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四十八章 军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胡心水和夏龙山对此并无异议,当即朝吴三桂抱拳道:“遵命!”

    说罢,便快步走出了帐外。

    眼见吴三桂执意如此,王永吉心中觉得颇是憋屈,便借口道:“我出去透透气。”

    说罢,一挥袖袍,也悻然地离开了大帐。

    而黎玉田,铁青着脸坐在一旁,眉宇间流露出几分不悦之色,一声不吭,自顾自地喝起了闷酒。

    居于上座的吴三桂,面沉如水,在注视着王永吉离开后,又瞥了黎玉田一眼,知道他们二人在生闷气。

    对此,吴三桂却一点也不在意。

    他是辽东最大的军阀,用得着看这两个文官的脸色?

    吴三桂只是看在二人总督和巡抚的名号,在辽东也有些势力,才给他们三分薄面而已。

    面对吴三桂如此突然的决定,谋士方光琛却是一脸淡然,若有所思地抚摸着胡须。

    他抬眸看向吴三桂,沉声道:“各路总兵皆是畏敌避战,虽不知卢象升复活之事是真是假,可将军难道忘了他当初是怎么死的吗?”

    “卢象升孤军奋战,遭遇清军主力,陷围于巨鹿贾庄,彼时监军宦官高起潜距战场不过五十里,手握数万大军,却见死不救,眼看着天雄军全军覆没!”

    闻言,吴三桂不禁眉头一皱,脸上闪过一丝忧虑之色。

    他自然知道方光琛的话是什么意思,崇祯帝在臣子心目中的形象实在太差了,猜忌多疑,一心为国的忠臣,却总是吃力不讨好。

    吴三桂有自知之明,他虽算不上忠臣,可眼下也没干什么卖主求荣的事,若最后落了个命染黄沙的结局,岂不是死不瞑目。

    一念至此,吴三桂神色凝重地深吸了一口气。

    但转念一想,若帮大明度过此劫,自己定能平步青云,掌握更多的权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届时,一手遮天,他能选择的也就更多了。

    可以像安禄山那般,先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后,再谋权篡位,登上九五至尊。

    这般想着,吴三桂一脸坚定地看向方光琛,肃然道:“我意已决,先生不必再劝了,准备行军吧!”

    ……

    翌日中午,一只白鸽从城外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空一飞而过,飞入了兵部军情处的鸽笼中。

    专门负责收集各处飞鸽传书的小卒,见此一幕,立马解下了鸽子腿上绑着的小竹筒,并取出了竹筒里面的纸条。

    小卒打开纸条,定睛一看,顿时双目圆睁。

    “天子蒙尘,臣吴三桂率五万关宁军前来救驾,四日后可直抵京师,与王师合诛闯贼!”

    如此重要的军情,小卒丝毫不敢怠慢,立马将此事禀报给了留守在兵部的王家彦。

    王家彦得知此事后,亦是火急火燎地带着这一纸军情,入宫面见朱由检。

    此时的朱由检,正在乾清宫的东暖阁内来回渡步,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一旁的御案上,还摆着这两天以来,各大城门将士死伤的战报。

    即便有系统相助,内城的情况依旧是岌岌可危。

    截止今日,军中已经招募到一万五千名新兵,加上京营的一万兵马和八千玄甲铁骑,内城拢共有三万三千余将士。

    自闯贼再度大举攻城起,才短短三日时间,明军便折损了两千多人,战死者也多是新兵。

    照这么个打法,不出一个月,内城必将失守。

    好在军心没有乱,不然就真的毫无胜算了。

    而这两天里,廉政司也开始运作了起来,并查明了几个贪官的罪行。

    目睹了李邦华等人的精明强干,朱由检那颗愁苦之心才稍得慰藉。

    正当朱由检苦恼于形势危急之时,王家彦快步走入了暖阁内,一脸振奋道:“陛下,刚刚收到飞鸽传书,关宁军前来救驾了,四天后便可抵达!”

    闻言,正心乱如麻,踱步而思的朱由检顿时停住了脚步。

    他愣了愣,抬眸看向王家彦,脸上的凝重之色转瞬间消失不见,长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道:“好在这吴三桂没有辜负朕。”

    王家彦点了点头。

    可下一秒,他却又眉头一皱,略显忧心道:“京城如今犹如笼中困兽,四面楚歌,仅凭吴三桂那五万兵马,恐怕难以与闯贼匹敌……”

    闻言,朱由检面露无奈之色,摇了摇头,正色道:“幸得吴三桂不弃,社稷危亡,朕诏令天下兵马入卫京师,除唐通外,无一人响应。”

    “如今吴三桂愿率军前来保驾,哪怕敌众我寡,也能稍解燃眉之急,朕断不会让吴三桂再步唐通的后尘。”

    蓟镇总兵唐通会被迫降贼,除了因为原主的猜忌多疑,与监军宦官杜之秩的背叛也脱不了干系。

    指望这群无根之人能有点骨气,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这般想着,朱由检大手一挥,肃然道:“传令,革除所有监军宦官,让他们通通滚回宫里来,日后不得再干预军务!”

    王家彦抱拳领命道:“遵旨!”

    与此同时,门外的王承恩闻言,脸上顿时闪过一抹意外之色。

    军中的宦官有很多与王承恩熟识,王承恩也深知这些太监净是些无耻之徒,靠着监军的职位,干了不少贪赃枉法的事。

    但他一直没向朱由检揭发,只因这些太监皆是崇祯帝身边的亲信,由朱由检亲自任命。

    更何况,在蝇营狗苟的宫里头行走,树敌太多,必将沦为众矢之的。

    眼下朱由检能如此果断的取消宦官监军,让王承恩一时有些始料未及。

    如此一来也好,主将在指挥军队作战时,就不会受到对兵法几乎一窍不通的太监干扰了。

    ……

    另一边。

    卢象升率军再次打退了攻城的闯军。

    其弟卢象观亦从于军中,兄弟二人齐心御敌于朝阳门。

    城头之上,人影错落。

    四处可见满身血污,瘫坐于城头上喘着粗气、大口啃着干粮的明军将士。

    将士们正将成片成片的尸体往城下抛,军医脚步匆忙,奔走于城头之上,为伤兵包扎伤口,腰刀已经砍卷刃了的士卒们,正聚集在一处更换兵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