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铁骑踏乱明 > 第152章 番外:聊聊在本书中所出现的特殊兵种(二)

第152章 番外:聊聊在本书中所出现的特殊兵种(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白甲兵:八旗军中,各旗旗丁满十五岁的时候就要进行军事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为骑术、弓射、格斗等技能,合格者为步甲兵,优秀者为马甲兵,然后再依据战场上斩级多少来进行擢升,斩首一百级厚就可穿红甲,再从红甲兵中选取骑射双绝者为巴牙喇,也就是白甲兵。白甲兵的数量非常稀少,可以说是千里挑一,一个甲喇中也只有三五十个,战力最强的两黄旗也不过只有二百余白甲兵。

    满清八旗中以白甲兵战斗力最强,他们内穿锁子甲,外披铁甲,中间还有一层棉甲。从天启年间明清大战开始,前后交战五十多年,都没有一个白甲兵被杀死。松锦大战时,鳌拜率领五个白甲兵攻取一个山头,六人冲上山顶,与明军大战,全歼守军二百四十余名,己方竟然无一伤亡。明军在关外修建了大大小小数百座坞堡,金兵入寇时几乎无人敢战,只能闭关自守,任由金兵劫掠。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战力虽强,但是最大的劣势便是人丁稀薄。大明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利,女真后金就会元气大伤,非十年以上不能恢复。然而自从戚家军和白杆兵在浑河覆灭后,大明再也没有强大的军队,而仅有的关宁铁骑也沦为辽东军阀祖大寿、吴襄等人的私兵,以至于明军畏敌如虎,尚未交锋士气已失,一触即溃散。大明连战连败,士气低迷,将领或贪生怕死,或投机倒把,纵然拥兵数十万也是徒然无功。

    到了一六四四年,大明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轰然倒塌。面对战无不胜的满清八旗,南明抵抗势力与农民军残部联合起来,仍旧不敌满清这个军事贵族与地主集团的结合体。直到清朝定都北京后,满清八旗便养尊处优,不过短短数十年时间,便沦为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少爷兵,强大的八旗兵也从此不复辉煌。

    绿营兵:乃是清朝国家常备兵之一。顺治初年,清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将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参照明军旧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全国绿营兵额总数时有增减,在咸丰以前大约六十万左右,较之八旗兵多三四倍。在清朝前期,尤其是在康熙初平定三藩之乱及在乾隆中叶以前的历次战争中,绿营都曾起到重要作用。

    士兵为世兵制,父死则子继。将兵由兵部直接统辖,将领无法直接统兵,有效地防止军人拥兵自重。随着八旗军的腐化,绿营的重要性就日益加强。

    清朝中期以前,绿营尚且还可以称之为精锐。但以后承平日久,营务废弛,日趋腐败。自嘉庆初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便已经不能得力。于是自同治至光绪年间历经裁汰,最后被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巡防营,失去了常备军的作用,绿营之制仅存空名而已。

    清初由汉兵编成的分驻在地方的武装力量,用绿旗做标志。清中期开始,为了加强对战斗力强悍的绿营(相对于腐化堕落的八旗而言)的控制,清政府开始不断地加派旗人担任绿营中的中高级军官。乾隆后期开始,绿营逐渐成为以汉兵为主旗人主导的军队。

    清顺治初,以骑兵为主的八旗兵不适于江南水网地域作战,加之兵力不足,清廷遂以归附的明军和收编汉族地主武装改建绿营兵。兵种分骑兵、步兵(含战兵、守兵);沿江、沿海设有水师。员额时有增减,一般为六十万,嘉庆时达到了恐怖的六十六万。实行募兵制,招募当地的壮丁为兵。绿营兵丁皆是土著,只要一经入伍便编入兵籍,终身不改。遇有缺额,骑兵拔于步战兵,步战兵拔于守兵,守兵拔于余丁,无余丁乃募于民。凡绿营武职副将以上选拔任用,由皇帝及兵部决定,其实权操于兵部;参将以下,按月升选;守备以上武官,采取升迁调动制;各级官兵凡升迁,均实行回避制。绿营兵的主要任务是分驻各省镇戍,依所辖地域大小、远近和险易,因地设官,因官设兵,列汛分营,唯巡捕营驻京师(今北京),隶八旗步兵营统领。武器装备、兵饷和待遇远不及八旗兵。绿营的最高武职长官为提督,战略单位为镇,基本编制单位为营。营以上各级均设衙门,作为办事机构。

    清初统一战争基本结束后,朝廷为控制兵权,逐步实施“以文制武”,即以文臣督、抚监督和节制武官提督、总兵。各省视情设置数镇,每镇设总兵一员,总兵之上设提督,节制一省或数省区域内的各镇总兵。巡抚兼提督者有权节制所属各镇。巡抚、提督之上设总督,节制一省或数省区域内的巡抚、提督和总兵,为该区域的最高军政长官。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均各有直属亲兵,统称本标,分称总督标、巡抚标、提督标、总兵标,简称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另有军标,设于四川、新疆等地,由将军统辖。标辖二到五营,分称中、左、右、前、后营,居中镇守,以备征调。镇辖协,由副将节制。协下设营,按地势险要程度编数十人至千余人不等,以守备地名命名,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管。营下设汛,每汛数人至数十人不等,由千总、把总统领。提督以下将领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其军令受总督和巡抚节制,兵权归于朝廷。绿营兵参加征战,均由皇帝另派经略、参赞大臣统领,其将领一般不予任主帅。兵员多临时从各镇中抽调,集中使用,致使兵不为将有,编组混乱,影响战斗力。

    绿营兵从清平定三藩之战至鸦片战争,皆系清廷正规军主力。平三藩时,绿营兵居前,八旗兵继之,所向多捷;对清廷统一全国和巩固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后同八旗兵一样逐渐腐败。咸丰年间镇压太平军时,缺乏战斗力,其地位逐渐被湘军、淮军所取代。

    神机营:为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即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之一,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清朝沿用明朝军制,设火器营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

    永乐五年平交趾(也就是如今的越南),朱棣得到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也成为明军的一个兵种。该营是京军三大营之一(其余两营是五军营及三千营),装备有火枪、火铳等,后期又添置火绳枪。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左右,是明代早期火器部队领先于世界的佐证。

    神机营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是皇帝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与明初创编的卫所驻军的编制不同,其最高编制级别为营,营编提督内臣二人、武官二人、掌号头官二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一人、武臣一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每司设监枪内臣一人、把总司官一人、把牌官二人。神机营专习神枪、神炮。稍后,又得都督谭广战马五千匹,称五千下营,附于神机营,设官如神机营以下各军,营下编四司,每司设把司官二人。

    根据历史记载,神机营官兵为了能够保证长时间持续的射击,通常使用“轮射”战术,此战术分为三排,前一排首先由处于队列第一、三、五、七、九、十一排等位置的士兵射击,再由处于队列第二、四、六、八、十、十二等位置的士兵射击。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击之后,马上将神机铳递回中间一排的士兵,同时从中间一排的士兵手中接过装好弹药的神机铳。中间一排的士兵一方面负责从前排士兵的手中接过射击之后的神机铳,并向后传递给第三排的士兵装上弹药;另一方面负责从第三排士兵的手中接过已经装好弹药的神机铳,并向前传递给前一排的士兵。如此反复轮换,战斗力十分强大。

    此方法本用于对付沐英防守地段起义军的大象,后经朱棣将其改良并用于对付机动性更加的骑兵,先由装备火铳的士兵射击敌方骑兵,射击后立刻退向军队侧翼之后便由五军营及三千营的骑兵继续对敌方骑兵展开第二次打击,其后便由五军营的步兵用制(反)骑兵武器对对敌方骑兵进行第三次打击。其对骑兵的杀伤力非常大。

    五军营:乃是明军三大王牌军之首,是由大明各行省选调出来的精锐骑兵、步兵组成的野战军。明成祖于1399年10月19日(即“奉天靖难”元年),收复北平行都司(北平行都司衙门设置于大宁,北平行都司是北直隶、奴儿干、辽东、大宁组成大区都司。北平行都司前身为魏国公徐达(明成祖岳父),所领的北伐元朝十万明军,后有北元不断来降的将士。)后,在会州建制。

    五军营首任中军主将张玉(前北元枢密院知院,即北元军方第二号人物;被封为明荣国公);首任左军主将朱能(成国公);首任右军主将李彬(丰城侯);首任前军主将徐忠(永康侯);首任后军主将房宽(思恩伯)。鉴于张玉战死后,朱棣才封丘福为五军总兵官,有理由相信五军营实际上的首任总兵官,就是明成祖朱棣本人。

    永乐年间,五军由朱棣临时调集大明各行省精锐,操练后再组建。如成祖第一次北征,就是用成型的南征军(当时的中军主将清远侯王友,就是随英国公张辅一起南征,再一起面圣。),他之前调集的精锐就是由英国公张辅操练,待成军后再与大部会和。

    相对于首任总兵官丘福,第二任五军总兵官张辅,才开始真正具有总兵官之权。

    作为明军王牌军,五军营自一三九九年创立来,历经明军无数战役。如靖难之役、平定安南、明成祖五次北征、麓川之役、北京保卫战、成化犁庭等等。

    一三九九年十一月五日,朱棣率军至白河(今北京顺义区),建文军主帅李景隆令都督陈晖领万骑来侦察朱棣动静。陈晖知燕军已渡河,便随后跟踪,以便择机而动。得知此情况后,朱棣领精骑回首大破陈晖,仅陈晖一人得以逃脱。

    又得知建文军冬衣不全,士卒多有冻死。朱棣遂率五军列阵而进,当遥看到建文军部分军阵有在改变原来的位置。朱棣遂命令骑兵先去冲击军阵,待骑兵连破七营,五军则列阵并进而继续猛攻。期间,朱棣更是令骑兵去左右冲击敌军阵营。

    郑村坝会战从中午战至傍晚,以五军营获得大胜而结束。

    后来,由于总兵官丘福兵败漠北,明成祖朱棣在英国公张辅于永乐八年二月二十六日率南征军赶至兴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县)后,于永乐八年(也就是一四一零年)三月初一正式改制为京营,明成祖朱棣为此下令:清远侯王友督中军,安远伯柳升副之;宁远侯何福督左哨;武安侯郑亨督右哨;宁阳侯陈懋督左掖,都督曹得、都指挥胡原副之;广恩伯刘才督右掖,都督马荣、朱荣副之。

    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共称为三大营,到嘉靖年纪时三大营战力还至少存在七分。但到了天启年间,随着明朝军队的腐化,三大营也彻底沦为京师权贵子弟混功勋的废物部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