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06章 于怼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尚书,皇太孙。”于谦沉声道:“可能让于谦入朝堂?”

    李青、朱瞻基对视一眼,朱瞻基果断道:“可以!”

    “如此,多谢了。”于谦起身作揖,转身就走。

    “不吃饭啦?”

    于谦回头,周身散发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下官要准备一下,失陪了。”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朱瞻基语气难掩欣赏,“青伯你眼光果真不错,此人非常人。”

    旋即,又话锋一转,“然,凡事需谋而后动,仅有匹夫之勇,可解决不了问题。”

    “不要太早下结论。”李青笑着道,“且看他明日表现再说。”

    朱瞻基轻轻点头,“不过,他一人恐独木难支,得给他找几个帮手,那些个北方士子,都被我安排进了六科左右给事中,明儿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嗯,可行。”李青笑道:“时间不早了,你还是尽快行动吧,这饭改天再吃,不能误了正事儿。”

    “好吧!”朱瞻基揉了揉肚皮,埋怨道,“这么大的国策你怎么不早点说?”

    李青失笑道,“我本来想着先让他们出手,然后见招拆招,只是先通知你一下,谁知道于谦这么急,行了,赶紧去忙吧,改天补上这一顿。”

    朱瞻基点点头,转身去了。

    ……

    翌日,奉天殿。

    天蒙蒙亮,群臣便已进了朝堂,分班站好,等着皇帝临朝。

    皇上还未踏入大殿,官员们窃窃私语,小声寒暄着,满满的人情世故。

    吏部右侍郎和右手边的刑部左侍郎寒暄间,突然发现,殿门口站着七八个陌生面孔。

    他仔细瞧了瞧,这才发现其中有一个是他吏部新任给事中。

    “刘侍郎,看啥呢?”

    “王侍郎,给事中也能踏入朝堂吗?”

    “你这不是扯……”刑部王侍郎顺着他的视线往后一瞧,咽下了嗤笑否认的话,诧异道,“什么情况,给事中一个从七品,怎么也能进殿了?”

    他发现,其中一个就是他刑部的给事中。

    “事出反常必有妖。”吏部刘侍郎蹙眉道,“看这几人情况,都是新科进士,若无人安排,他们如何进得了朝堂?”

    王侍郎不以为意,“不过从七品的给事中罢了,管他呢。”

    “不可大意。”刘侍郎小声道,“你看站在最前面的那个,是都给事中,而且还是兵部的,会不会是李青那厮没憋好屁?”

    “兵部的?”王侍郎一惊,旋即又好笑摇头,“都给事中也不过是正七品而已,有何惧哉?”

    王侍郎正欲再说,一道声音打断了他。

    “肃静!”东厂提督尖声道,“敢有喧哗着,逐出大殿。”

    窃窃私语的大殿顿时一静,群臣站得整整齐齐,心中不爽,嘴上却很诚实。

    不多时,朱棣踏进大殿。

    群臣山呼万岁,行君臣大礼。

    “众卿平身。”

    朱棣挥一挥衣袖,坐于龙椅上,淡笑道,“永乐米经过试种,在北方的产量丝毫不亚于南方,永乐豆在北方长势也极好……”

    群臣谢恩起身,静静地听着皇上巴拉巴拉,个个一头雾水,不知皇帝这是要闹哪样?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北方有广袤的土地无人耕作,朕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朱棣痛心疾首道,“朕决定,让南方一部分百姓,迁徙来北方开荒种粮!”

    群臣心中一惊,吏部刘侍郎率先出班,“皇上三思,此国策有失民心啊!”

    “皇上要让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吗?”刑部王侍郎紧随其后,言辞尖锐。

    接着,都察院右佥都御

    大风小说这个你们,也包括本官了?”

    言语间的威胁不言而喻,妥妥的以势压人。

    但于谦根本不惧,点头道,“不错!”

    吏部侍郎一呆,他没想到于谦敢这么顶撞,一时间有些恼羞成怒,“于都给事中,你可知诬蔑上官名誉是何罪名?”

    “侍郎可知,诬蔑圣上名誉是何罪名?”

    “你……”吏部侍郎也扛不住了,转眼看向自家老大。

    蹇义就是个和稀泥的,依旧老神在在,假装没看到。

    吏部侍郎求助无果,但也不想就此打住,要是被一个七品都给事中给轰下台,那以后也不用混了。

    他一甩袍袖,冷哼道:“你既说南方百姓迁徙北方利大于弊,不妨说说,怎么就利大于弊了?”

    于谦吁了口气,他硬刚一众上官,为的就是让这些人,心平气和的听他说话。

    终于,来到了他的主场!

    于谦斟酌了一下措辞,开口道:“南方比北方富庶,人口也比北方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诸位大人可知,为何如此?”

    没人说话,所有人都看着于谦表演,吏部的侍郎都被怼了,他们哪敢上,何况,于谦这话没毛病。

    无人接言,于谦也不在意,继续道:“那是因为北方的人的迁去南方了!”

    “晋时,黄河流域有相当一部分人口,迁去江淮流域,在江浙、徽州、巴蜀等地落户,使得这几地人口得到快速增长,经济得到发展;

    唐时,又是百余万北方人南迁,直接改变了汉人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

    宋时,又有大量黄河流域人口南迁,迁至江浙、湖.北、江.西等地;

    元时,长江中下游百姓,迁徙至两广、湖.南、福.建等地……”

    于谦朗声道,“南方能有今日的富庶、繁荣,都是北人南迁所致!

    诸位可知,在唐以前,南方就是一片蛮荒之地,若是没有这几次人口大迁徙,南方依旧是蛮荒之地!

    诸位可知,‘南腔北调’的出处?

    诸位可知,多少南方人的根儿都在北方?”

    于谦淡淡道:“各位可以回去看看族谱,兴许,你们祖上也是北方人。”

    群臣哑口无言。

    吏部侍郎则是冷笑连连,“晋时人口南迁不假,但那是因为永嘉之乱;

    唐时,人口南迁还不假,但那是因为安史之乱;

    宋时,人口南迁依旧不假,但那是因为金人入侵;

    元时,人口南迁更是不假,但那是因为元人入侵;

    人口迁徙是有政治背景在里面的,乱世时,百姓自发迁徙当然可以,但如今我大明太平盛世,这么做,比惹得天怒人怨。”

    于谦点头,以他的口吻反问,“人口迁徙的政治正确,假不假?”大风小说

    “你……”礼部侍郎恨恨一甩衣袖,“百姓安居乐业,若强制执行,无异于暴政!”

    “安居乐业?”于谦怒道,“那是有田有地的百姓,侍郎可想过没有耕地的佃户、长工?

    现如今,大明有了新作物,可以给没有耕地的百姓一个翻身的机会,为何要放弃?”

    “于谦……”

    “我还没有说完。”于谦打断他,反问道:“侍郎说人口迁徙是暴政,那么下官是不是可以认为,侍郎大人在说,洪武赶散是太祖皇帝的暴政?”

    “我不是,我没有……!”吏部侍郎声音发颤,脸都白了,失惊道,“你莫要含血喷人。”

    “哦,那下官明白了。”于谦一副恍然大悟表情,“侍郎的意思是,洪武朝的百姓并不是安居乐业。”

    吏部侍郎:(?`?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