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朕乃崇祯,不服来战 > 第41章 他竟然叫我去讹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应元一直有些闷闷不乐,因为朱由检当上皇帝之后,这位当年的信王府大管家却没有跟着鸡犬升天。

    反而是被朱由检晾在了一边。

    理由就是信王府里的庄稼很金贵,必须全力以赴,不容分心。

    对此他颇感无奈,甚至嗤之以鼻。

    天启皇帝爱木工,崇祯皇帝爱农活,这两兄弟可真有意思!

    不过这话也就只敢在心里说说,每天他就泡上一杯茶,坐在凉棚之下看着那两位户部的农业专家发呆。

    那两位农业专家可真逗,侍弄个庄稼还随身带着纸笔,时不时在在上面记上一笔,那眼神中的变化让徐应元直呼搞不懂。

    一开始,两位专家很不屑,不就是种水稻吗?

    这种事情竟然让自己这种级别的专家亲自操作,实在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可碍于信王的面子,只能勉强应付了。

    可一个月之后,他们就发现这稻谷有点没对,其颗粒似乎比寻常稻谷要大上很多,最关键的是数量还大大超出了寻常稻谷的平均值。

    这下子,两人来了兴趣,似乎已经隐隐猜到了这些稻谷并非寻常之物,于是侍弄得更加仔细,还按时对稻谷的长势做出了记录。

    朱由检带来的现代晚稻三月即可成熟,此刻已经过去将近两月,不出意外的话,这地里的稻谷产量定会远远高于以往的任何稻谷。

    所以两位专家眼里都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几乎无时无刻不守在这地里。

    下午时分,朱由检带着王承恩和东方蝶烟来到了这片庄稼地旁。东方蝶烟嫌弃地里太脏,远远的站在了一旁,朱由检却是想也没想就走进了地里。

    “怎么样,你们觉得这块地的产量如何?”

    他开口问道。

    两位专家一脸兴奋的答道:“亩产远超寻常稻谷,不出意外的话,能够达到一千斤甚至更多的亩产。”

    那是,老子从几百年后带来的东西能差吗?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对徐应元说道:

    “这件事情事关社稷,责任重大,朕命你全权负责,务必尽快在各地推广,希望来年能够让我大明百姓都能吃得饱肚子。”

    徐应元刚才听说这地里的水稻亩产能够达到千斤以上就被吓了一跳。

    因为大明稻谷的亩产最多也就三五百斤到头了,而这种水稻的产量却能直接翻了一番多,这意味着什么,他动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

    此时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这才明白皇帝为何让自己专门盯着这些水稻的良苦用心。

    于是他立刻点头答应,只是有些不明白,这些异于寻常的水稻种子到底从何而来。

    不过皇帝不说,他自然也不敢问。

    朱由检沉吟片刻,又对徐应元说道:

    “对了,你去户部,让他们拟个章程出来,鼓励农户养鸭子,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以鸭子冲抵税赋。”

    这句话让在场几人都有点晕。

    推广水稻很好理解,但这养鸭子又是为何?

    于是他们都眼巴巴的看着朱由检,希望他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出来。

    “其实很简单,鸭子能吃蝗虫。”

    朱由检说道。

    这是他上辈子在一个纪录片里看到的。

    当时华夏新省遭受大面积的蝗虫灾荒,浙省直接空运了数以万计的鸭子过去。

    这些鸭子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遏制住了蝗灾的蔓延,并一举消灭了蝗灾。

    后来他在相关报道里才知道,鸭子简直就是蝗虫的克星。

    据统计,十万只鸭子一天就能横扫二百亩地的蝗虫,这速度堪称恐怖!

    而且鸭子还能下蛋,肉也可以食用,从这两方面讲,简直就是灭蝗神器!

    明年,也就是崇祯二年,肯定会爆发大规模的蝗灾,所以此刻养鸭子正合时宜。

    面对朱由检给出的理由,徐应元和两位农业专家都只能对视一眼,然后默默点头答应。

    用鸭子对付蝗虫这种事情闻所未闻,纯粹就是瞎胡闹嘛!

    可皇帝要瞎胡闹,那自己就只能陪着瞎胡闹。

    看着三人的目光,朱由检也知道他们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不过没办法,这里是大明,没有杀灭蝗虫的农药,更没有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机。

    化学方法无从实施,就只能采取这种土办法了。

    .

    处理完水稻的事情,朱由检又急冲冲的赶回了皇宫。

    叫朝臣捐银是治标不治本,那一百二十万两银子是留给孙承宗的。

    打仗需要钱,先把这些银子拿给孙承宗应付一段时间,剩下的自己再想办法。

    也就只能这样了。

    他感觉自己这皇帝当得可真够憋屈的!

    回到御书房,朱由检就下了一道圣旨:“着孙承宗任兵部尚书,蓟辽督师。”

    圣旨很简单,就这么几个字,却给了孙承宗极大的权力。

    因为这个蓟辽督师管辖的范围极大,包括了蓟州,辽东,登州,天津,莱州等地。

    明朝历史上那些能打的猛将都成为了孙承宗的手下,他可以有充分的空间来实施自己的战略部署。

    对此,朱由检信心满满,他相信孙承宗能够给他撑够两年的时间。

    看着掌印太监曹化淳盖上了印玺,朱由检揉了揉眉心。

    “我是不是忘掉了什么?”

    他在心中暗道,突然间一拍额头,冲着一旁的魏忠贤问道。

    “袁崇焕现在何处?”

    “闲赋在家。”

    魏忠贤躬身答道。

    我靠,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朱由检心中惊叫。

    袁崇焕,这位宁远和宁锦大捷的指挥者,虽然史书上对其颇有争议,但无可厚非的是,这家伙能打!

    如果有他在旁辅佐孙承宗,那后金的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些就可以暂时不用考虑了。

    ......朱由检对王承恩说道:

    “传朕旨意,着袁崇焕为兵部左侍郎,即刻赴辽东上任。”

    王承恩闻言,立刻写下一道圣旨,然后交给曹化淳盖上印玺,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出了御书房。

    看着两人的背影,魏忠贤心中很是失落。

    按理说,自己此刻已是崇祯的同道中人,怎么说这掌印太监的职位也该是自己的,却没想崇祯竟然给了曹化淳。

    现在倒好,自己成了个闲人。

    想做个名留青史的大人物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朱由检明显看出了魏忠贤的心思,笑问道:

    “老魏头,你是不是在想,朕当日要你做个名留青史的大人物,为何又不安排你做事?”

    小皇帝该不会是懂读心术吧?

    .......魏忠贤很诧异,不过还是点点头,却听朱由检又说道:

    “读书写字你不行。”

    魏忠贤又点点头,现在的王承恩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了,别人是崇祯从信王府里带来的,自己可真没法比。

    “像朝中大臣一般处理政务你也不行。”

    魏忠贤再次点头表示同意。

    “带兵打仗呢?”

    魏忠贤这次是摇头了,崇祯说的这这些他的确是一样也无法胜任。“可是我盖个印玺总可以吧?”

    他在心里不满的嚷道,眼神幽怨的又看了一眼朱由检。

    朱由检心中好笑,他对魏忠贤眼神中的意思自然是心知肚明,于是没好气的骂道:

    “得了,瞧你那点出息,既然要做大事,怎么能安于做个掌印太监呢?”

    一听这话,魏忠贤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迟疑着问道:

    “那老奴能为陛下做点什么?”

    看着魏忠贤那迫切的眼神,朱由检淡淡的吐出了两个字:

    “搞钱!”

    搞钱?皇帝竟然让我去搞钱?

    ......魏忠贤眨了眨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如今朝廷缺钱,这你是知道的。”

    朱由检悠悠说道:

    “当日朝堂之上的捐银你也见到了,既然他们不愿助朝廷渡过难关,那就自力更生吧。”

    说完这话,朱由检盯着魏忠贤,脸上似笑非笑。

    魏忠贤没想到皇帝给他的任务竟然是搞钱,他在脑子里想了想:

    “嗯,这好像的确是自己的强项。”

    “不过小皇帝嘴里的自力更生是啥意思?”

    “我草!该不会是让我去讹人吧?”

    想到这里,他顿时瞪大了眼睛望向了朱由检,眼神中满是惊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