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铁骑踏乱明 > 第353章 简易神机箭的威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真是没有想到,恁老张头这老畜生还算是懂点儿事理!不错不错,之前本总旗确实是小瞧了恁这老东西,怪不得咱们千户大人如此看重恁。今日本总旗也在你面前撂下话,之前的事情发生就发生了,不管是恁这老畜生的错还是本总旗的过错,全都让他随风去吧!从今往后,人前本总旗还是叫恁老张头,人后本总旗便称呼恁为张大哥,不知恁可愿意呀?”

    见这老张头如此上道,竟然主动提出要把刚才所立下的军功让与自己,这个平日里总是看老张头不顺眼的总旗也是服了软,主动和老张头说了软话。其实这个总旗也明白,如今虽然自己贵为总旗,论级别比老张头这个底层老炮手还要高两个级别,但要是真论在这几十人的炮队中的威望,恐怕他这个总旗还真比不上这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老张头。没有办法,谁让这老张头有一身施放火炮的真本事呢,而这个总旗的职位,还是他家里托关系花五两白银买来的。

    因此,这个总旗也想明白了,与其与这老张头对着干,还不如说点好言好语,将这老张头给拉拢过来。只要把这在炮队之中具有威信的老张头给拉拢过来,那自己在这炮队中的威望,不也是同样给拉拢过来了吗?而且这老张头身上确实有一身施放火炮的好本事,如果真要是把他给一刀杀了的话,那日后自己也没有办法再建立什么功勋。因此,与其一刀将这老张头给砍了,还不如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效力,也能再给自己建立点儿功勋。

    “哎呀,总旗大人如此说的话,真是太抬举俺老张头了!既然您总旗大人都如此说了,那俺老张头今天也把话放在这。日后只要俺老张头建立的功勋,无论大小,全部交给总旗大人您进行分配。如果日后俺老张头有半句瞎话的话,当如此棍!”

    见这一直看自己不顺眼的总旗现在竟然主动向自己服了软,在军队里混了多年的老张头自然也是就坡下驴,给了这个总旗一个台阶下。毕竟依照这老张头之前在辽东军中所积累的经验来看的话,眼下攻打东海中卫的贼寇最多最多也不过百十来人。就凭这百十来人,又怎么会攻打下有五百兵丁据守的东海中卫呢?由此来看的话,自己在这东海中卫的炮队、在这总旗的手底下还要待不知多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这个势利眼的总旗搞好关系,总比与他交恶要好的多。

    因此,听完这个总旗所说的话后,老张头也承诺自己日后立下的功勋,全部都交予这个总旗发落。并用自己手里的雁翎刀砍断了一棵小树枝,以此来作为自己发誓的凭证。

    “好!本总旗果然没有看错,老张大哥果然是条好汉子!”

    这个总旗也硬生生挤出一副干笑,他拍了拍老张头瘦弱的肩膀。就在二人互相假意应承的时候,突然,一支带着火星子的白羽箭矢从海上飞了过来,不偏不正正好射在了老张头这几十个炮手的上空。就在众人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随着箭矢上还冒着火星子的引线燃尽,只听“轰”的一声,那个小布包便发生爆炸。在小布包内所包裹的火药巨大爆炸力的推动下,小布包外部所包裹的铁片纷纷射出,将几个还未距离箭矢较近的几个炮手给炸翻在地,其余炮手也被炸懵。

    “小张子,你个傻小子还愣着干什么!还不抓紧趴下!”

    在辽东边军里混了多年的老张头自然明白,这支造型怪异的箭矢肯定绑着火药,而这种怪异的箭矢他之前也在辽东边军中见过。只不过威力没有那么大,而且也射不了那么远。他在辽东军中所看到与这支怪异箭矢类似的武器名字唤作“一窝蜂”,那是一种专门应对鞑子(包括蒙古鞑子与女真鞑子)骑兵或者步兵发动集群冲锋的。具体用法如下,待大批敌人进入这一窝蜂的射程之内后,由一个兵卒扎稳马步在前方使劲把持着一窝蜂,再由另一人专门拿着火把在那个把持一窝蜂兵卒的身后负责点燃引信进行施放。

    待引信燃尽之后,在火药的推动下“一窝蜂”的木桩内所装填的百十来支箭矢便射出,就好似一群蜜蜂一般飞出,而这“一窝蜂”也因此而得名。当然,“一窝蜂”这火器,并不是在明末的辽东战场上专门用来抵御蒙古鞑子和满清鞑子来用,早在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的时候,这“一窝蜂”便在神机营中使用;而当年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抵御沿海前来袭扰的倭寇的时候,也用过类似的“梨花枪”,只不过是一种放大版的“一窝蜂”罢了,发射时不用木桩,而是直接使用绑在枪杆子上的竹筒,威力加大的同时,箭矢的数量也从“一窝蜂”的百十来支变成了一支;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二征,辽东将门李如松带领大明天兵出兵朝鲜征讨东洋倭寇的时候,也使用过“一窝蜂”。

    只不过,无论是当时朱棣五征漠北,还是戚继光剿灭倭寇、李如松远征朝鲜,他们使用“一窝蜂”的时候所面对的敌人,要么是无甲、或者只穿着一件粗糙皮甲的蒙古兵卒,要么是只穿着一件用竹子和纸简易制作的简陋盔甲的日本足轻,对于这些没有穿盔甲的目标来说,“一窝蜂”突然射出的百十支箭矢和箭矢上带着的火星子,确实能够吓唬住他们。

    但是,在辽东战场上“一窝蜂”这种操作起来比较负责的火器却不顶用了。首先,辽东战场上的气候比较寒冷,而且风比较大,像一窝蜂这种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引线还比较长的火器确实不容易操作;而且,这些辽东边军所面对的敌人可不是那些只穿着一层简陋皮甲或者甚至直接不穿甲的倭寇,而是身披两层或者三层重甲的重甲兵,他们身上厚厚的盔甲面对这些冒着火星子的箭矢,根本就不会怕。而那些冒着火星子的箭矢虽然看起来唬人,但是穿透力以及力道都没有办法与人力进行对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