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宋行医人 > 第54章 对赵祯敞开心扉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琪心中踏实不少,看来自己应该不用去儋州吃生蚝了。

    他深深一揖:“父皇,儿臣心中之盛世,必须有圣明之仁君方可实现!万幸儿臣得遇父皇!”

    不管如何,先奉上彩虹屁准没错。

    赵祯果然哑然失笑,他端坐于御案后,挥了挥袍袖。

    “少拍马屁!说说你的真实想法!”

    秦琪不再废话,他完全对赵祯敞开了心扉。

    在他的设想中,若他穿越而来的时代是大明,那么只要皇帝不是朱洪武,哪怕是朱棣或朱佑樘,他也一定会造反。

    若是摊上朱由校或者朱由检,天啦噜…他一定会第一时间起事,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占领多半壁江山。

    之后力争在一年内灭大明。

    这种事儿,放到那个民怨沸腾且大明卫所制崩坏的时代,再简单不过。

    看官们千万别小看秦琪,他真有这种本事。

    别忘了,他可是做过老板创过业的主,蛊惑人心…或者说画大饼这种事儿,对他来说,简直是基操。

    好吧,咱也别老给大明补刀,咱就说大宋。

    皇帝若是赵二…好吧,秦琪一定会当舔狗。

    赵二人称艺祖,文采、音律、艺术等样样都玩得溜溜溜,脾气又豪爽侠义,跟秦琪的性格…简直不要太契合。

    若是赵三…前文提过,他一定会打着为赵二复仇旗号反特么的!

    至于赵恒、赵曙、赵顼、赵煦、赵佶…这些一个赛着一个拉胯的主,还能有悬念?

    除了赵顼,其他皇帝时那可怜的武德,也就比明末的卫所强一点儿吧?

    就这,还强得有限。

    当然,秦琪对赵祯的分析,是用李唐举例。

    黄巢一个不第书生,都能将李唐搅成五代十国,秦琪可能比他差?

    遑论李唐早在开元“盛世”时,便已外强中干,打仗几乎全靠藩镇和蕃部。

    所以,只要避开武德充沛的李世民、武德巅峰的李治,以及沾李治光的武周;

    自李隆基朝起,秦琪便可以为所欲为。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之流,根本不被秦琪放在眼里。

    老子有热武器,而且,这些人能跟李靖、苏定方、裴守约他们师徒三代比?

    秦琪简化了自己造反的过程,将重心放在了他称帝后的做法上。

    他对赵祯科普了《宪法》、内阁和君主立宪制。

    这部分…他讲述的其实也并不多。

    他大肆强调、着重渲染的,还是他的研发计划和科技兴国……

    他讲述自己建立健全工业体系的计划,足足用了两刻钟。

    讲他如何造反、改制,他拢共才用了一刻钟。

    赵祯懂了,称帝根本不是秦小乙的目的,什么君主立宪制云云,只是他偷懒的手段。

    他的真正目的,是发动整个国家,为他搞研发铺路…

    因为他说过,《宪法》第一条是科技兴国国策…

    赵祯都替他捉急:你费尽心力绕如此大一个圈子,朕就问你累不累?你直接找个…

    赵祯突然懂了。

    嘿!这厮心眼儿真多啊!他这连哄带吓的,合着是想让朕支持他搞研发?

    不过…好吧,朕看出来了,这厮真不愿意当皇帝!

    哪个皇帝愿意给自己建个内阁分走权力?内阁当顾问才是正途。

    由是,赵祯怒了:“秦琪!说人话!你到底想要弄啥?”

    赵祯被他气得说起了大白话。

    秦琪挠挠头:“父皇,儿臣想在真定府要一万亩地,建一个综合性的书院。”

    这个神转折险些闪断了赵祯的腰。

    哦,合着你折腾这么个大圈子,就是想建个书院?你脑子被僵尸…好吧,这时代的人不知道脑子,只知道心。

    你是不是缺心眼儿?

    见赵祯有些气急败坏,秦琪当即解释:“父皇息怒,这书院可非同一般!

    儿臣计划将其建为代表这世界最高科技的书院,并将其一分为二,一为理学院,一为工学院。”

    好家伙,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这目标…

    难怪他要自己当皇帝,因为其他皇帝根本不理解这两个学院意义所在。

    赵祯显然不是其他皇帝,他已经看懂了秦琪的目的。

    “朕懂了!你是要为大宋定下科技兴国之国策,且通过这下辖的两家书院,指明理、工两科发展方向,对吗?”

    秦琪直接跪倒:“父皇英明!这书院耗资巨大,且其中生员皆需有官身,是以,非举国之力,绝无可能做到。”

    看官们想象一下两院的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实验田、国家级操作间、国家级技术站、国家级研究室,便可知这座书院需耗费多少财力。

    这书院初期投资,便至少需七八千万贯,且后期还需源源不绝投资建设,即便任家富可敌国,也绝对负担不起。

    七八千万贯,大概折合咱们的近千亿元,而这,仅仅是初期投资。

    这时的大宋,一年的全部财政收入,折合成铜钱,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但看官们别忘了“三冗”,大宋的财政压力可不轻。

    虽然直至仁宗朝末期的嘉佑年间,每年财政仍有结余,但收入总数也仅比景?二年高出一成有余。

    放给勋贵家族的茶盐“交引”,让北宋财政减少了一大块收入。

    赵祯陷入了沉思。

    对北宋皇帝们而言,理财属于必修技能。

    秦琪趁热打铁。

    “父皇无需忧心投入,依照儿臣的方法,即便没有茶税,十年内,儿臣也可让大宋赋税达到两万万贯!”

    他非但没有胡吹大气,反而是在低调谦虚。

    只要他的重工业计划进展顺利,仅仅基建加钢铁,就可让大宋财政收入翻上一番。

    遑论举国发展重工业,所带动的整体经济增长。

    赵祯心中升起明悟。

    他懂了,彻底懂了。那貌似投资无底洞的书院,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科技兴国…”他喃喃道。

    蓦然,他眸子变得炽热起来。

    “小乙!朕便信你一次。只要你能于十年内,将大宋赋税增至一万五千万贯,朕便全力支持你的科技兴国,如何?”

    秦琪大喜躬身:“父皇放心!儿臣必可为父皇分忧!”

    他低头不是因为高兴,而是因为他在撇嘴。

    你丫瞧不起谁呢!你懂不懂什么叫产业链?什么叫经济联动效应?

    一万五千?老子只说两万万是怕吓到你!

    你等着瞧吧。

    等那帮不懂经济的老财们,发现cpi这个神奇的东西后。

    他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将珍藏的铜钱拿出来,换成各种保值率高的不动产。

    这样一来,钱荒还会存在吗?而大规模大范围的货币流通,又会带来什么结果?

    届时,轻工业顺势而起,大宋经济走上腾飞之路,靠拉动内需,靠西夏、契丹榷场以及海贸出口来消化过剩产能。

    在这浩浩荡荡的浪潮推动下,“三冗”还叫个事儿?财政危机?那是什么鬼?

    这才是秦小乙的如意算盘。

    有钱,他便可以为所欲为…啊呸!是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攀科技树。

    而科技树攀升,又会反过头带动生产力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一个时辰前秦琪走出御书房时,才会踌躇满志。

    “小乙,小乙!”

    赵祯的声音,拽回了秦琪的飘飞的思绪。

    秦琪终于反应过来,自己又被赵祯带到了御书房。

    刚刚那些…都是他的回忆。

    “不知父皇带儿臣来此,有何要事?”

    赵祯笑道:“对这柯亭笛,你可满意?”

    他手中的竹笛,正是“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的名笛。

    桓伊以此笛作《梅花三弄》,因此这曲才与笛两相宜。

    秦琪对柯亭笛爱不释手,当即深深一揖:“谢父皇厚赐!”

    赵祯挥挥袍袖:“不必谢朕。朕将你唤回此处,是突然想起一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