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顺县太爷 > 第137章 创建清江大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九章:“重要,你们的重要性,不会比边军将士差,甚至将来的你们,将是我大顺国最受敬仰的一群人,所以你们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知识上面。”

    陈树生追问:“什么是科学知识?”

    李九章:“你们现在抄写学习的《物理》《化学》《数学》这些就是科学知识,若是你们能够悟通参透这三本书,那么你们就能有无限的创造发明,你们能够把书中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生活中时,你们创造的东西,就是科学技术的体现。”

    说完这句之后,李九章停顿看了一眼台下所有秀才的反应,他们有很多人都还是很懵懂的状态。

    像这群秀才,就是李九章的研发团队。

    也是他要培养的科技人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所以必须要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李九章:“我决定在清江儒学馆的基础之上,成立大顺国昌乐府清江大学,大学校长还是由老教谕担任,副校长由学正周未都担任,陈庭雨担任训导主任,然后在清江大学的基础上,成立清江科学院,由衙门出资设立。”

    李九章本想的是把建立新式高等大学的事情,等到以后360人的秀才科研出成绩再宣布。

    但是他转念一想,大顺国皇帝给了他这么多头衔,还可以不受州府巡抚衙门节制。

    再看到现在屋外窗户外面的那些士子,李九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新式教育一步到位杠到大学和科学研发院。

    最好是从陈庭雨训导的夜读学堂开始,认识字之后再进入清江儒学馆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化学》《数学》同步施教。

    然后再从儒学馆把对三门学科感兴趣,或者在三门课程上有天赋的士子,再引进到清江大学科学院。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升学和生源保证的闭环。

    昌乐府清江大学可以是开放式的,但是清江衙门科学院,必须要掌握在李九章手里,并且由衙门边军做背书。

    这样就能在科学技术上,对清江衙兵边军,形成科研到战斗力转化的实践。

    有一个驴脸秀才询问道:“老爷,什么是大学?”

    李九章:“大学,就是传授《物理》《化学》《数学》还有圣贤知识和文化的至高殿堂,大学之大在于学问之大,知识之大。大学,是一切学问的圣地,将来条件允许了,还会有《兵法》之类的学问。”

    李九章:“儒学馆需要官员和儒师管理,大学也需要老师来传授知识,到时候你们在坐的360人里面,会有优秀的茂才先生,还能在清江大学里领一份薪俸。”

    又有一个方脸秀才询问道:“那什么是科学院?”

    李九章双手后背说道:“刚刚本官说过,《物理》《化学》《数学》和其它圣贤书籍,这些书上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而科学院就是研究这些知识,把这些学问按照本官教你们的方法,研制出惊天纬地的高科技产品出来。”

    李九章继续说道:“咱们清江科学院不归儒学馆管理,你们首次是360名秀才,会领取清江衙门边军的薪俸,当然也不是一直都是如此,清江科学院不是铁饭碗,会定期清理一些不求上进贪图享乐的人。”

    李九章停顿片刻:“所以,你们现在要抓紧时间学习《物理》《化学》《数学》这三本书,现在虽然还没有研发任务交给你们,但是将来本官会考核你们,真正通过考核的茂才,才算真正的科学院科研人员。”

    其实说的已经非常明白了,现在这360人并不是铁饭碗,李九章还指望他们将来重现科技文明的光芒。

    不管是制定末位淘汰制,还是制定出kpi考核制度,反正他以一个县衙的财政供养能力,再抽调衙兵的军费来供养清江科学院。

    以后是要见到成果才肯罢休的。

    区别就看这群茂才,到底是搞出汽车,或者是飞机来,后者以现在的条件几乎不可能,汽车还是有点盼头。

    同理,一旦大顺国和太平国开战,那么必要的枪炮弹药,就看能不能研发出来,这些难度非常大,只能交给时间。

    李九章看着这举全县之力,凑出的360个识字的成年人,心里也是悬吊吊的。

    一个圆脸秀才怯懦的说道:“我们都听老爷的,可是外面总有人说我们每天搞的都是旁门左道和歪门邪道,弄得心情很糟糕。”

    李九章眉头微皱:“对,就是旁门左道,而且本官明确告诉你们吧,你们去参加科举,以你们昌乐府清江县人的背景,是永远也考不上的,就算运气好,考上了举人,你们去都城参加殿试,也不会录用你们的。”

    “啊?”台下秀才都惊得瞪大眼睛,他们嘴巴微张,难以置信的询问道:“为什么?”

    见众人反应和预想的差不多,李九章嘴角上扬,他扫了一眼台下秀才,又看了一眼窗外的爬窗户的那些士子。

    李九章:“因为你们是清江人士,因为你们是昌乐人士,而昌乐府,是太平国割让给我大顺国的土地,你们都是聪明人,应该听得懂本官所言。”

    李九章继续说道:“所以,你们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跟着本官,把命运与清江边军联系到一起,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实并不是吓唬他们,稍微动一下脑子都能想到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重用有争议的边境县城的人。

    对大顺皇帝来说,那随时都是个定时炸弹。

    比如当今大顺皇帝,他用李九章去清江衙门当个小小的县令,但是却还是要做多重防范,防止李九章成为不受皇帝控制的一匹脱缰野马。

    站在李九章身后的陈庭雨皱眉小声询问道:“老爷,清江大学是知识的汇集地,那是不是以后还要招收旁门左道进入呢?”

    清江大学现在被李九章定位是高于儒学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