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风起元武 > 第三百六十五章:臣,愿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文武百官步入大殿,

    每个人,都在惴惴不安着。

    临时举行朝会,便是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所有人都疑惑不解,站在金銮殿上,悬着心等待着。

    “陛下!驾到!”

    随着魏忠尖锐的嗓音。

    文武百官伏身叩拜,呼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端坐于龙椅上,太子姬玉峰,站在下首。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众臣起身,手持勿板,低着头。

    武帝颔首,

    魏忠上前一步,宣布了今日临时朝会,关于‘北梁求援’的议题。

    话音刚落。

    武帝问道:

    “众爱卿,以为如何?”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时,

    户部尚书徐图宴出班,施礼后,道:

    “陛下,臣以为,此战,我武国不该出兵!

    自元武三十一年,倭寇入边以来,武国频遭战事!

    先有云州伐山越,再有镇北侯府北伐蛮荒,紧接着,便是倭寇再度入燕。

    今年,又遭梁国分裂一战。

    虽然,这些战事均已武国凯旋告终。

    但,国库已然空虚,百姓赋税加重。

    若再度出兵援梁,恐致使武国疲乏。

    还请陛下三思啊!”

    武帝颔首,目光扫视其他臣子,示意继续说。

    当徐图宴返回队列。

    工部尚书陈河出班,施礼后,道:

    “陛下,今年各军队新制军器,只有狼牙军、萧王军,两家军队完成改换。

    而镇北军、镇南军、平西军、镇东军以及齐王军的军器,尚未完成制造。

    若武国出兵,致使战火蔓延各地,恐出现军器短缺,国内赶制不力的被动局面。

    故,臣谏言,武国不能出兵援梁!”

    还没等陈河回到队列中去。

    新任兵部尚书‘褚半桥’上前一步,这位军伍出身的兵部尚书,瓮声说道:

    “陛下!臣谏言,武国,当出兵援梁!

    原因有二:

    一为,北梁为武国附属之国,更是在今年,与琅琊伯共同于天鹿城建立互市,拉近两国邦交。

    故而,于情,武国当出兵援助!

    二为,北梁的位置,相当于我武国的一面墙。

    这面墙,阻隔了南梁和魏国。

    若是魏国再次将梁国统一,将梁国彻底掌握在他们手里。

    那么,我武国将被魏国捏住喉咙!

    如此,也就失去了琅琊伯曾辛辛苦苦为我武国打造的良好局面!

    故而,于理,武国当出兵援助!”

    话音刚落。

    老平西侯,李达,出班道:

    “陛下,臣附议!

    有了北梁这面墙挡着,魏国想要攻武,要么打穿梁国,要么绕路晋国。

    是因为有了北梁挡着,武国才可以留出心思发展国内。

    故而,援助北梁,当然要去!”

    一时之间,朝堂上开始剑拔弩张了。

    回到队列里的徐图宴再次出班,道:

    “平西侯,褚大人,您二位所说虽然有理,但,本官还是要提醒二位一句。

    武国现在的国力,已经难以肩负大战了。

    二位认为,南梁与北梁之间的战争,真的会只局限于在梁地吗?

    如若像陈大人所说,战火蔓延,战事扩大。

    那么,武国的国力,真的能扛得住吗?

    即便是抗住了,以后呢?

    二位大人,魏国可出海抢夺,而我武国的船队,可是还没组建好呢!

    若真起大战,此战过后,武国恐怕会被魏国拉开很远,想追上去,就难了。”

    褚半桥和李达沉默了。

    徐图宴没有在朝堂上咄咄逼人。

    陈河亦是如此。

    可以说,文武百官的心里,都没有带着你死我活的心情。

    因为,

    他们看得清局势,知道现在的事态严重程度。

    若是在这事上掺杂进党争。

    陛下会毫不犹豫地挥下屠刀!

    这时,

    刘知禄出班,施礼,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当软硬皆施!

    出兵援梁,是要去的,正如褚尚书所说,于情于理,武国都不该弃北梁不顾!

    但,此战,必须控制在梁国范围内。

    除了琅州的狼牙军可参战外,其他军队,断然不能参与。

    镇南军、平西军要防范晋国、山越。

    镇北军、萧王军要防范蛮荒十部。

    而倭国,虽然已经元气大伤,但镇东军依然要防范着

    而且魏国也可能会自海上而来,登陆燕州!

    另外,臣认为,琅州,狼牙军、琅琊伯是有能力,独自配合北梁,面对南梁与魏军的!

    只要镇南军和平西军盯紧晋国便可!

    再者,

    武国还要派出使者,在局势明朗后,参与南梁北梁的谈判。

    争取,稳住梁国继续分裂的局势!”

    所谓的局势明朗,

    便是此战,只能赢,不能输!

    而且,所谓的‘赢’也不是帮着北梁统一梁国。

    而是维持现状!

    刘知禄的话,是结合了三位尚书、一位军侯的话。

    并,上升了一个台阶。

    对于这个提议。

    文武群臣再无异议。

    毕竟这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武帝的视线,再次自群臣身上扫过,问道:

    “哪位爱卿,愿肩负谈判之责,作为使者,入狼牙军军帐?!”

    群臣低下头,没人敢和陛下对视。

    刘知禄说,相信苏秦能够在北梁独当一面。

    但,没人心里真的相信,此战必胜。

    若是输了,

    这使者,可就是有去无回了。

    见群臣没有人敢响应。

    武帝的眉头微微皱起。

    “陛下!”

    一道声音,在金銮殿上回荡开来。

    霎时间,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去。

    说话的,

    是御史台之首,武国右相,杜玄!

    杜玄手持勿板,迈步出班,深施一礼。

    所有官位低于杜玄的,都忐忑不安。

    右相大人不会是要点名吧?

    正当群臣以为杜玄要举荐的时候。

    杜玄道:

    “陛下,臣,愿往!”

    群臣心中暗惊!

    当朝右相,竟然主动自荐,去那九死一生之地?

    每个人都觉得匪夷所思。

    毕竟杜玄过了今年就六十了,再于朝堂上沉浮几年,便可告老还乡了。

    权、名,皆俱,何必再冒险?

    武帝眼中满是欣慰,但,他不愿让杜玄前往。

    正待武帝欲点名时。

    杜玄伏身叩拜,打断武帝,再度高呼道:

    “陛下,臣,愿往!”

    金銮殿上,寂静无比。

    其余臣子,均是羞愧地低下了头。

    武帝的眼神中,闪烁着愠怒。

    这愠怒,不是对杜玄的,而是对,其他臣子的。

    见武帝没有回答自己。

    杜玄,再度叩首,第三次高呼:

    “陛下!臣!愿往!”

    “朕,准!”武帝心痛地闭上眼。

    “谢陛下恩准,臣,定不辱使命!”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