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满朝忠烈,你竟然让我做昏君! > 第41章 证据,有时没那么重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例行朝会。

    郑和和王安石都顶了浓重的黑眼圈。

    郑和回宫后是担心得实在睡不着。

    王安石则是兴奋得睡不着,一个晚上就联络好了所有可用的官员。

    两个熊猫眼悄悄对视了一眼,轻轻点了点头。

    他们都看了眼在皇座上正襟危坐的“皇帝”,同时哼了一声。

    哼,假货!

    自从徐琨案后,张居正上朝的姿态低调了很多,今日也是一样,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和任何人打招呼。

    山呼万岁后,郑和强提着精神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先是六部一些杂事上奏,很快就处理完。

    随即整个朝堂就陷入了一片寂静,弥漫一股莫名的紧张气息。

    王安石知道,轮到他上场了。

    他迈步出班,谁知道张居正竟然也和他同时出班。

    两人对视一眼,王安石大度地退了回去,示意张居正先来。

    张居正竟也退了回去,示意王安石先奏。

    满朝大臣头一次见两个阁老互相谦让。

    放在往日,还不得抢起来?

    王安石心中冷笑,今天老夫不急,反正也是你这奸臣最后一次上朝了。

    张居正见王安石执意谦让,便出班来奏报道:“臣有事上奏!”

    皇帝嗯了声。

    张居正一愣,皇上不该说些什么么?

    他只好接下去道:“臣启万岁,武临府知府蔡邕之女,在钦定参与选秀的情况下,擅自与男子独处至半夜……”

    他弹劾的是蔡邕两件事,一是纵容女儿违背皇室选秀律令,二是武临府出现了嬴国谍子,他作为知府治理无方,防范不严。

    王安石听了一惊,他倒是记得有蔡邕的乞罪折子,但是蔡琰的事他倒是不知道的。

    不过蔡邕的事再大,也就是罢官流放而已,张居正却在后面加了句:

    “臣那时正在府中听参,不知此事,后在月底重审折子时发现,蔡邕的乞罪折子的票拟竟然只是罚俸半年!”

    朝堂之中顿时一阵嗡嗡作响。

    很多人心道,首辅的反击终于来了。

    徐琨案让张居正和他一脉的官员灰头土脸,很多大臣都等着看张居正如何反打。

    等了这么些天,总算看到张居正出手了。

    所有人都知道,蔡邕这个知府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两人在文墨这块也称得上是交心老友。

    不用说,以蔡邕的情况,只是罚俸半年了事,肯定是王安石包庇处置的。

    徐琨案重大,但是朝廷却没有审出任何张居正的错误,很多弹劾只是论心之言,并没有铁证。

    如果要说失察,内阁是个集体责任,就算是王安石也逃不过去。

    蔡邕的罪状比起徐琨案要小得多,可张居正却找到了直接的铁证——王安石亲自书写的票拟。

    而且这事发生是在他在府听参的时间段,把自己摘了个干干净净,所有责任都落到了王安石的头上。

    论起最后的罪责,两个人也会是半斤八两。

    要是在平时,王安石肯定背脊发凉,据理力争,可是今天,哼!

    等张居正说完,王安石便出班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当然他也不会把所有屎盆子都揽下来。

    王安石的记忆力还是很好的,当朝把蔡邕的乞罪折子的主要内容复述了一遍。

    “臣在未派人查清事实时,觉得不过是是盗贼闹事便草草决断,做了票拟,是臣的过失,请皇上治臣失察草率之罪!”

    一拜到底后,他抬起头拱手道:“只因为臣当时被另一件大事牵绊,实在无心更无力去关注此事,请皇上赐罪。”

    他已经做好接受处罚的准备。

    “假皇上”肯定站张居正这头,他这番话是说给满朝文武听的,也为下面的奏事做铺垫。

    “哦,小事,王大人不用放在心上。”

    嗯?

    什么情况?

    王安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抬眼看向龙椅上那位,一脸的云淡风轻。

    张居正也心中剧震。

    当日徐琨案爆发的时候,皇帝可是一句好话都没有给他说过!

    只是例行公事地说了句,交内阁与六部议处。

    怎么到了王安石这,变成小事了?

    皇上,你难道还在责怪我吗?

    这么多年的师生情谊,你也不顾了吗?

    悲从心来,张居正身子晃了晃,险些没有站稳。

    王安石搞不清张居正为什么没有控制假皇帝对他治罪,干脆接着道:“臣有事启奏。”

    说罢,一本厚厚的奏章被他拿出来举过头顶。

    他做出这幅姿态,竟是要将奏折直呈皇帝?

    皇帝还未亲政,所有奏折是不能直呈皇帝的,只有一种情况除外。

    那就是这奏折弹劾的就是内阁首辅!

    郑和看了眼皇帝,见皇帝没什么反应,便下去把奏折接了过来。

    接着王安石才开始正式的表演。

    他先取出了林烨留在河间府的那幅字,又拿出了一幅林烨曾经练字的废稿。

    打开后放在那里做对比。

    “诸位大人请看,这张纸乃是河间府徐琨案时发现的字条,而另外一幅则是皇上曾经练写的字,诸位大人可以仔细对比,可有什么发现?”

    他让郑和把两张纸拿去,在众大臣面前轮流展示。

    大臣都是科举出身,在书法这块也不乏大家,很快就有人开始私下讨论。

    王安石对他们的反应早有预料,默默温习了一遍腹稿,开始有条有理的陈述。

    从他怎么怀疑开始,再到他发现的种种异常,再到张居正独自接待南洋大臣,然后到赤刃阁突然大量入境追杀某人一一说出。

    最后亮出了王?的亲笔信,说在襄樊城发现了林烨。

    不仅如此,他还让郑和把倒马桶的小太监叫上大殿。

    小太监哪里见过这阵仗?上殿的时候两条都是打着哆嗦,差点就软倒在地上。

    王安石问什么,小太监就答什么,他的回答又引起了一阵哗然。

    人证有了,物证有了,王安石便把他推理的奸臣乱政的故事,从头到尾串联了一遍。

    他一个个数过去可能犯下如此大案的人,最后一一给出评析。

    他所说没有一句是说张居正的,可句句又指向了张居正。

    王安石的话,如同一块巨石砸入水面。

    都察院两个历史级喷子都还没有消化掉王安石的话。

    两个人都各自皱眉在琢磨整个事件。

    王安石整个事件逻辑上是通的,证据也有,可都是旁证,唯一缺乏的就是针对张居正的直接证据。

    可是政治这个东西有时候最不需要的就是证据。

    只要人心与大势。

    王安石说得没错的,能做出这样的事的,只有马太后,首辅张居正,次辅王安石的寥寥数人。

    而其中以张居正的动机最为充足。

    只要大臣们有了这个共识,现在只要做一件事。

    那就是证明,如今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不是真的林烨。

    一旦证明了这点,那这是不是张居正做的就不重要了。

    他都得辞去首辅职位。

    从轻的说,如此耸人听闻的大案,内阁首辅必定是首要责任,从重的说,这个时候你不退,那你想干什么?

    因此,一旁的张居正在王安石滔滔不绝的时候,脸色几度变化。

    从震惊,到愤怒,到最后的绝望。

    王安石这手棋太狠了!

    徐琨案和这比起来简直就是毛毛雨。

    而且张居正听得出来,王安石已经确定了皇帝是假的了!

    至于如何确定的……

    张居正看向了郑和,郑和却故意避开了和他对视。

    他心又凉了半截。

    小太监既然出来作证,郑和肯定也参与其中。

    张居正立刻想到当时郑和提醒他有人别有用心的事。

    王安石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从内廷着手调查了!

    只是当时他根本没想到那层,反而去刑部查阅了徐琨案的卷宗,想从中发现王安石构陷他的证据。

    他怎么都没想到,王安石竟然有如此庞大的谋划。

    最后皇帝是假的这个事实,必定是由郑和亲自确认的!

    顿时,张居正感觉到天要塌了,整个身体摇摇欲坠。

    他甚至连辩驳的想法都没有,此时此刻,他说与不说,又有何区别?

    大臣们还在讨论,王安石并不着急。

    他在等都察院那两个直臣开口。

    片刻后,魏征果然开口了:“王大人,你所说的,实在太过重大。下官以为,其他先不管,我们还是先证实……”

    他抬眼看了眼皇帝道:“…的真假。”

    海瑞接着道:“下官也这么觉得,而且此事为臣者不好参与,还得由太后亲自来证实为好。”

    两人的发言正中王安石下怀,王安石立刻道:“两位大人所言甚是,诸位大人可有意见?”

    内阁其他成员,还有六部尚书,都很鸡贼地一直保持沉默,直到此时才和其他人一起道:“下官并无意见。”

    他们大部分人哪怕是张居正一脉的官员都觉得张居正的动机最大。

    平时能说会道的张居正今日竟然一言不发,似乎也印证了他们的猜测。

    可偏偏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除了张居正,还有一个人动机更大。

    那,就是皇帝林烨本人!

    “唉!各位大人,你们聊得这么热闹,这么开心,有没有人问过朕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