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赘郎 > 第358章 风云涌动(6)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根据江南巡抚的交代,这段时间往来于京城和江南最频繁的就是刑部尚书周康家内的人。

    会不会京城幕后的黑手就是刑部尚书呢?其实对于这点冯宁的心中并没有多少的底气,刑部尚书本身就是出身于江南的豪门,自然人家和江南的官员往来密集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这是人家是的基本盘,如果依靠着这样断定刑部尚书是黑手是不是有些武断了?

    再说了刑部尚书也不是自己能够轻易招惹的人,江南巡抚虽然品级上面和人家刑部尚书相差不是很远,但是在社会地位上面,在文朝的制度上面江南巡抚和人家刑部尚书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一个是地方官员,一个是京城官员,单单是这两点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自己有权利动人家江南巡抚,并非是自己权利有多么的大,而是官家赋予了自己这个权利,但是刑部尚书自己绝对没有资格去挑战的,甚至是权倾朝野的蔡荆和刚正不阿的李纲对于人家刑部尚书都是有所忌惮,无疑人家的背后是一个大家族的支撑。

    三百余年的时间,文朝特别是江南地区其实出产了无数的读书人,这群读书人往往还是诗书传家,自然累世的进士家族甚至是官吏家族都是不少,无疑这些人依靠着科举,依靠着荫恩也是形成了一个个新的世家,无疑这样的世家绝对不是一两个官员的倒台能够撼动。

    刑部尚书在江南就是这样子,冯宁清楚的知道纵然刑部尚书真的是幕后的主谋,或许皇帝生气之下会撤掉刑部尚书,甚至是会流放三千里,但是刑部尚书获罪对于江南的周家来说只不过是缺少了一个朝廷内部的支柱而已,对于家族的影响却并不是那么的大。

    听起来有些夸张,毕竟当年门阀士族制度在文朝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这确实文朝一个很现实的存在,百年的时间无论是当初制定的任何完善的制度都会被人家发掘漏洞的,国人对于漏洞的利用是十分的擅长,这样的事情不能避免,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经过了数月的抢修之后江南和中原连接的道路勉强的打通了一个缺口,只不过相比较而言这个缺口和往日那种繁华的商道却还是有这鲜明的对比,自然江南海量的消息也是随着这个缺口快速的传递了出去,同时冯宁也是决定对于罪大恶极之人明正典刑。

    得知这样的消息之后韩荣在一次的找到了冯宁,须知道因为上一次吏选官的事情韩荣已经半月没有和冯宁碰面了,甚至大街上面碰面韩荣都是调头就走,根本就不给冯宁人和打招呼的机会,不过这一次人家韩荣却主动上门寻找到了冯宁。

    其实对于韩荣的到来冯宁没有一点的意外,因为冯宁知道韩荣对自己是要说什么事情,绝对就是求情这件事情,但是其他的事情冯宁或许和韩荣之间还是有商量的余地,但是唯独这件事情,冯宁和韩荣之间决然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别的不说江南的冤魂和那些禁军的冤魂就不答应绕过这些人,如果自己放过了江南巡抚这一系列官员的话,那么自己有何面面目面对江南百姓呢?

    不过韩荣张口却让冯宁感觉到了一丝意外,韩荣的到来竟然不是反对自己明正典刑?这样一个老古板竟然不反对自己?冯宁下意识的看了看自己头上的太阳,看下今日的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了,不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太阳的初生是正常的,同时人家韩荣的思维也是正常的,韩荣固然是一个倔强的老头,固然也是一个遵守朝廷规矩的官员,但是眼前发生的一桩桩一幕幕的事情韩荣都是看在眼中,吏选官的事情韩荣和冯宁对着干是因为这严重的破坏了朝廷的制度,影响到了朝廷的平衡。

    但是对于这些人明正典刑就不一样了,因为江南的这群官员,包扣厢军的那些官员都是实实在在该死之人,庆父不死鲁难未平,江南经历过大的瘟疫之后社会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同时社会也是出现一群人出来承担责任,江南巡抚大大小小的官员正是承担罪责最好的人,因为本身他们就是罪有应得。

    似乎是表决心一般,韩荣甚至在上书朝廷的奏折上面率先的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不愧是清流的领袖,文章之内的君子,就算是冯宁也不得不承认人家的文章和自己比较起来好的不是一个档次,内容倒也是没什么问题,只需要自己签名就算是齐活了。

    不过这倒是让人家冯宁更加的疑惑了,对方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单纯的就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什么?想来应当不会是这么的简单吧?莫不是还有什么隐藏的话没说?果然冯宁落笔签名之后韩荣说出了请求冯宁在江南地区不要大规模使用吏选官这样的一个制度。

    果然冯宁猜测的不假,韩荣担心的根本问题还是吏选官的问题,江宁巡抚这群人杀掉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简单的来看这个问题,纵然是杀掉这群江南的官员,那么也不过是对于士大夫阶层的内部洗牌,反对的声音不能说没有,但是却也不是那么的强烈,毕竟这群人走了能给一大群人机会。

    但是吏选官制度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本身文朝的上升渠道就是比较的狭窄,正所谓是千军万马独木桥也不过是文朝现在这样的情况而已,甚至文朝的情况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吏选官的制度机会就是把这样微乎其微的过桥的机会有再一次的削减了。

    不过韩荣并不知道的是纵然是自己这次不前来,冯宁也不会继续的沿用余杭的吏选官制度,整个江南地区还是朝廷的制度,余杭不过是一个试验田而已,验证的就是这项政策是不是能够实行起来,仅此而已。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