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子羽霸三国 > 第46章 减灶反被设,赵翼战公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孙瓒大军已经离去了。”不多时,荀攸蹲在刚刚熄灭的灶火前,捏了一把地上的灰烬分析说。他们虽然文弱,那是相对于武将而言的。司马懿敢跟魏延斗将、徐庶剑法过人都是佐证。

    “军师,灶火数量不对啊!”徐荣道,“就算他们十人一灶,我们一路追来,灶火数量竟然还能减少。”

    “恐怕是我们追击紧急,幽州张将军起兵策应。公孙瓒那狗贼分兵去救了吧。”鞠勇道,“此正是我等斩将立功之时,不如军师与我三千精兵,我日夜赶路缠住他们后军。”

    “阿弟!”鞠义因为轻敌被擒后,做事小心了许多。他摆摆手:“你不要这么冲动,听听军师怎么说。”

    荀攸皱眉道,“不合理!”

    “公达细说。”赵翼姗姗来迟,他翻身下马让士兵牵走马匹。

    “主公,公孙瓒虽然折了赵云,但军力根本没有发生变化。他将刘幽州软禁在广阳,广阳在河间以北,就算守军不敌张将军,他也只需要一路往北就能一举两得,为什么要分兵呢?”

    “我曾与刘虞交往,他那个人在乌桓人中声望很高。”鞠义插嘴:“如果,他死在公孙瓒手上,谋害朝廷大员的罪不用朝廷说,乌桓人就不会放过他。”

    “所以公孙瓒比谁都希望刘虞长命百岁,对他的保护力量一定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得慌张支援,对吗?”赵翼问。

    “恐怕是减灶之计啊!”荀攸叹道,“没想到公孙军中也有这样的智谋之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文】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我们已经追出河间郡。看来埋伏如果有,应该也不会太远。”赵翼道,“传令斥候,远探。”

    未过易水,众人便再次发现了残留营地。这次的营地灶火未熄,公孙瓒大军应该离开不远。

    “天色已晚,传令诸将。”赵翼看了看大概几里地远的树林,上面盘旋着飞鸟,与荀攸对视会心一笑。“就依着这个营盘,准备休息吧。”

    入夜,公孙瓒跃马横枪,竟然亲自披挂上阵。不知道为什么,一向精锐的白马义从,还有他的堂弟们竟然都不在队伍里。紧跟在他身边的是田豫、单经。

    他们没有刻意掩盖发出的声音,因为离得实在是有点远。同样穿着铠甲的关靖坐镇中军——他虽然不至于手无缚鸡之力,但尽量还是不上战场的好。

    “关长史减灶之计,颇有孙子遗风!”田豫深表赞叹。

    “好啦!诸位,整顿阵型,以我为锋锐,一齐冲锋!!”你可以说他不是个好君主,但他绝对是一等一的将才。为了激励士气,他仰仗着自身一流的武力,每战总在第一线。

    “喔!!”众骑兵皆提枪在手,跟着公孙瓒奔驰而去。

    “主公,他们来了!”听着耳畔逐渐靠近的,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荀攸苦笑道,“或许我们还是低估了骑兵的威力。”

    “事已至此。”赵翼拔剑喊道,“众将列阵,随我迎敌。”

    鞠义当仁不让地坐镇中军,鞠勇率兵在第一线组织防御。许褚抱着锤子紧跟在赵翼身侧,小将典满、许仪却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连连追问这大他们不少的鞠勇。

    “勇哥,勇哥。你就让我们带点兵吧。”

    “这可不行。”鞠勇是个爽快人,跟这两个直性子的小将关系不错。他笑着敲了一下典满的头盔:“战场可不是儿戏,我跟阿哥学了十年兵法,他才肯让我指挥前军。你们武力很强,但是涉世未深,万一害了性命可怎么办。”

    “哎!真没意思。”俩人长吁短叹,却也识趣。

    公孙瓒的骑兵全力冲锋下,很快就杀到了帐前。

    “这是什么?”公孙瓒隐约看到地上有什么反光,胯下良马飞身而起,跳过了散落一地的马钉。

    其他的骑兵可没那么好运,人仰马翻的不在少数。最惨的是那些掉下来正好摔到钉子上的——只是在地上翻滚哀嚎,等待死亡。身后同僚刹不住的马蹄,就是死神的催命符。

    “起码有八千人,全是骑兵。”荀攸感慨道,“公孙瓒到底多有钱啊。”

    由于交通和科技的限制,古代行军作战需要强大的后勤队伍提供粮食、服装、军械等各种物资,因此非战斗人员在军队中的比例很高,一般高达五分之三。历史书上经常提到的十万大军,其实只有四万左右的作战能力。如此高比例的军队本身消耗物资,容易导致粮草短缺。

    而骑兵的成本就比步兵高昂许多了。

    拿赵翼自己举例子,他手底下每个郡都要固定留三千普通的郡兵,他们说白了就是会一点武功的百姓,给发了盔甲装备,有基础作战能力。赵翼手下有十几个郡,快有两州之地了——这才三万多人。而且他们为了维护地方治安,不能肆意调遣。于禁、徐荣、张燕各有五千营兵,鞠义有三千先登,张?有两千大戟士。这些人的兵马才是对外出征时可以使用的。之前在并州抓捕的乌桓人,全在干农活。现在他自己的骑兵也才一千出头,给这些人配马了谁能看住啊。

    两万出头的精锐士兵,看着不少了吧!

    实际上几千的骑兵,成本就远高于这些精锐士兵。首先,对士兵本身的要求——他们可没有马镫、马蹄铁啥的。从考古发掘来看,三国前没有马镫的证据。山东沂南曾发掘出一座曹魏时期的石墓,其中墓壁上有一幅反映马夫在马厩中喂马的石刻画像。马厩中挂着各种马具,有鞍鞯,有革?,有络头,有革带,就连装饰用的缨络都有,就是没有马镫。还有四川成都、乐山等地出土的一些陶马,虽然个个形象逼真,马背上鞍鞯都清晰可见,但也没有马镫。

    没有马镫,士兵就必须要做到夹紧马腹,同时手中持着武器作战,这是很难的。尤其白马义从那样,骑着马还要求双手开弓,更是百里挑一。

    其次,为了保证机动性与安全性,他们既不能不穿铠甲,又不能穿太笨重的铠甲——要为他们专门定制中型甲胄,要给他们打造马槊吧,这又是一笔钱。

    再次,骑马训练,跟在陆地上训练相比更累。而且考虑到长途奔袭,士兵的续航就也得保证——一日三餐总得满足了吧。这个时候,相对富裕一点的诸侯手下精兵都能保证一日三餐,他们想要力气大,吃肉吧!一人双马,人吃饱了,马不能饿着。

    最后,骑兵,骑兵,马匹多重要。不看他奇奇怪怪的小癖好,就是最普通的战马,那也要卖出很高的价格,而且若不是他在边境,南方有钱都未必能买到北方的高头战马,这是战略物资。

    综合来看,能养得起这么多的骑兵,公孙瓒的幽州不能说多富庶,如果占据,至少完全能让赵翼麾下添置这个数量的骑兵。到时候,袁本初跟自己说话的声音,还敢那么中气十足吗?

    于情于理,公孙瓒都要埋在北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