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铁骑踏乱明 > 第135章 攻铁岭建奴中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城高墙厚的铁岭城中,穿着一身大黄色金丝马褂的格图肯(也就是汉语中明明白白、条理明晰的意思)正端坐在原铁岭城守备衙门内搂着一个略有几分姿色的汉人女子喝酒解闷儿,他便是后金老贼酋努尔哈赤留守在铁岭城的那个牛录的佐领。格图肯这个正黄旗牛录中的其余几个副将也陪坐在台下与格图肯一同畅饮。

    “格图肯大哥,您说大汗这次怎么就那么偏心,咱们正黄旗好歹也算是最早跟着大汗一起起事的。尤其是咱们这个牛录里的弟兄们,基本上都是当年红旗(注解一)里面的老弟兄,尤其是您,格图肯大人,当年打叶赫部的时候,您可是舍身给咱们大汗挡过箭矢。为什么大汗这次带兵远征,就连汉军那帮子狗奴才都带上了,却没有带上咱们这个牛录的弟兄,让咱们这帮老弟兄们苦苦守在这鸟不拉屎的铁岭城,捞不着立功发财的机会!”

    一个名叫阿林阿(汉语中大山的意思)的副将一边对着格图肯抱怨似得大声说道,一边大口大口地往自己满是一口大黄牙的开衩大嘴里塞着一块又一块肥肉。由于这阿林阿生得一双如同铜铃一般大小的大眼,再配上他那满脸的黑星疙瘩,长得甚是丑陋,就如同是那恶鬼转世一般,正黄旗中与阿林阿相熟的人都戏称他为蛤蟆眼。

    “就是呀格图肯大哥,这次大汗实在是太过于偏心了!无论是论战功还是资历,咱们这个牛录的老弟兄们在这正黄旗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凭什么留咱们在这鸟不拉屎的铁岭城中活受罪!“

    其余几个副将也都跟着阿林阿随声附和道。

    ”你们这几个蠢畜生知道什么,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得了便宜还卖乖!你们以为此次大汗带兵出征叶赫残部和其余几个如同指甲盖一般大小的部落和我们这次攻打铁岭城一样吗?真是一帮长着猪脑子的东西!这铁岭城被那帮狗明朝的狗官鼠将们经营多年,有着数不清抢不尽的金银珠宝和女人。而那叶赫残部和其余几个小部落,都已经是苟延残喘之辈,可能都赶不上咱们大金最贫穷的寨子富裕。至他们部落里面的女人,就那些整天与马粪为伴骑在马背上伺候牲口的大脚悍妇,怎么能与这铁岭城里娇滴滴的汉人小娘子相比呢!就说你,蛤蟆眼这丑厮,驻守在这铁岭城也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日子了吧,你蛤蟆眼这丑厮是不是夜夜当新娘、天天换着女人睡,小日子过得都比我这个佐领舒坦!其余几个弟兄与阿林阿相比,恐怕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就这种如同神仙一般的日子,你们几个蠢厮却还不满足,在这和本佐领发哪门子的牢骚!“

    格图肯一边玩味儿地抚摸着那个正战战兢兢坐在自己大腿上的汉人女子娇嫩的肌肤,一边对着台下坐着的这三四个陪着自己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兄弟们大声呵斥着。这个汉人女子名字唤作吴贞儿,原本是铁岭城游击(注解二)吴贡卿的一个小妾。铁岭城被满洲鞑子兵攻下之后,吴游击也战死报国。那吴贞儿本来就是一个性情刚烈的女子,原本想跟随吴游击一起自尽免于受辱,却不想被那专门喜好人妻的格图肯俘获,并以吴贞儿与吴游击唯一的儿子为要挟逼迫吴贞儿就范。吴贞儿无奈,为了保住吴游击唯一的血脉,只得被迫委身于这格图肯。

    阿林阿这几个副将听完格图肯的话后,顿时安静了下来,他们都搂着自己身边掠夺来的汉人女子对着格图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报!启禀佐领大人,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伙明军,人数不下五百,正在城门外列阵,看那伙明军的架势,预计是要准备攻打城池!“

    正在格图肯几人喝酒畅谈之时,一个穿着一身简陋皮甲背心的包衣奴才兵突然闯入,火急火燎地对着正喝在兴头上的格图肯大声禀报道。由于此时以辽东总兵李如桢为首的大明军队皆畏惧满洲鞑子兵如同猛虎一般,躲避满洲鞑子兵尚且还来不及,更别提主动带兵前来攻打铁岭城了。因此格图肯也在心中放松了警惕,只留下几百个包衣奴才兵在铁岭城墙上守城,其余披甲鞑子兵皆留守在铁岭城内休整。

    ”哦?那帮如同待宰杀猪狗一般的狗明军今天真是反了天了,竟然敢主动带兵前来挑衅!你这奴才可看清楚了,所来的狗明军打得是什么旗号?“

    被扰了兴致的格图肯一听到竟然有明军前来主动攻打自己驻守的铁岭城,顿时心中勃然大怒。他一把推开坐在自己腿上的吴贞儿,向这个前来传令的包衣奴才兵仔细询问道,想要弄清楚这伙不知死活的明军到底是辽东哪个将领的兵马。

    ”启禀格图肯大人,这个奴才实在是不清楚,只依稀看得城外那伙明军所打得旗号上面写着一些例如“李”“征虏将军”等字号。“

    ”哈哈,真是没有想到,这次还逮住一条大鱼。依据这奴才所言,在辽东这个地界上能打着“征虏将军”旗号的,就只有李如桢那个黄口小儿。就李如桢(注解二)那个黄口小儿,可不是当年李成梁那个老狗贼,更不是他的兄长李如松,就仅仅只是一个靠着他父兄的余威耀武扬威的绣花枕头罢了!弟兄们,你们不是觉得在这铁岭城整日闲的难受吗?现在建功的机会就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抓紧随本佐领披甲上城,寻得良好时机出城迎战,争取生擒李如桢那个黄口小儿,以报当年我们大汗被李成梁那个老狗贼羞辱之仇!(当年努尔哈赤才十五六岁时,被李成梁俘获,努尔哈赤跪倒在李成梁脚下求死,李成梁不忍心处死年幼的努尔哈赤,并将努尔哈赤收入帐下如同养子一般对待。)“

    ”遵命!“

    格图肯一听来犯明军是李如桢所部兵马时,心中顿时来了兴趣,如果此战能够一举将李如桢那黄口小儿生擒的话,自己一定能凭借此功得到大汗升迁。格图肯心中如意算盘打定好之后,急忙披上自己那套大黄色精铁镶钉棉甲,一把抄起那杆同样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虎皮三股叉(因此叉浑身上下都被花斑猛虎皮包裹着,故因此得名为虎皮三股叉),点起城中休整的披甲鞑子兵就走上铁岭城向城外观望。

    果然真的如同刚才那个包衣奴才兵所说的一样,城下这伙人数在五百余人上下的明军官兵,除了极少数骑着战马的将领穿着一套半身齐腰罩甲以外,其余明军官兵都清一色的穿着一身破烂不堪的大红色鸳鸯战袄、头戴大白色斗笠。这些明军官兵手里或拿着锈迹斑斑的雁翎刀,或拿着破木杆红缨长枪,零零散散地站立在城外。在整个明军队伍正前方还摆放着几门同样锈迹斑斑的虎蹲炮(注解三)。这伙明军所打得旗号,正是”征虏将军李如桢“的字号。

    “城外这伙明军听着,你们真是一帮不知死活的狗东西!也不知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还是怎样,竟然不看眼的主动来攻打爷爷驻守的铁岭城!识相的,抓紧从爷爷们的铁岭城门前滚开,不然,等爷爷们杀出城去,定将你们这伙子狗明军的脑袋全部割下来当球踢!”

    行事一向谨慎的格图肯见城外这伙明军虽然衣甲破烂、武备松弛,但毕竟人数众多,而且竟然还敢主动来攻打铁岭城,必然不同于其他寻常明军。而自己手下这个牛录的兵马人数只有三百余人,如果贸然出击的话恐怕自己的损失也不会小。因此这格图肯没有主动派兵贸然出城迎战,只是在城墙上横握着虎皮三股叉用着生硬的汉语对着这伙明军大声谩骂,想要激这伙子明军攻城。等着这伙子明军士气涣散、体力不支时自己再带领正黄旗精锐马甲兵杀出,一举击溃这伙明军。

    ”你这天杀的狗鞑子,死到临头了竟然还敢口出狂言。实话告诉你,我们乃是当今圣上钦点的征虏将军李如桢李总兵手下的人马。你们这些狗鞑子们丧尽天良、坏事做尽,其他明军不敢招惹你们,我们李如桢李将军今天定要替天行道,杀光你们这伙子狗鞑子兵!炮兵,准备发炮!其余兵卒,准备随我攻城!”

    一个穿着一套半身齐腰罩甲明军千户打扮的明军在战马上挺起手中红缨长枪,对着格图肯大声地痛骂着。

    随着这个”千户“的一声令下,那十几个操纵那几门锈迹斑斑的虎蹲炮的明军笨手笨脚地开始给虎蹲炮装添火药、铅子,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虎蹲炮才装药完毕。那十几个明军炮手战战兢兢地点燃虎蹲炮上的引线之后,便如同兔子一般飞快跑到队伍后面,生怕这锈迹斑斑的虎蹲炮再失控崩到自己。

    果然不出这十几个明军炮手所料,那四门岁数都比这十几个明军大的虎蹲炮在引线燃尽之后,只有两门虎蹲炮成功发射,其余两门虎蹲炮不但没有发射成功,反而还因为装填火药过多而原地爆炸,将原本就懒懒散散的明军队伍给惊得大乱。而那两门好不容易炸响的虎蹲炮所发射出的弹丸也只勉强飞到半空之中,还未打到铁岭城墙便失去力量从空中落下。

    ”快跑呀!“

    那个千户打扮的明军见虎蹲炮没有发射成功,立马调转马头在几个亲兵护卫的保护下飞快向后方逃去。其余那几百个普通明军兵丁见主将都已经溃逃,便也都发疯似得扔下手中刀剑兵刃,撒开脚丫子就跟着主将一同向后方逃去。霎那之间,这几百个明军就逃得一干二净,只留下了满地的旗帜和破烂刀枪。

    (注解一: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四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明万历四十三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努尔哈赤的军队已不下五六万人。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注解二:明末辽东总兵李成梁一共有八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长子李如松、次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桢、四子李如樟、五子李如梅、六子李如梓、七子李如梧、八子李如桂。其中以长子李如松最为著名,他带领辽东铁骑远赴朝鲜征讨倭寇、平定宁夏哮拜叛乱,最后官至辽东总兵,名垂千古。其余例如李如柏、李如樟、李如梅等也跟随着兄长李如松一同南征北战、建功立业。三子李如桢则没有继承半点父兄的血勇之气,平日里只会锦衣玉食、讨好上官。与后金铁岭之战,李如桢畏敌不敢带兵前去营救,导致铁岭陷落。他反倒是在后金兵杀戮百姓兵丁将铁岭城屠戮一空退去之后,才带兵割下死尸首级冒充军功。

    注解三:虎蹲炮,为戚家军装备的火炮。为了便于射击,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虎蹲炮威力不大,是早期的迫击炮款式,是以曲射为主的火炮,适于在山岳、森林和水田等有碍大炮机动性的战斗地域,是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炮管薄,射程不远(大约五百米左右),但是细长的炮管使其更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基层部队,与同时期欧洲迫击炮的款式相比更为先进。

    虎蹲炮首尾二尺长,周身加了七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全重有三十六斤。看起来虎虎势势,煞是威风,发射之前,须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每次发射可装填五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一百余枚,上面用一个重三十两的大铅弹或大石弹压顶,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轰声如雷,杀伤力及辐射范围都很大,特别适用于野战,轰击倭寇密集的作战队形,有效地抑制其疯狂的攻势。)

    

    作者有话说:

    感谢近几日用户10785386、用户55379375、爱吃辽菜的张梁、雁过留声等书友所打赏的礼物以及其他热心书友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是崔更过百必宝贵的老白,大家晚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