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傲霸天下 > 第115章 笑傲江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尘逸逃到山崖尽头,看了一眼山崖下面的黄河,苦笑了一声,回转过身来,面对围过来的众人,大喝一声,道:“你们且住!”闻俊人距李尘逸约一丈远近站住脚步,向空中一举长剑,示意众人停下,道:“李尘逸,你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现在还有何话说?”李尘逸哈哈大笑,道:“闻俊人,你也是个人物,今天你带了几乎半个江湖的好手围攻于我,看来你的功劳不小!小爷胜不了你了,但可我告诉你,你也不要太过得意,只要小爷有三寸气在,你闻俊人就有难过的日子。”闻俊人大笑了一声,道:“李尘逸,我闻俊人不是吓大的,别说你现在无有活命的机会,就是你完好如初,闻爷爷也要将你碎尸万段,为江湖上受你残害的朋友报仇!”

    到了这种地步,李尘逸早将生死忘到了九霄云外,他望着闻俊人等众人,大声笑道:“闻俊人,小爷认栽!但可是小爷不会命丧你们这些小人的手里,你们也休想得到小爷的大好头颅!”说罢,将手中斩魔宝刀用尽全身力气向前一抛,直砍向闻俊人,然后一声长嚎,嚎声直贯九霄,叫道:“父皇,永别了!”随着叫声,他涌身向后跃出,飞坠山崖。

    秦怀玉、闻俊人大叫一声,一齐冲向崖头,只见李尘逸已飞坠黄河之中。二人见此处地势如此险恶,就是神仙掉下去,也难保性命,李尘逸要是能不死,那得有天大的照化。闻俊人向山崖下看了半天,转回身来,叹了一口气,道:“为了这么个小子,半个江湖都出动了,使出了各种手段,死伤了众多朋友,仅将他逼个跳落山崖,唉!”他长叹一口气,突然张嘴喷出一口鲜血,倒在地上。秦怀玉不屑地看了闻俊人一眼,挥长枪大声叫道:“儿郎们,收兵!”

    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国,大胜还朝。魏王李泰得到消息,率满朝文武迎出十里。李世民看到迎接自己的队伍如此庞大,联想到此次征东战绩辉煌,不由意气风发,催马飞奔出众侍卫护驾行列,跃马扬鞭,纵声大笑。

    李泰与百官跪拜地上,高呼万岁。李世民飞身下马,叫声平身,亲手扶起了魏王李泰。在众文臣武将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回宫还朝进长安。

    进宫安顿好了一切事项,李世民突然觉得身边象是缺了点什么,仔细想想,突然心中一闪,想了起来:“回宫至现在,未见到义子李尘逸。”他心中忽然生出一丝不详的感觉,急忙叫了一声,道:“来人!给我传神武王。”

    一名内侍上前一步,侧身在李世民耳边,低声道:“皇上,神武王现在无法传到,他已不在京城了。”李世民闻言一惊,急忙问道:“怎么回事?逸儿他出了什么事?”内侍道:“皇上,内宫中只听到一点消息,说神武王意图谋反,被追杀出长安城外,据说是尸骨无存。”

    李世民闻言,眼睛瞪得老大,怔在当场,半晌说不出话来,突然大叫了一声,往后便倒,昏在地上。众内侍一见皇上昏在地上,吓得大声叫喊,七手八脚将李世民抬到龙床之上,急忙施救。秦怀玉闻讯,急奔进来,见到那个内侍,扬手一个大嘴巴,差点将他打死过去,一把抓住他的衣领,急问道:“你他奶奶的跟皇上说了些什么?”内侍怕极了,挣扎着道:“也没说什么,皇上问神武王的事,我和皇上实说了……”正在这时,李世民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秦怀玉跳到龙床边,急问道:“皇上,你怎么样了?”李世民醒来,双眼流泪,双手颤抖着指向门外,对秦怀玉道:“怀玉,你……你快去寻我的逸儿来!”秦怀玉道:“皇上,你先别急,待臣去将此事查明,再向皇上禀报。”李世民急得坐起身来,道:“你快去查来!”秦怀玉答应一声,匆匆向宫外走去。

    秦怀玉找到程知节、尉迟敬德,将此事一说,二人也急了起来,派人四处打探,他们三人也通过各种关系,查访此事。终于将李尘逸被围追,跳山崖自尽之事查得一清二楚。三人一同来到宫中,向李世民一五一十的禀报个详细。李世民听了三人的禀报,怔怔的坐在床上,双眼只是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三人见皇上如此,知道李世民是有苦说不出来,便一同告辞出宫,好让李世民静下心神,不受太大的伤害。

    李世民从此大病不起,御医百般调治,不见好转,急得宫内宫外一片荒乱,更有善拍者,在宫中跑来窜去象是天塌地陷模样。过了足有二十余天,李世民才渐见康复。这一天,他寻一个机会,将李泰叫到御书房,狠狠训斥一顿,然后传旨,撤去李泰宫内外所司之职,闭门思过。

    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闻讯,一齐进宫,与李世民争议,力谏李世民不可将魏王职司废除,李世民坚决不听众臣所谏,魏征起身,问李世民何以突然有此举措,李世民摇头不答,气得魏征等人拜别出宫,另寻对策。

    又过了几天,李世民身体康健如初,传下圣旨,要御林军、宫内侍卫摆下銮驾,御驾亲到黄河祭典还愿。

    皇帝御驾出巡,事情非同小可,长孙无忌等闻讯大吃一惊,结伴进宫谏阻。李世民大怒,直斥众臣,道:“尔等一见孤要出宫,便百加阻拦,这次孤大病得愈,有神灵托梦,自有黄河之神相助与孤,因而孤到黄河祭典,有何不可?”魏征上前施礼道:“皇上,神灵之事,只是传闻,不可视为实事,皇上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可轻离皇城。”李世民大怒离案,道:“好!孤且问你,东征高丽之时,孤并不想亲率大军,你们说以江山社稷为重,劝孤亲征,等孤御驾亲征辽东,你们在朝中眼睁睁看着我的逸儿被人诬陷,使孤痛失爱子,我大唐失去一个栋梁之材,你们以孤的江山社稷为重了吗?此事孤不想追究,不问你们的罪,也就罢了,你们现在又拿江山社稷来难为孤,你们就不觉得心中有愧吗?”

    众臣恍然大悟,原来皇上为的是这件事,暗道:“李尘逸是他的救命恩人,又是他的义子,魏王李泰密谋逼得李尘逸跳崖身亡,皇上当然心痛万分,但这是皇族中事,我们当臣子的哪里管得着?可细一思寻,在座的都是朝中重臣,当时若联合起来,力阻魏王李泰,也就不会造成神武王魂断黄河的严重后果。可咱们这些人,又有哪一个对神武王有好感,宁愿他去死,也断然不会施救的!”听李世民一提到李尘逸,都只好装聋作哑。

    李世民见大家不吱声,大笑几声,道:“怎么你们不言语了?那好!明日孤便摆驾,到黄河去祭我的逸儿!”说着眼泪又无声的流下来。

    众臣起身拜别,出宫去了。长孙无忌半路又返了回来,对李世民道:“皇上,神武王之事,非同小可,处理不好恐会引起朝中混乱,还望皇上三思!”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问道:“以你看应该如何?”长孙无忌道:“人死不能复生,这事虽然很多人都有错,但请皇上不要再追究了。”李世民怒道:“那我的逸儿就白白这么去了?”长孙无忌道:“皇上,这事牵涉魏王,而他又是众望所归的最有登上储君之位的皇子,皇上还是算了吧!”

    长孙无忌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长孙无忌是重臣中的重臣,平日里他就有反对立泰儿为储君的想法,现在他提到此事,必有用意。噢,是了!他是想以逸儿之事来打击泰儿。唉,泰儿也太不象话,竟敢不听孤的吩咐,也太心狠手辣了,立他为储君未必是好事。也好!长孙无忌即然有此念头,废立的说法在朝中就可以行得通了!”

    李世民微笑着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意味深长的道:“追究与否,国舅你就决定吧!至于立谁为储君,还是由朝中众卿共议才能定夺。孤现在心内很乱,想静一静,你先退下吧!”长孙无忌后退一步,躬身施礼,出宫而去。

    李世民御驾亲临黄河水滨祭祀,一队队御林军排列河岸、山岗,早有当地官员将祭坛设好,李世民率程知节、尉迟敬德、秦怀玉等众将排成一行行来到祭坛,一时间旗帜飘扬、号炮连天,数千名禁军齐声呐喊,声势惊天动地。

    突然,黄河水面上传出阵阵霞光,泛起一片彩云,彩云中水面上现出一条巨鲤,只见李尘逸全身一片金色,站在巨鲤背上,现于河面,众人正惊异间,李尘逸复又沉没不见。众文臣武将及军兵以为神,拜于地上,李世民大急,抢前几步,来到河边,仰天大呼:“逸儿,为父愧对于你英灵,今你即现身黄河,为父就封你为黄河之神,永镇黄河!”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逝于京师长安,享年五十二岁,八月葬于昭陵。晋王李治继位,史称唐高宗。

    贞观二十三年初冬,唐高宗李治正在御书房内读书,忽听一内侍来报,说昭陵火起。李治吓得浑身乱抖,一时没了主意,不知何以父亲入陵不久,陵内即发生了这等事儿。但随即他又怒火中烧,暗骂守陵军兵太不小心,以致失火,惊动了父亲陵中龙遗。

    昭陵起火,事情非同小可,李治忙传下旨意,亲点三千御林军,在皇宫侍卫环侍下,急奔昭陵。

    这三千龙虎之师在皇帝面前,更加精神,旋风般冲至昭陵,迅速将皇陵包围了起来。

    守陵的军士闻听皇上亲临昭陵,惊得狂跑出来,列队迎接皇帝。李治入皇陵,至李世民陵前,一路上自有守陵的将官向他讲述皇陵刚才火起的原委,并说其实并无此事,是陵外的军兵见到陵内起了一股浓烟,误认为是起火所致。李治横了这将官一眼,问道:“是什么原因陵内起了一股浓烟?”将官吓得一抖,低头不语,李治大怒,喝令将其拿下,等事后再行治罪。

    离陵前还有大约十丈远近,众人就见到陵前有大约一丈方园的黑色纸灰,看样子有人来焚烧冥钱,祭祀李世民的陵墓。

    李治心中似有所知,急行向前,来到陵前石碑下,见供桌上摆着三牲供品,蜡烛还没有熄灭。他心中明白,是有人来拜祭父皇的陵墓,但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私入皇陵?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在守卫禁军的严密看守下,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皇陵,公然私下祭祀皇陵,焚烧冥纸,并带进来这么多的祭品?难不成他不知道这是灭九族的大罪?另一方面,是谁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来祭祀皇陵呢?

    他正思寻间,突然陵外的山林中有人发出了一声长啸,李治心为之一动,觉得这啸声似曾相识,听在耳中十分受用,好象是在安抚自己一样。啸声响起后,连绵不断,越来声音越高,直有穿云裂石之势,吓得众侍卫高声连叫:“是武林高手在向皇上示威!保护圣驾!”同时有武功高强的侍卫向啸声发起处进逼过去,意为寻到此人,擒拿惊驾者。

    这啸声越来越高,似有责备之意,而后,啸声转为清平,穿越山林,渐渐远去,不一时,啸声消失于远处天空之中。

    陵中众人皆相顾失色,难以置信竟有这等内功高强之人,如若此人向陵中皇帝进犯,恐怕在场众侍卫无一人是此人一合之敌。

    李治呆立于地,脑中一片空白,思想起往事,忆起父皇在临终时吩咐的话:“你还有一个哥哥,他人非常好!本事也真大!就是因为他的努力,你才能活到今天。但是他受到咱们自己家人的妒恨,很是冤枉的亡故在兄弟的追杀下,你要记住他的事,时时想法超度他,并将他列为咱们李家子弟。”李治想到此处,大叫了一声:“神武王,李尘逸!”双眼泪水直流了下来。

    陵中的众人都曾认识神武王李尘逸,听到了皇帝李治的叫声,一时也惊得呆了,心中均暗想:“李尘逸已在黄河之中自尽身亡,怎么能在此出现?据传闻神武王李尘逸与皇上是骨肉兄弟,二人定有心灵感应,是以皇上知道神武王未死,回来祭祀先帝!

    李治回宫,心中念念不忘此事,口中不停低声叨念:“是他!一定是他!是他回来看父皇来了!他没有死,他的本事当世第一,谁也害不死他!”

    此后李治一生记挂神武王一事,但他天生性情软弱,对人宽厚,不愿因此再引起朝中纷争,只是闷在心里,每逢忆起李尘逸,心情非常沮丧,默默垂泪。

    大唐盛世,可以说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江湖上的纷争也不以牺牲流血为最终结局。但江湖人物争强斗狠是家常便饭,各门派高手时常因比武而发生流血事件。

    这一次,中原武林各门派都受到了挑战,一个不知名的青年剑手,转战南北,战胜了无数的武林高手,在中原武林中造成一片恐慌。各门派忙聚到一处,议起如何迎战此人之事,等聚起了诸多青年高手时,再寻此人,踪影不见,就象在人间蒸发了一样。后来,中原武林结起同盟,选派出三名代表,到太行山中,请教武林中硕果仅存的前辈,“追风叟”张平治。

    张平治躺在床上,眯着眼睛,静静听着。三名代表毕恭毕敬站在床前,候着张平治的回音。

    等了好半天,张平治长出了一口气,缓缓道:“听你们说来,此人当不是中原武林人物,先师在世时曾对我说,他的一个忘年之交,无意中得前辈异人传授一套剑法,演示中,先师惊叹世上还有如此完美的剑法!后来听说此人远离中原,到西域隐居,中原武林中没有他的传人。如果我猜的不差,此人定是他的传人弟子,回中原认证剑法。唉!说不得,我只好再出一次山,到西域去一趟,见识一下这种剑法了!”

    数十天后,中原武林代表人物十余人,随同中原武林硕果仅存的前辈高人“追风叟”张平治,出现在西域雪山下。

    年青一代高手中的姣姣者,“铜狼”周诘,拍马赶上来,低声对张平治道:“前辈,这茫茫西域,咱们何处去寻这使剑人?”张平治一乐,道:“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即然到了这里,他们要是不知道,那才是怪事!你们等等看,一、二天之内,就会见到他们的身影了。”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程,发现前面山脚的一片胡杨树下,有人用草搭了一个凉棚,棚中木橙上坐着一个全身雪白衣衫的年青人,木橙边上靠着一柄宝剑,俩个中年妇人站在凉棚边上,不住的向四周张望。张平治身后的一个人眼快,看了白衣青年一眼,立时大声叫了起来:“怪剑客!这人就是那无名剑客!”中原武林众人,“哗”的一下子冲了上来,迅速包围了草棚。张平治端坐在马上,见了众人的表现,不禁大声笑了起来,道:“各位,你们围住这草棚干什么?难道你们要群殴围杀了他们吗?”

    那白衣青年一动没动,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倒是他身边的一个中年妇人上前几步,开口问道:“各位先生,你们如此明火执杖地围上我们娘们,却是为了何事?”声音动听,纯是中原口音,而且声音甜美,不似她这个年纪能发出的声音。众人再向她看去,只见她面目雯好,目光流盼,用十分动人来描述,仍觉得不够充分,当真是如天仙下凡一般,直把在场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差一点流下口水来。

    白衣青年见此情景,不禁有些恼怒,道:“二娘,爹让我们来此等候中原的英雄们,怎么这些家伙这么无耻!”那一旁的另一个妇人开口道:“风儿,不是他们无耻,而是你二娘太迷人了!”白衣青年“嘻”地一笑,道:“大娘,你这么说二娘又要高兴得几天合不上嘴了!”美妇人一撇嘴,道:“风儿,你敢取笑我,等回去我让你爹打断你的狗腿!”

    他们在这边斗口,草棚外“追风叟”张平治一翻身跳下马来,上前几步,道:“前面的是‘玉面灵狐’林姑娘吗?”美妇人一乐,道:“玉面灵狐是玉面灵狐,但不是林姑娘了,你面前的是老太婆了!”

    张平治走进草棚,向前深施一礼道:“果然是你们在此!当年我听先师说你们一家来了西域,还有些半信半疑,这位……”他一指白衣青年,又道:“定是李大侠的后人了?”美妇人笑眯眯的道:“他是三妹为他家生的儿子,也是我们大家的掌上明珠!”

    张平治刚要说些什么,猛然听到天空中传来一阵清越的啸声,啸声过后,白衣青年站起身来,道:“爹爹来了!”

    中原众英豪及张平治随即听到空中的声音说道:“原来我只想请中原的青年英雄西来,不想张兄也千里迢迢来到了西域,几十年了,能见到故人,真是高兴的很啊!”

    张平治听了此话,不禁大叫了一声,道:“天雷音,神武王!果真是你!”

    那声音哈地一声,又道:“张兄,我离开中原几十年,今生不想再回那伤心之地了,因此我要风儿到中原觅几位品德、心智皆佳的青年武士,到西域来,将一些受人之托传授延续的艺业,转授给他们,以光大中原的武学。不想因此反惊动了张兄,累张兄老远的跑到这荒凉之地来,真是罪过!”

    张平治喜极而泣,道:“神武王,此事一出,我即感到是你,只有你,才能教出这等绝世剑手来。今天能再听到你的天雷音,张平治此生无憾了!我即刻返回中原,到师傅灵前,告知他老人家!咱们再会了!”

    此次西行的青年武士,返回中原后,皆开始闭关修习,后来都成了一代宗师,中原武林中也开始知道,西域雪山有一了不起的剑派,据说是叫“雪山剑派”。

    (全书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