐用,因此乌艚船的使用寿命相当长,少则50年,多则可达70年,而当时一般用松杉木建造的船只,最长使用寿命不过10年,有的甚至只有5年。

    所以在乌船的全寿命使用期内,它的效费比是相当好的,普通的中型乌船,船板厚7寸,船长10丈,船宽3丈以上,船体坚硬如铁,“触之无不碎,冲之无不破,”极其坚固,甚至可以抵挡佛郎机炮射出的炮弹,堪称当代铁甲船。

    只不过这种船造价也相当昂贵,一艘船需要七八真倭,在面对戚家军组成的小阵时也是非死即伤。

    也因为发觉这股明军的厉害,戚继光在倭寇口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戚老虎”的外号。

    而反观刘显、俞大猷等将,因为统帅的都是常见的明军,即便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倭寇对他们反而没什么印象。

    左右两路明军在侦知倭寇和中路军交战后,很自然放慢行进速度,直到等来消息,倭寇死伤千余,残倭已经败退回到许厝倭巢,这才再次恢复行进速度,想着倭巢开拔。

    到当日下午时,三路大军已经齐聚许厝倭巢外扎下营盘,因天色渐晚,刘显、俞大猷和戚继光碰头商量后,决定第二天天明后再发动对倭巢的进攻。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因为戚家军的到来,许厝倭巢的倭寇首领已经匆忙赶回平海卫城,和另外几个倭寇首领商议去了,倭巢里留守倭寇只得到加强警戒的命令。

    若在此时,三路明军一鼓作气攻打许厝倭巢的话,说不准还会有意外惊喜。

    毕竟,现在的倭巢里,虽然倭寇汇聚了三千余人,可是因首领的离开,实际上处于群龙无首的地步。

    三路大军攻打倭寇只要有一路获得突破,倭寇是肯定会大乱而逃的。

    明军扎营的时候,在平海卫城中,几个倭寇首领也正在激烈讨论着去留。

    现在他们被堵在这里,想要从陆路逃离只有突围一条路,可就算能成功,这次攻打兴化府城的收获都会失去大半。

    更何况,他们把抢来的财物,大多已经打包,放置到卫城外的倭船上,只等风向转变就马上扬帆起航,前往东番岛修整。

    倭寇首领在这个时候当然不会后悔没有在攻破兴化城后抢一票就跑,后悔也已经晚了,不过对于明军调来上万人马还是很忌惮,特别是有戚家军的出现。

    “一开始,想着五党山和许厝两处营寨,怎么也要抵挡明军一个月,一个月后,天气也就差不多了。”

    “实在不行,放弃许厝,我们连夜带着这里的弟兄上船,往惠安那边跑。”

    “泉州那边不错,去年瘟疫死了不少人,我们过去,也不容易被朝廷发现。”

    对于他们周边的情况,倭寇首领们自然很清楚。

    北面的万安,身后可是福州,作为福建省城,明廷布置的武装力量自然很充足。而且万安本身就有一个千户所驻扎。

    往万安逃窜,无异于自投罗网,而受到瘟疫后的泉州方向就要好许多,正是地广人稀的时候,他们就算登陆,也未必会被明人发现。

    决议很快就做出,自然是准备逃跑。

    还没有倭寇愿意直面对战戚家军,实在是他们几个士兵组成的那种小阵太厉害了。

    除非有绝对优势的兵力,能够把这样的小阵团团围住,四面攻杀才有可能将他们杀掉。

    单纯的一面或者两面打击,效果都不好

    那小阵的变幻实在太复杂,至少还没有倭寇想到解决之法。

    而戚家军这种军阵,战场上就是由无数这样的小阵组成,相互依托,互相掩护,实在难以达到四面围杀的效果。

    而只有在地势狭小的区域,戚家军才会由少量的军阵单独出现。

    不过受制于地形限制,倭寇也没法实现包围消灭他们的目的。

    就在倭寇准备乘船逃走的时候,事先被派出去侦查海情的倭船也回来数条,明军水师出现在外海消息也传到了倭寇首领们的耳中。

    这次,知道事态紧急,倭寇的大首领也没有再让其他人说话商议,而是直接定下了计划。

    “大家各自召集弟兄上船,按老规矩撤退。”

    “老大,前面的弟兄要不要让他们连夜撤出来?”

    “人太多,来不及了,而且叫上太多人,船也跑不动,现在是要和明军那些船比速度的时候。”

    “去澎湖还是魍港?”

    “澎湖吧,我这几天看天象,风已经起来了,就是小了些,跑澎湖应该可以。”

    倭寇老大拍板定下后,又凶狠的对其他人说道:“今夜就出海,突破明军水师前,我们的目的地不准告诉手下人,嘴巴都严实点。”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