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赘郎 > 第230章 众口一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此机要的朝廷大事学生多说或许有些不太方便吧,还请大人原谅。”

    冯宁自是把李纲交给自己的书信交给了辛弃疾,书信之中的内容让辛弃疾觉得有些吃惊,可能自己一番话将会决定很重大的事情,这让辛弃疾不得不选择谨慎。

    或许是缺少了对于祖国山河沦陷的那一份的痛苦,这个时空之中的辛弃疾似乎并没有对于靖国人那种血泪的仇恨,在辛弃疾的眼中不管是靖国人也罢还是梁国人也罢,反正都是异族之人,对于他们的情感很大程度上还是相同的。

    “但说无妨,说出你的想法,既然是天下人那么就应当管天下事,正所谓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听到了辛弃疾的话之后冯宁劝解道,毕竟辛弃疾还是一个未涉足朝廷之人,更加不是上辈子备受磨难和打击的中年人,一腔热血当抒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人教训的是,刚刚是学生过于地保守了,恳请大人见谅。”

    其实辛弃疾和冯宁接触这么长时间一来并没有感觉到冯宁有多么大的学问,甚至隐隐地觉得冯宁的学问很低,但是刚才的一句话却让自己振聋发聩,面前的人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但是悟出来的道理却比自己深刻不少,天下人不管天下事那么天下则亡矣。

    冯宁摆了摆手,淡淡然地接受了人家辛弃疾的一礼,当着原作者的面冯宁尚且不脸红,盗版一句往后几百年的人说出来的话应当也是没有人能差距,冯宁就不相信顾炎武也能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朝廷联合梁国乃是上策,联合靖国乃是下下策,靖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一旦梁国覆灭靖国必定攻击我朝,到时我朝危险。”

    稍加思索,这件事情其实很容易想清楚,若是说起来梁国已经是一个汉化的国家,比较靖国那种生番来说更加地容易相处,再则文梁已经共处了上百年的时间,文朝的命脉在北方燕山六州,腐败无能的梁国已经让文朝吃力,若是患上一个凶猛的靖国那对于文朝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可是恢复燕山六州乃是朝廷历朝历代的最终目标,官家和大臣们的心思想来也是如此,联合靖国则收复燕山六州,到时我朝的命脉把握在自己手中岂不是幸甚之事?”

    听完辛弃疾的话之后冯宁微微地说道,只不过辛弃疾摇了摇脑袋,一副天下人都错了的表情。

    “大人,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有这么容易吗?难道大人,没有看出来文朝如今中等规模的战争已经支持不起?北伐必然是大规模的战争,按照文朝的经济能承担起来如此巨额的军费开销吗?”

    呼出冯宁意料的是人家辛弃疾并没有从军事的角度上面分析这件事情,相反地从经济的角度上面来看整体的事情。

    但是冯宁也是知道辛弃疾说得没错,别看上一次西府军西征打得轰轰烈烈,但是那些军需储备已经从数年前就开始了,纵然如此开仗之后依然还是出现了经费物资不足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文朝经济制度上面不足以支持巨额战争的开销。

    文朝历代之行虽然都是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的政策,但是轻徭薄赋也是在同时的进行,藏富于民虽然短时间之内能够削减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在一个长的时间轴上面弊端也是明显,民间富裕了不代表朝廷中央也富裕,战争是最烧钱的东西,朝廷不富裕自然无力支撑巨额的军费。

    再加上和前朝军队不同的是文朝采取的募兵制,这种军制之下日常的花销也是巨大,遇到灾年文朝军队还会大量的吸收灾民,这样虽然能减少社会的流民矛盾,但是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再一次地加重了财政的危机。

    不愧是历史上面的牛人,一眼地就能看出来深层次的问题,若非自己有着穿越的优势,或许在人家面前只是个弟弟。

    “再说就算是我们军队真的打下了燕山六州,那么巩固防御的时间又有多长?充其量不过是两年的时间,这还是在对方没有坚壁清野或者破坏的情况之下,若是如此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面对着富裕的中原,靖国能给我们整合防线的时间吗?”

    北方的阿骨打是一个雄主,若非如此靖国绝对不会崛起如此之快,合作收下燕山六州并不代表文朝能够掌握燕山六州,毕竟燕山六州已经落入敌手百余年的时间,民众对于文朝的归属感早已经降到了最低。

    况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在文朝能打过人家梁国的假设上面设定,但是文朝真的能打过人家梁国吗?这点上面其实辛弃疾并不是很看好。

    “在你的眼中我文朝真的就没有一点的机会吗?”

    冯宁似乎有些‘不甘心’的询问道。

    “有,目前的情况除非孙武或者战神徐世绩在世,不然绝无可能。”

    辛弃疾摇了摇头,一口否定地说道,他并不害怕冯宁生气,自己不过是一个书生,大不了被人家训斥,但是既然冯宁让自己说真话,那么自己就必须说真话,哪怕这些真话不好听。

    “看起来,你我所见略同,在云州的时候我曾经见识过我朝军队的战斗力,三千的禁军面对五百的山匪还是没有斗志,这样的军队很难相信他们面对梁国的时候能爆发出来什么样的战斗力。”

    云州的事情冯宁还是记忆犹新,刚刚那些话全当成一种变相的讨论,毕竟冯宁的内心深处对于出兵也是不认同,这时候出兵的难度太大,危险性也是太高,而且按照历史发展的进度来看收益也是很差。

    历史之上的宋朝就是栽在了幽州城下,被辽国的一群残兵败将击溃,暴露出了自己虚弱的本质,若非如此宋朝或许也不会再靖康年间灭亡,没有失败毕竟从纸面上看宋国比较金国无论从军队人数还是从经济之上都是碾压的态势。

    “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莫非对于我刚刚说出的话不反对?”

    冯宁的突然变脸让人家辛弃疾有些摸不到头脑,刚刚的对话之中冯宁一再表示出来的主张都是联合靖国,为何现在变脸如此之快?

    “反对?我为什么要反对呢?若是我刚刚不这样说的话岂能问幼安如此精妙的言论呢?”

    冯宁哈哈一笑,对于辛弃疾的反问并没有放在心上,挥毫泼墨提笔写和李纲的回信。

    第二天中午十分,李纲便是接到了冯宁给自己的回信,信中可以说人家从各个角度上面阐述了自己对于合纵连横的观点,全面而且细致,很多的观点都算是标新立异,或许是之前李纲都是没有想到的东西。

    “真乃人才也。”

    或许李纲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两个人的智慧,但是单凭这一份书信的内容便让李纲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联合靖国的危害,固然军事上是很大的一方面,但同样经济上面更是一方面。

    凶恶的靖国和文朝之间必须有一个缓冲国,那就是梁国,按照现在的局势灭梁虽然容易,但是抵挡靖国确实困难,虽然援助梁国短时间之内花费甚大,但是长时间来看这是合适的买卖。

    秉笔上书,陈述利弊,可以说现在留给李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后面大超市上面朝廷将会定下国策的基调,如今朝廷支持联合梁国的人还是少数,李纲知道自己必须要在短时间之内召集一批人让朝廷之中出现一股强有力的声音。

    李纲的奏章连带着冯宁的书信一起被送进了皇宫,李?纯吹街?笏坪醪⒚挥邢氲椒肽?腥绱说耐纺裕?妓髦?蟊阆纶?梅肽?竺嬉黄鸩渭忧谡?畹拇蟪?帷

    一份份的书信在汴京各个衙门和官邸之中游走,如今不管是梁国还是靖国的使臣都是嗅到了时局的变化,后日的大朝会或许将会决定文朝国策的走向,自然两国之人也在竭尽自己的所能寻找着能够帮助自己国家的人。

    比较起来外界的火热,闭门谢客的蔡荆这边显得有些冷淡,作为联靖的关键人物的蔡荆已经数天没有见过外人了,不管是谁一律挡在门外,就算是梁储来了也是吃了闭门羹回去。

    蔡荆这段时间并不是没有做事情,相反这段时间蔡荆做了不少的事情,只不过很多的事情都是后手,不到关键的时候自然人家蔡荆是绝对不会轻易地拿出来。

    完颜烈走了,带着不甘心走的,自己前任喂给人家蔡荆不少的金钱,莫非蔡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要出尔反尔?完颜烈有种骂娘的冲动,前任爽快的回国了,却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自己,这不是故意地让自己难堪吗?

    “完颜兄莫走,家父让我给您带个话。”

    就在完颜烈刚刚移步的时候突然间蔡府的大门打开了,从里边走出了一个公子,这人自然是人家蔡荆的公子蔡士荣。

    “蔡兄,我当尔父已经忘记了我靖国之前给予的承诺,说吧让你带什么话?”

    完颜烈的语气似乎有些不善,毕竟遇到这样糟心的事情态度好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完颜兄不必生气,家父说了一切等待后天即可,朝中大大小小的依然打点好了,请完颜兄安心。”

    蔡士荣丝毫不差地传达着自己父亲的话,蔡士荣不清楚对方给自己父亲承诺了什么好处,不过按照自己父亲的性格帮人家必然是有着巨大的利益。

    “那这样我还要多谢蔡太师了,不过要记住我们靖国的钱不是好拿的,你们汉人也是有句话,那就是拿钱办事,若是盟约的事情办不成我自会来讨个公道。”

    在靖国的时候完颜烈就听说了汉人的花花肠子多,汉人官员的话不能信,如今完颜烈算是真正明白了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如此敷衍的话竟然是从人家堂堂宰府嘴里说出来,还让自己放心?

    难不成真地把自己当成了三岁的小孩子?

    “完颜兄莫要生气,家父的话我已经带到,完颜兄走好。”

    蔡士荣说完之后让家人关门,自己回到了府内,对于这件事情将会如何的发展蔡士荣不关心,父亲能不能兑现所谓的承诺蔡士荣也不关心,他关心的事情就是明年的科场。

    临近考试蔡士荣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每时每刻都不敢放松,若非这次父亲让自己亲自出来,蔡士荣绝对不会离开自己书房半步。

    “罢了,权且再相信你们这些汉人一次,咱们走。”

    恨恨地看了一眼蔡府,完颜烈带着自己的手下离开了这里,自己还要重要的事情去做,来不得片刻时间的浪费。

    与此同时民间的声音也是不断地涌入到了皇宫之内,只不过民间的声音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的复杂,当然这里边更多的还是士林的声音。

    数百年未尽的事业如今有机会完成,自然让士林热血膨胀了起来,在这些年轻读书人的眼睛之内拿下梁国掌握的燕山六州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的简单。

    一腔热血固然是好事,但是只看着眼前的利益而不看重长远得势的往往都是鼠目寸光之人,但是不幸的事情就是文朝并不缺乏这种鼠目寸光之人,相反这样的人在文朝还是大量的存在。

    士林之中一片赞同联靖的声音,如果说没有人煽动这是不正常的,或许稍微也是有几个支持联合梁国或者保持中立的人,但是这样的声音十分的微弱,甚至被刻意地打压了下去,这也让李?吹氖榘干厦娴淖嗾氯绯鲆徽薜囊谎?

    大朝会一般五更的时候官员们便要在午门等待,冯宁作为特邀的外官自然是昨天晚上就到了汴京城之内。

    士林和大街小巷的议论让冯宁感觉到了事态有些不妙,人们的声音虽然不可能全部地传递到皇上的耳朵之内,但是如此的众口一词却也是罕见的事情,芸芸众生虽然渺小,但是当大众都在盲从的时候这一波议论将会如同凶猛的洪水一样反噬朝中的局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