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制霸工商业 > 第13章 长安两“市”迷人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厩小厮赶着马车,马车中放着取暖炉。陈术和解语、圆荷钻进马车,任平生骑马跟在马车旁。

    小风嗖嗖刮,“难怪阿郎不骑马”,任平生嘀咕道。然后看大家都没注意到自己,赶紧搓了搓手,再朝手哈一口气,缩缩脖子,打个冷战,紧接着挺直腰杆,摆出一副:爷们儿身板硬、就是不怕冻!

    出了陋园大门,不足一里地,就到了官道上。官道上,人来车往,路上的积雪,人踩马踏,早已变成泥泞不堪。

    沿着官道走二十多里,就到了长安城的东城门之一——春明门。

    长安城内按使用功能划分,大致分为皇城、居民区、商业区三种。

    除皇城以外,长安城被划分成一百多个方方正正棋盘式的格子,每个格子就是一个“坊”。

    “坊”类似21世纪的城市里的封闭式小区,四周有围墙,有大门,每天定时打开、关闭大门。

    不过,每个“坊”看门的,可比小区看门老大爷凶猛多了!

    “越官府廨垣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唐律疏议)

    比如,你今天回家晚了,坊门已经落锁不给开了。两种选择,一是被巡街武侯抓住关一晚;二是翻墙头进去然后被巡街武侯抓住,打七十板子再关一晚。

    咋样?刺不刺激!

    出来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哈哈

    东、西两市,就是城内的商业区。唐代初期,一切交易都在东西两市进行,所有商铺也都在这里,居民区严禁经商。后来,各坊内有零星商铺出现,不过临街的主要道路、巷道,严禁开设商铺,更严禁侵占、阻塞道路。

    东西两市,在唐代初期,商品种类的差别不是特别明显。

    东市靠近东门面春明门,来自关中平原以东的南北各地的,丝绸、瓷器、铁器、漆器、笔墨纸、粮食等等在东市出售。而西市靠近西门,胡商自西面来进城后离西市最近,来自西域各地的各种香料、珠宝、金器,以及其他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在西市出售。

    唐中后期,先有李治修建大明宫,后有李隆基修建兴庆宫,这爷孙俩都把自己的新皇宫修建在了长安城东北部。

    为了上班方便一点,很多官员贵族都把家安在了长安城东、北部。

    另外,来自山东各地,参加“高考”的考生们,也聚集在这边。于是,东市逐渐形成以服务官员、贵族、士子为主的市场。

    而西市,虽不及东市贵气、文雅,但却是最接地气,也是最活跃的,也比东市更繁荣。随着两市分工逐渐明显,居住在两市周边的居民身份也逐渐发生变化。

    西市周围居民以国内外富商为主,东市周围居民以官员世族为主,于是,长安城有了“西富东贵”一说。

    这些是唐朝中后期的状况,目前还没有出现。

    陈术一行人直奔西市,毕竟国人看“西洋景”的爱好,也称得上“自古以来。”

    解语和圆荷,要来看胡商的各种稀奇首饰,珍贵香料。而陈术和任平生要来看胡姬娇俏的脸庞、柔软的腰肢、曼妙的舞姿。

    所以,众人一拍即合,先去西市!

    西市占两坊之地,呈正方形,一边长约两里多地。一边开两个坊门,东西南北共计八个坊门。

    老远就看到西市厚重的围墙,约有一丈多高,俨然一个城中之城。街道上,无数人手提、肩扛、车拉,或是驱赶着牛、马、骆驼,急匆匆往坊门里冲。

    人们彼此打招呼、攀谈声;牲畜此起彼伏的嘶鸣声;重压之下,各种车辆的吱哑声;两辆货车碰撞倾倒,武侯的呵斥、调解声;被阻挡的路人的催促声、叫骂声……

    这一片喧嚣,让足足四十丈宽的街道,显得狭窄、拥挤。

    一行人赶到西市坊门前,开市的鼓声还在持续敲击,看来是刚刚开市。

    (《唐六典》:“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众以散。”)

    进入西市大门,一路摩肩擦踵,往里走了许久,人流才慢慢疏散开。此时,才有了闲逛的心情。

    米麦行、木材行、布帛行,这些行业的店铺门前,陈术一行人直接走过,看都懒得看一眼,毕竟自己家里堆积如山。

    走过大衣行、衣肆,解语和圆荷稍微站着看了一下,也没进去。大衣行,是出售礼服,祭祀时、皇室活动等情况下穿的服装;衣肆,售卖普通常服。

    解语看了几件,摇了摇头说,“还没阿郎给咱们家奴婢们设计的衣服好看呢!”

    “嗯,解语眼光很不错!哈哈!”陈术自鸣得意。

    接着路过屠沽行,兵器行。

    所谓屠沽行,屠是屠宰,沽卖酒,也就是卖酒卖肉的行市。

    兵器行,不用说,这里的商铺都是卖兵器的。

    唐代,有部分兵器是允许普通百姓拥有。比如,刀、弓、箭、盾等。

    允许百姓拥有兵器,一方面是因为唐代兵制,百姓去服兵役时,需要自带兵器。另一方面是因为唐代的生存环境确实比较恶劣,人类的聚居点还安全一点,到了野外,说是野兽横行毫不夸张。

    此时,全唐不足两千万人口,分散在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人口少了,野兽自然就多了。

    允许百姓拥有刀、弓等兵器,但是甲胄、劲弩、长矛等护具和杀伤力强的兵器,是绝对不允许百姓拥有的,没有售卖的,也不允许民间打造。

    (《唐律疏议·擅兴律》:“禁兵器谓甲、弩、矛、?、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弓、箭、刀、?J、短矛者,此上五事,私家听有。”)

    再往前走,是漆器行,铁器行,珠宝行,酒肆,邸店。

    邸店,是集住宿、交易协商、存货于一体的经营场所。

    在珠宝行的首饰店里,解语和圆荷看着琳琅满目的各种饰品,迈不动步子了。

    “看上什么了,选吧,算阿郎赏你们的!”看着两人直愣愣的盯着人家的货架,陈术说道。

    “阿郎,婢子们看看就可以了。再说了,奴婢是不能佩戴饰物的,带出去会给阿郎惹麻烦的。”解语赶紧阻止。

    唐代对每个阶层穿着规定很严格,奴婢不准佩戴首饰,所以也不存在平时主人赏赐金银首饰、财宝之类的,等攒差不多了,给自己赎身,那都是电视上瞎鸡儿扯的。因为,唐代律法规定,奴婢本身就是主人的一种财产。主人的一部分财产,把另一部分财产买走了?你能想像?

    不过,平时赏赐个把小玩物,图一乐呵,还是常有的。

    “没事,那就在家里时候戴。”

    “那,那就选这把梳篦吧。”解语选了一把牛角的梳子。

    圆荷见解语选了梳子,也跟着选了一把牛角梳。

    看来都是实用主义者,也很讨巧。

    唐代流行把梳子插在头上做饰品,所以这把牛角梳做首饰佩戴,也毫不违和。

    如果有人说,一个奴婢,居然敢戴首饰,告发她!那就可以说,我只是梳完头忘记取下来了,咋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