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明末装神弄鬼 > 第34章 梁山整编(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旭有着后世的见识,知道历史的走向,深知情报的重要性。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记载,白莲教“徒党输金钱称朝贡,飞竹筹报机事,一日数百里”,《明史》又记载白莲教“蔓延畿辅、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说明白莲教是有自己的情报传递途径的,有着自己的情报人员。

    徐旭问了徐丙虎、徐丙辉、徐丙斌以及杨子雨、李泰等人关于情报站所和潜伏人员的事情,只有杨子雨、李泰追随徐鸿儒20余年,跟着四处传教,知道部分详情。

    原来白莲教确实发展了部分太监、士绅、书吏、差役等入教,但是层次都不是很高,主要通过当地的教徒们一个接一个的接力传递记载着情报的竹筹,一日就能传递出数百里远。听说教主徐鸿儒本人掌握着几个高级间谍,但一向都是其本人直接负责,其他人并不清楚。

    徐旭提议建立飞筹司,由徐丁启担任主官,称为飞筹司司长,优先挑选人手,负责各地的情报联络、管理和汇总。杨子雨和李泰配合徐丁启,尽快接收白莲教在各地的情报系统,和各地教众搭建沟通联系的方式方法,但需要注意保密管理,轻易不要泄露各地主要人员的身份,以防老的情报系统被人渗透。

    飞筹司目前重点工作是,尽快联系上派往各地的徐丁汇、徐丁计等等徐家家丁死士,以他们为骨干,搭建飞筹司全国情报系统。在京师建立情报收集系统,往湖广派人,重点建立郧阳地区情报站。

    同时研究情报传递加密系统,比如按情报人员不同选取特定的不同书籍,写数字来表示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徐旭决定亲自培训第一批情报人员学写阿拉伯数字。

    徐旭早有意按照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兵书为主要指导进行练兵,之前人数少还能随便凑合,现在人数多了,有两千多人了,有必要整正规点了,赶不上戚家军的战力,但也要像戚家军看齐努力啊,更何况徐旭还有商城这个大优势在手。

    徐旭前世只是网上和人论战时翻过《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略懂点皮毛,半桶水都不到的水平,好在现在手下还有不少将领,集思广益,大家商讨下,先按《练兵实纪》部伍编制进行整编部队,一步一步来了。

    斥候队什长陈石勇原来就是木匠出身,心灵手巧,又想出个办法,拿布条给合金连发弩绑上后相当于背带,可以把连发弩背在肩上,极大的方便了持弩战士。徐旭马上进行了全军推广。

    戚家军的基本作战单位就是小队,12人即可摆出鸳鸯阵,鸳鸯阵里的二个伍还可以各变5人组成的小三才阵。

    鸳鸯阵其实是步兵小单位的基本战术养成,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神化阵法,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实战应用阵形。小可用于个人与行伍,大可用于万人对阵。

    鸳鸯阵的关键,其实就在于武器装备,其次才是将兵。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里写的戚家军基本作战单位“小队”的详细组成如下:先以一队总自行检兵十一名,一字向上立定,主者与之辨验堪否,以有力伶俐者二名,为一伍长、二伍长,各为鸟铳手,兼双手长刀一把,第一名在左,第二名在右。

    又二名为长柄快枪手,枪柄即代短棍,为第三名、第四名,以便捷骨柔者二名为藤牌手,为第五名、第六名;又以力大貌黑而粗猛者为狼筅手,二艺俱有短无长,为第七名、第八名,以年少有精神杀气者二名,为?把手,仍兼火箭,以其钯上可架火箭,便于放也,为第九名、第十名,以庸碌者一名为火兵。

    横看一伍者,即在左之伍也,所管者三、五、七、九,四名。二伍者,即在右之伍也,所管者四、六、八、十,四名。

    火兵总于队长,管束列阵照此。凡出战于铳枪火箭放过之后,牌为一层,筅为二层,钯为三层,长刀为四层,枪棍为五层。

    按《练兵实纪》所列,队总装备有:每名色旗一面,长旗杆一根,有刃,明盔一顶,甲一副,合力弓一张,弦二条,大箭三十枝,双插一副,锋利腰刀一把,椰瓢一个。

    按《练兵实纪》所列,鸟铳手装备有:每名长刀一把,鸟铳一门,搠杖一根,锡鳖一个,铳套一个,铅子袋一个。药管三十个,备征火药每出三钱,备三百出,另备药六两,共六斤。铅子三百个,火绳五根,每局铅子模一副,椰瓢一个,子药合口配搭,照骑铳例。

    其他兵种装备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想要按配置齐全的成军,需要花费很多,戚继光也是因为有首辅张居正的大力支持才有如此成就。

    《练兵实纪》主要是根据蓟北长城防御的态势及蒙古军队的情况撰写,总结的是大兵团练兵、车骑步三军协同作战、训练的经验。

    《纪效新书》则主要是根据东南沿海抗倭战争的情况撰写,总结的是针对倭寇的练兵和作战的经验。

    《纪效新书》里主要以藤牌手为伍长,装备能少些。

    《练兵实纪》也有简单易成的武器,比如,

    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杈。视之粗可二寸,长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枪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往日浙江等处兵士,未练无胆,执之临敌,每每弃之,反以截阻我兵马,几乎弃而不用。比因练兵既成,硬反人言,必以为前列,遂百战全胜,恃此为第一。今用之以拒敌马,尤为可用,用法别见”。

    长枪解:“用毛竹之细者,长一丈七、八尺,上用利刃,重不过四两,或如鸭嘴,或如细刀,或尖分两刃,造法亦自脊平铲至刃乃利”。

    徐旭记在心中,有合适的机会,要多搞些狼筅、长枪出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