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暴君 > 第86章 再次釜底抽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廖明初说的很轻松,但那憔悴的面容更能说明他面对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李佾推行盐价减半,全国各地盐商、盐政相关官员,以及数不清的受益于盐价的人都持反对意见。

    但突然有一个盐商,给皇帝写了一份东西,详细陈述了盐政的问题,而且检举揭发了一些私盐贩子和一些官员,这简直就是彻彻底底的背叛啊。

    作为东市盐商,廖明初所承受的压力简直要将他压垮了。而且他很清楚,也就是在长安,他只要出了长安城,自己都不信能活过三天。

    立即起身,亲自将他按在坐塌上,让廖明初顿时受宠若惊。

    “你写的东西让朕很满意,你如此大胆破釜沉舟的胆略也让朕满意,但朕怎么用你却费了许多思量。所以朕呢,就将你写的东西里面一些内容泄露了出去,你现在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做臣也只能做一个孤臣了。”

    廖明初:“草民谢陛下栽培。”

    一脸激动,心中却在大骂。

    卧槽啊,你真是长安大魔头,是真够黑的。

    “廖明初听封!”

    就在廖明初心中腹诽之时,丁大全取出一份敕旨:“今命东市盐商廖明初为户部新设盐务司郎中,从五品上,统管四场十监所有盐务。”

    廖明初浑身一颤,猛然跪倒高呼一声:“谢陛下隆恩!”

    丁大全将敕旨递过去,李佾安抚道:“你盐商之事立即交接,朕给你三天时间交接清楚,随后到户部上任。起来说话。”

    “是。”廖明初犹豫了一下,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

    “是。”廖明初躬身,“陛下,新增盐务司郎中,和三司还有十三巡院之间的关系是~”

    “哟~都知道先问组织机构了。”李佾满意的笑了。

    唐代宗年间刘晏一个开创性的举措,一直延续到晚唐,甚至可以说这一举措包括唐德宗年间的两税制给大唐续命百年。

    刘晏针对盐务实行的是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运转办法。机构设置是三司四场十监十三巡院。

    三司是盐铁使、判度支、判户部,一般都是侍郎或者是门下平章事以及左右仆射兼任,也是盐务最高领导机构。

    不过嘛~李佾进行改制后官员进行了新的任命,这些职位根本就没有任命。可见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筹划盐铁茶酒四项专卖要进行改革。

    四场是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个集散场地,收上来的盐在这里转运分销给盐商。

    十监是指在海陵、盐城、兰亭、永嘉、新亭、临平、大昌、侯官、富都、嘉兴十地设立盐监,管理收购食盐。

    同时,在扬州、宋州、淮西等十三地设立巡院,监察盐价打击私盐。

    另外在偏远地区设立常平仓平衡盐价。

    这一番举措至今已有一百余年,每年八百多万贯的岁入也让大唐能勉强应付到现在。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百余年来世事变迁,民制受监督渐渐变成了半官方,毕竟人口数量激增,民制实力跟不上。

    而且现如今几十文一斗收购食盐是统购,七百一斗卖出是统销,不是盐税,而是垄断经营赚取差价。

    廖明初诚惶诚恐的躬身:“陛下,上次草民,臣上次上奏中有些内容还没有涉及到,毕竟是道听途说不敢呈交圣人。如今臣如果属于……”

    “你是怕你的上一级恨你,你的下一级也恨你,让你有力无处使吧?”

    廖明初有些尴尬的欠了欠身。

    李佾微微点头:“盐务司,为我大唐盐务最高机构,盐务你一人可决。”

    噗通一声,廖明初一下就趴了。

    “陛下,臣惶恐,臣不敢,臣……”

    以前是宰相挂衔,你现在让我一个人挂衔,岁入八百多万贯啊,这是多大的责任!

    廖明初自认自己还是有些本事的,但绝对没有这么大本事,掌管这么大一摊子。

    “看看这个。”李佾将一张纸递给丁大全。

    廖明初接过来展开后,只见是左右上下书写形式,最上面三个字:盐田法。

    下面详细列举了盐田法晒盐的注意事项和工序。

    得到粗盐后接下来是溶解、过滤、除杂质和蒸发四个工序得到细盐。

    廖明初看完后愕然的目瞪口呆,黄巢拿过来看完后也是一脸惊愕。

    制盐可以这么做?

    现在制盐怎么做?是煮海为盐。需要不断的用柴火烧。需要大量的人工,以及数不清的持续不断消耗的柴鑫。

    李佾也不解释,带着两人来到殿外,找来一个黑石板,将掺上盐的盐水撒在上面。

    太阳很足,一会儿时间水分蒸发干净,李佾用手指捻了一下舔了舔,示意两人试一试。

    黄巢和廖明初萧规曹随,尝了一下顿时愣住,就是丁大全和暂代中书舍人以及小叶子也尝了一下,几个人愕然的看着李佾。咸的!

    “煮盐法和晒盐法相通,煮盐是靠柴鑫之力蒸发水分,但刚刚你们也看到了,通过日晒方式也可以蒸发水分。区别在于煮盐更快,但消耗大,而且一次性制出的盐不多。晒盐法虽然慢,但消耗小,利于大量制盐。”

    廖明初躬身高呼:“有此制盐之法,定能惠及万世!臣愿为陛下驱策,总领盐务!”

    李佾含笑点头,等到众人安静下来才说道:“一百多年来的盐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晒盐法,刚才你担心自己难挑大梁,但现在不用担心了。在此法推行后,食盐将从之前的奢侈昂贵而又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变成价格低廉的生活必须品。”

    “现在是岭南降价一半,三年内朕要大唐疆域内降价九成!”

    “私盐贩子没了,因为他们的盐没有官盐便宜,而且官盐的量足够满足百姓所需。”

    “八百多万贯朕不要了,每年有几十万贯就足够了。”

    “如此三司没必要盯着这几十万贯,什么三司四场十监十三巡院也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你只需要根据运输成本制定各地盐价即可,封顶的盐价,比如一斗不超过八十文!”

    那皇家书院的学生兴奋的喊道:“陛下这又是一出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