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满朝忠烈,你竟然让我做昏君! > 第79章 六部尚书登门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征海瑞两人入狱的消息在大夏官场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是大夏开国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

    大夏先帝一直秉承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对文人士子照顾有加。

    魏征和海瑞两人在先帝朝时都有过面唾君王的壮举,先帝连句重话都没说过。

    此次进谏,他们不仅连宫门都没进去,还去领了牢饭。

    这是小皇帝对文臣集团赤裸裸的挑衅!

    两人被抓以后不久,都察院的官员就开始奔走。

    六部则是他们奔走的重点。

    晌午时分。

    吏部尚书杜如晦,礼部尚书房玄龄,刑部尚书狄仁杰,户部尚书范蠡,兵部尚书于谦,工部尚书范仲淹联袂到了张居正府上。

    “六位大人,你们每一个来本官都不意外,可一起来,却是稀客啊!”

    张居正迎至前堂门前,朝六部尚书拱手道。

    荆楚国战后,他也难得被林烨放了两天假,正在府上休息,就听门房说六部尚书大人到了。

    六部尚书还礼道:“阁老客气了。”

    七人到堂中各自落座。

    还没等主人开口,于谦就先说道:“阁老想必已经猜到我们过来是为了什么?”

    张居正轻叹了口气,暗道,还是逃不过啊。

    只好点头道:“本官知道,是为魏,海两位大人。”

    范仲淹端起了茶盏,问道:“既然阁老心知肚明,那内阁可有章程?”

    张居正却没有立刻答话。

    此事闹得太大了,内阁作为大夏中枢,不能仓促拿主意,也不能不拿主意。

    沉吟了片刻,张居正反问道:“正想问下诸位大人的看法。”

    六部尚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接话。

    “怎么?诸位大人不肯教我?”

    房玄龄道:“此事皇上做得太过,我有三策,请诸位大人一听。”

    其他六人同时看向了房玄龄。

    房玄龄捻胡道:“一策是众臣联名上书,力保两位大人,让皇上明白朝臣的态度,下令放人。”

    他停了下,见众人没有说话,又道:“第二策,推一重臣,入宫与皇上说以利害,让皇上放人。”

    其他五位尚书都轻轻点头,只有张居正正襟危坐,一动不动。

    房玄龄接着道:“第三策,皇上尚未亲政,内阁可以票拟代皇上下旨,直接释放两位大人。”

    说完,房玄龄便端茶喝水,不再去看他人。

    杜如晦一直闭目倾听,此时他睁眼道:“第一策太慢,第三策太烈,以老夫之见,第二策似乎可行,不知阁老的意下如何?”

    张居正很想说,我一个都不同意!

    这三个主意都是把他张居正往死里坑啊!

    第一策众臣联名上书了,那内阁上书不上书?他张居正上书不上书?

    上书了,那就是大夏建立以来第一次出现士人与皇家的正面交锋,而内阁不管有意无意,都会成为皇家第一记恨对象。

    不上书,那内阁与他张居正就是与满朝士大夫为敌。

    而第三策则更是不给眼下内阁退路。但凡内阁敢这样干,两年后,他们这帮内阁大臣能活着归养都算是皇上开恩。

    这么看起来,确实如杜如晦所说第二策似乎是最好的。

    可这对张居正来说却是最可怕的。

    所谓能私下进宫劝说皇帝的,除了张居正还能是谁?

    如果放在以前,张居正还敢拍着胸脯说,他能说服林烨。

    可经过此次荆楚国战,皇上似乎与之前发生了某种变化。

    张居正说不上来。

    以前他面对林烨时,他觉得可以一眼看透这个学生。

    可如今,张居正却觉得自己已经摸不透林烨的心思了。

    起初他以为是自己因为徐琨案心态受到了影响,可后来他才发现是林烨的状态和之前有了大的变化。

    如今的林烨,对他虽然还是十分尊重,可言行举止中却以一帝王姿态凌驾于人上。

    宫中发生的事情,张居正比朝中的其他大臣都清楚。

    他知道朝中的传言与事实有很大的差距。

    张居正隐隐觉得朝中有一股力量在推动言论的传播。

    现在这个时候,他要是进宫劝他的皇帝学生,碰一鼻子灰不说,更会让林烨把所有怒火发在他一人身上。

    眼下面对六部尚书,他又不能不表态。

    “诸位大人,既然如此,那本官就走这一趟吧,不知哪位大人愿意与本官一同前去?”

    张居正一一扫过六部尚书的脸,他这一问意思很明显了。

    你们让我去背锅可以,锅太重了,我背不起,你们总要来一个一起分担。

    按道理说,除了张居正和内阁其他成员,就属天官吏部尚书或者清贵至极的礼部尚书可以帮他分锅了。

    可杜如晦与房玄龄又怎么可能分这锅?

    杜如晦与房玄龄两人都是大夏建国以后才入朝为官的,虽然个人声望和能力入内阁是毫无问题的,可在论资排辈这块就差了些了。

    他们不同于张居正,杨廷和等人,与前首辅诸葛孔明有名义上的师生之谊,早早跟随先帝出谋划策。

    如今新皇登基两年,老臣逐渐退出大夏的历史舞台,正是他们入阁的好机会。

    房杜两人的关系亲密,又素有房谋杜断之称,此时两人对视一眼便知其中关窍。

    他们一同转向了刑部尚书狄仁杰。

    “狄大人,不妨麻烦你与阁老一同前去?”

    和其他尚书不同,狄仁杰之前与王安石走得太近,经过上次王安石罢相风波后,狄仁杰就一直夹着尾巴做官。

    这次来张居正府上,他也打定主意,坚持不参与,不议论,不表态的三不原则。

    一个人敬陪末座,只和身边那一盏茶过不去。

    见房杜二人将话头转到自己身上,狄仁杰的心肝还是颤了一下。

    “两位大人,本官何德何能与首辅大人同去?”

    狄仁杰赶紧婉拒道。

    这得罪皇上的事千万别再摊到我老狄头上。

    杜如晦却道:“理应狄大人去。狄大人掌管刑狱近十年,对于大夏律法,判例最为精通。

    两位大人下狱,唯有狄大人能在律法这块给阁老的劝言点缀增补,望狄大人不要推辞。”

    此话一出,其他人纷纷以为然。

    功能性这块,狄仁杰这个刑部尚书的确是首选!

    狄仁杰还想推辞,却听到张居正也点头道:“杜天官此言甚是,望狄大人莫要推辞。”

    于谦与范仲淹二人也都觉得可行,其实他们自己都想去,可无论是身份还是资历都比不过狄仁杰,也就没去争了。

    只有范蠡眼观鼻,鼻观心,一脸莫名的笑意。

    狄仁杰心里将房杜二人骂了个遍。

    可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应了下来:“那好,本官就与首辅大人走一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