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铁骑踏乱明 > 第146章 猎野鹿双奴争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寒风呼啸的辽东大地上,虽然此时还没有到寒冬时节,但地处中华大地极北之地的辽东此时已经是寒风呼啸,有的地方甚至都有了要下雪的迹象。

    地处已经被后金鞑子兵所占领铁岭城不远处的一处小山丘上,一只成年梅花鹿正警惕地摇头晃脑地在原地来回踱步着。再三确定好四周没有危险之后,这只成年梅花鹿才放心地低下头来,大口大口地啃食着地上若有若无的荒草。

    突然,一声清脆的“嗖”声从百步之外的密林中响起,这是三刃狼牙箭锋利的狼牙状箭头在空中飞速划过时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的声音。伴随着李大胆手中花斑虎皮宝弓虎筋弓弦逐渐恢复原状,那只安稳在地上吃草的成年梅花鹿也被锋利的三刃狼牙箭射中,它那满是漂亮黄色花斑点的身躯也骤然倒在地上。

    “你这奴才真是条好汉子!想当初俺们格图肯佐领大人身边的这几个亲兵随从在铁岭城周边逛了半天,都没有捕猎到一头梅花鹿。没有想到你李大胆这奴才竟然有着如此好运气,就好像有天上的萨满(注解一)相助你这奴才一般。才刚刚出铁岭城不到半天功夫,就捕猎到这样一头上好的梅花大鹿。这下你这奴才回到格图肯大人身边,格图肯大人一定会好好奖赏你这奴才一番。”

    随着李大胆捕猎这头成年梅花鹿得手,按照格图肯的吩咐跟随着李大胆一同出城捕猎梅花野鹿的几个亲信随从鞑子兵吩咐对着李大胆拍手叫好。有个名字唤作穆隆额(也就是在汉语中相貌长得像其父母辈的意思)的亲兵鞑子一溜烟地跑到那头被李大胆一箭射死的成年野鹿身边,在其余几个亲兵鞑子的帮助下一起将这头倒霉的成年梅花野鹿扛到马匹上。

    那心怀诡计、生性多疑的格图肯虽然暂时对这李大胆放松了戒备,但生性多疑的他还是不放心地派了几个贴身的护卫亲兵跟着李大胆一同前往铁岭城外捕鹿,名为陪同帮助李大胆,实际上则是在密切监视李大胆。

    “穆隆额呀穆隆额,你这见风使舵的狗奴才,真是没有骨气!李大胆这个奴才就算是武艺再过于高强、箭法再过于出众,也是一个如同猪狗一般的草芥贱民!此等贱民还用得着你穆隆额这狗奴才去谄媚吗?”

    一个名字唤作古尼音布(在汉语中也就是意志坚强的意思)的亲兵鞑子没好气地对着穆隆额恶狠狠地大声说道。这个名字唤作古尼音布的亲兵鞑子便就是当日奉格图肯的命令递自己的宝弓给李大胆使用,被李大胆给婉言拒绝后,拔出腰间牛尾尖刀与李大胆对峙的那位。自从当日因递弓之事与李大胆结仇之后,这古尼音布就处处看那李大胆不顺眼。

    尤其是那李大胆凭借着一手连珠箭的绝技赢得格图肯和蛤蟆眼阿林阿的赏识之后,这古尼音布就整日里恨不得将那李大胆给大卸八块。此次格图肯派遣身边亲兵随从出城监视李大胆,古尼音布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请命。

    “好呀,古尼音布,你这狗贼!竟然敢骂你穆隆额爷爷!不要以为你古尼音布比我穆隆额多跟了格图肯大人一些日子,就在心中以为俺穆隆额怕你似的!等你古尼音布这个猪狗不如的畜生真的惹怒了你穆隆额爷爷,你穆隆额爷爷手中的钢刀可不是纸糊的!不信你古尼音布这狗畜生就来试一试!”

    膀大腰圆、满脸粗黑络腮胡子的穆隆额也不是什么忍气吞声、愿受委屈的主儿,他在之前跟随着格图肯一起攻打叶赫女真部落之时,就与那古尼音布因为战功(注解二)划分而有些仇恨。此次古尼音布无缘由的辱骂穆隆额,正好点燃了穆隆额心中积压已久的导火索。虎背熊腰、凶神恶煞的穆隆额与那同样身材魁梧的古尼音布拔刀对峙,竟然丝毫没有落得半点下风。

    “好了好了,两位军爷,大家都是为格图肯大人卖命的自家兄弟,又何必因为几句口舌而拔刀相向呢?此事是因为奴才而起,请两位军爷放心,俺李大胆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无非是想跟着格图肯大人勉强混口饭吃罢了!绝不会有半分要与几位军爷向格图肯大人争宠的心思,还望两位军爷能够看在大家都是为格图肯大人卖命的份上,能够放下刀剑。大家都是自家的弟兄,还是和和气气的为好。千万不要因为几句微不足道的口舌而伤了大家的和气。倘若两位军爷因为这几句微不足道的口舌而不慎伤了彼此,恐怕格图肯大人也不会饶了两位军爷的!”

    正在这穆隆额和古尼音布二人拔刀相向、剑拔弩张之际,李大胆急忙走上前来进行劝解。其实在李大胆心中,巴不得这两个凶神恶煞、坏事做尽的畜牲鞑子兵早点杀死彼此才好。但为了今日能够安全地将情报送到定边堡红袍军沈默手中的大计,李大胆还是装模作样地走上前去对穆隆额、古尼音布二人进行劝解。其余的三四个亲兵鞑子也走上前去,跟着李大胆一同劝解二人。

    “哼!今日如果看在诸位弟兄的面子上,我古尼音布今日一定要让你穆隆额这狗奴才好好尝一尝我手中钢刀的厉害!”

    知道自己理亏的穆隆额此时也赶忙趁着李大胆等人劝解的时机,为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而古尼音布也不想与穆隆额彻底撕破脸皮,也骂骂咧咧地收起手中牛尾尖刀。

    而就在穆隆额和古尼音布二人争执之际,在不远处的一片密林中,正有一双如同雄鹰一般锐利的眼睛在死死观察着发生的一切。

    (注解一:女真、鞑靼部等北方游牧民族一般信仰萨满教,而萨满教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但是,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直到后来,甚至在佛教或伊斯兰教成为主流信仰的我国北方一些民族当中,仍可明显见到萨满教的遗留。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蒙古、土、东乡、保安、达斡尔、维吾尔、撒拉、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以及朝鲜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萨满教信仰活动。但是,相对地说,萨满教在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蒙古,在三江流域的赫哲、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以及在部分锡伯族当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继承。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种。曾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尚保存该教的信仰。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通常泛指东起白令海峡、西迄斯堪的纳维亚拉普兰地区之间整个亚、欧两洲北部乌拉尔一阿尔泰语系各族人民信仰的该类宗教;也有广义地借指今天世界各地原始社会土著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特别是北美爱斯基摩、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原始宗教。十二世纪中叶,中国南宋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中己用“珊蛮”一词,记述了女真人信奉的萨满教。

    萨满教一词源自西伯利亚manchutungus族语的saman,经由俄语而成英语之shaman,shaman指从事萨满技术的萨满师,shamanism则由研究的学者所起,所谓萨满教并非指某种特定的宗教或信仰,而是凡具萨满经验和萨满行为的通称。在tungus族语的saman一字中,sa意指知道(toknow),shaman按文字表面意义来说就是「知者」(hewhoknows),所以称知者,意谓萨满教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方式。萨满教是一种现象的通称,没有教条或是特定的信仰体系,不同传统的萨满教有不同的实行方式与特征,一般对萨满教的定义也是来自其经验与技术。jonathanhorwitz则表示,「萨满教不是关乎信仰,而是关乎经验。」horwitz定义萨满师是「有意地改变其意识状态,以接触和/或进入另一个实在之中,能由此获得力量和知识。任务完成之后,萨满师从萨满旅程回到原本的世界,以其所得的力量和知识帮助自己或他人。」

    该教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在万物有灵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灵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内容。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受世代传递。

    随着原始公社解体和阶级社会的出现,萨满教日益衰落,社会上层人士陆续皈依藏传佛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等。该教的一些原始因素不同程度地为上述宗教所汲取和融合。但在民间,仍有其浓厚的影响,甚至以变异了的形态残存了下来。

    注解二:后金军队制度,努尔哈赤刚刚起兵的时候,就只有十三副遗甲,也没有多少士兵,只设立了一支军队,以黑色为旗帜,称为“黑旗军”,由努尔哈赤亲自统率。

    后来归顺的部落越来越多,俘获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一支军队已经不足以支撑。万历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589年),努尔哈赤又设立了一支以红色为旗帜的军队,称为“红旗军”,由自己亲自统领。而原来的黑旗军则交给了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管理。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军旗皆为纯色,这样有利于军队的军事训练与调配,可以有效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有名的将领、杰出的统帅都非常注重军队的训练与调配!

    日本战国时代的军事天才武田信玄把武家军团分成几个部分,用各种颜色表示,从而提高了武家军团的战斗力与灵活度,使武家军团成为了日本数一数二的精锐部队,连日本战国时代的枭雄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对其都有所惧怕;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天才拿破仑也非常注重军队的调配与灵活度,虽然没有用各种颜色来划分军队,但是也注重炮兵、骑兵与步兵的灵活调动,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打败反法同盟,成就了拿破仑帝国的辉煌战争历史。

    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辽东女真各部,管理的女真人民越来越多,统率的士兵也越来越多,原来的军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

    努尔哈赤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的基础上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建州管辖的包括蒙古人与汉人在内的所有人都编制在内。八旗制度的建制是:

    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立牛录额真(箭主)一人;

    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立甲喇额真(大箭主)一人;

    五甲喇为一固山,设立固山额真(一旗长官)一人;

    其实熟悉中国历史的书友都知道,八旗制度跟金完颜阿骨打于辽天庆四年(也就是公元1114年)建立的猛安(千夫长)谋克(百夫长)制大同小异,猛安谋克制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指挥谋克,谋克管理士兵。但无论怎样,在八旗制度下的早期八旗军,真的是当时那个世代中华大地上最强战力的存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