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鹰眼 > 第158章 祢衡低头认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祢衡和刘巴两人结伴出行,前往南昌郊区调查稻田亩产。

    祢衡问道:“子初兄,这零陵与豫章地理环境相似,零陵稻谷的亩产大抵是多少?”

    刘巴毫不犹豫回答:“如果风调雨顺,也就亩产300斤左右,但大部分时候不是干旱无雨就是洪灾水涝,几年平均下来恐怕连250斤都达不到吧,今年江南各地普遍降雨稀少,我估计顶多亩产250斤,绝不可能达到600斤如此之多。”

    祢衡哼声道:“听你这么一讲,我心里有底了,我们得预防宁峰找人误导我们,我们一定要实地调查,多调查一些区域。待得到调查结果之后,我一定要当着众人的面将他痛骂一顿。”

    两人一路快行,很快便来到种植水稻的农田。

    当两人抬头看向田地的时候,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田地之中,水稻的植株长得密密麻麻,并且长势非常茂盛,植株上的稻穗数量多,稻穗也颗颗饱满。

    此时稻子都熟了,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仿佛黄金散落各处。

    这水稻的收成似乎要比他们往常所见的要好上不少啊。

    两人惊讶地对望了一眼,俱都张大了嘴巴。

    祢衡看到远处有一个老农在树荫下休憩,便与刘巴二人快速向老农走去。

    祢衡笑着向老农打招呼:“老人家好啊,这稻田是你的吗?稻谷的长势喜人啊。”

    老农咧嘴笑道:“可不是嘛,自从宁大人入主豫章以来,日子就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祢衡问道:“那这里每年亩产达到多少呢?”

    老农一脸骄傲:“每年亩产可以达到1200斤。”

    祢衡指着老农笑道:“你莫不是那宁峰派来糊弄我的吧,先前说今秋亩产600斤都已经很夸张了,你竟然说亩产1200斤,你这是互相放风筝呐,一个比一个高。”

    老农听完后勃然大怒,端起扁担就往祢衡身上招呼,嘴里骂道:“竟然直呼宁大人的名讳,还口无遮拦,打死你这小人。”

    祢衡被打得满地打滚,幸好刘巴上前拦住了老农。

    刘巴道:“有话好好说嘛,别动手打人啊。”

    老农道:“他必须为刚才的语言,向宁大人道歉!”

    祢衡道:“我为什么要道歉,我说错什么了吗?”

    老农指着祢衡的鼻子骂道:“你这个不学无术的东西,你不知道扬州的田地种的是一年两季的稻谷吗?一季收成600斤,两季就是1200斤。”

    祢衡和刘巴两人闻言均呆立当场,老农扁担继续招呼祢衡,祢衡不闪不避任由扁担落在身上,但他默默承受。

    半响之后,老农打累了便停下手,在旁边喘气休息。

    刘巴向老农拱手行礼:“我等二人均从外地而来,不知道扬州的状况,鲁莽出言冒犯了老人家,我们向你道歉。”

    祢衡也赶紧行礼道歉。

    等到老农休息过来之后。

    刘巴讨教道:“老人家,这个二季稻又是怎么回事,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二季稻。”

    老农这时气已经消了,便对二人说道:“这你可算是问对人了,我可是一直经历二季稻投入种植的。从四年前开始,南昌就已经开始试验种植第二季水稻了,一开始也仅仅是少量的试种。直到去年才开始在南昌范围内大量种植二季稻,取得不错的收成之后,今年更是将二季稻推广到了扬州全境。今年之后,我们扬州再无缺粮之虞了。”

    刘巴继续问道:“今年各地普遍降水稀少,扬州是如何做到收成不受到影响的,在零陵亩产仅不到300斤,这里又是如何做到亩产600斤的。”

    老农回答:“扬州的稻谷都由官府提供青苗,官府的青苗亩产很高,并且官府会指导大家堆肥施肥,教授大家耕种,因此产量都很高,一季能达到亩产600斤。宁大人在扬州境内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我反正不知道建设了多少,反正每年都在建设,这些水利工程让我们旱涝保收,今年即使缺水也没对我们的田地造成影响,去年大水,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你们不知道啊,我们都很喜欢官府搞工程建设啊,官府招募民夫都是给工钱的,而且工钱每年都会增加,几年前才一贯钱一个月,如今已经三贯钱一个月了,听说南昌城马上就要扩建了,到时候又可以拿到很多工钱了。”

    祢衡问道:“老人家,你家中有几亩田地,有几口人?”

    “我家中有十亩田地,六口人,田地不是很多。”

    祢衡计算道:“十亩地收成一万两千斤,缴税后还剩下不少吧。”

    “还剩下约一万斤,我们六口人根本吃不完啊。”

    祢衡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那这里的粮食这么多,会不会粮价很贱啊。”

    老农笑道:“要么怎么说宁大人是好官呢,他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了,这里实行的是官府规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一斤谷七钱,所有人购买稻谷的价钱不得低于七钱,商人向我们采购一般都会比这个价钱更高,否则我们就按每斤七钱的价格将稻谷全部卖给官府了。”

    这个价格在汉末不算低,是相当公平的价格。

    祢衡道:“一万斤就是七十贯的收入,收入不少啊。”

    老农面露幸福的笑容,说道:“我们还养了家禽和牲畜,还参加官府的工程,每年收入不少于百贯了。”

    刘巴惊讶道:“这扬州的民众都是这般收入吗?”

    老农回答:“有多有少,如果家里有人参军,那收入就更多了。一人参军月俸就是4两白银,每次出征都有额外的奖励,一年下来收入也有百八十两银子了,这还只是最普通的兵丁。”

    老农呵呵笑道:“我们这里用的是白银,一两白银等于一贯钱,白银比铜钱方便多了,出门身上也轻多了。”

    祢衡和刘巴两人,向老农行礼道:“多谢老人家指教。”

    两人随后继续前行,又走了很多个地方,其他的地方的情况也大体一致。

    他们来到一处刚好有人在收割稻谷,看到似乎有穿着制服的官员,便上前交流。

    官员呵呵笑道:“见过两位都御史,我乃农部尚书王融。”

    刘巴道:“我们两人也是刚上任,正要向你请教,农部尚书是何品级,我们的都御史又是何品级?”

    王融回答:“我方的行政架构是七部制,尚书是七部的主官,督察院和检察院与七部平级,都御史和尚书平级。七部上方是军机处,军机处可以说是宰执天下,而我们的级别也只是仅次于他们,可以说位居高位了。”

    祢衡讶然道:“你身为尚书居然亲自来到田地工作?”

    王融呵呵笑道:“每年我们均要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在田地中进行试验,今天是我们试验田收成验收的大日子,我当然要亲自到此。确保数据无误啊,我也怕被你们督察院弹劾不是。”

    祢衡点头道:“正好我们也要看看亩产能达到多少,就与你共同在此处监督。”

    农夫将田地中的稻谷收割,随即通过一边的机器将稻谷从苗上打落收集在一处,待到收割完全部稻谷之后,将稻谷称重,得出亩产高达800斤。

    祢衡和刘巴均睁大眼睛,不敢相信。

    王融解释道:“这是农部官员精心照料才有这么高的亩产,对民众推广种植可达不到这么高,但估计明年大体能达到650700斤的亩产。”

    祢衡和刘巴面面相觑,久久不能言语。

    回去之后,两人将调查报告上交宁峰,写的俱是赞美的语言。

    祢衡向宁峰低头道歉:“我在没有弄清楚真实亩产的情况之下,口出妄言,我向你道歉。”

    宁峰笑着将他扶起,说道:“不必如此,扬州近年发展太过顺利,官员未免会轻浮大意,我正需要有人时时刻刻在身边提醒,针砭时弊,这样执政也就会更加顺畅。两位俱是大才,我很需要两位留下帮忙啊。”

    祢衡和刘巴对看一眼后,同时俯身参拜道:“拜见主公!”

    宁峰呵呵大笑,刘表真是好人啊,当初就给他送来了甘宁和诸葛玄,现在又送来了祢衡和刘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