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带着淘宝到宋朝 > 第五十五章 斗草大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谷雨时节的最后一天很快就来了。

    这一天,临安府的乡试主考官范如圭,带着许多士子来到了西湖的一处茶园,举办了一场樱桃宴。

    清明一过,最上等的雨前茶基本上采摘完毕,茶园里只剩下青碧色的老茶。

    这处青碧茶山,正对着波光浩渺的西湖,景色迷人。

    颇有山中习静的意味。

    半山腰,有一座东坡亭,天下文宗苏东坡当年在杭州担任知州的时候,也是迷上了这处别致的茶园。

    就在半山腰建造了一处竹亭,也就是后来的东坡亭。

    置身于东坡亭里,漫山遍野尽是散发着幽幽茶香的茶叶,远处是碧波荡漾看不见边际的西湖。

    西湖上时不时的出现一只乌篷船,艄公撑着竹竿,鱼鹰飞来飞去。

    再是心胸狭隘的人,只是站在亭子内,不由自主的就会心胸开阔很多。

    临安府乡试的主考官,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一场士子雅集,去年是斗石,今年改成了斗草。

    说是斗草,其实说成斗花更为准确一些。

    樱桃宴前一天,主考官会通知各位参加乡试的士子,今年宴会的雅玩是什么。

    因为今年是斗草,士子们要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花草,越多越好。

    谁收集的最多,就从谁先开始斗草,拿出一枝花朵,其他士子要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关于这种花的诗词。

    花的种类越是奇葩,说不上来的越多,谁就获胜。

    主考官范如圭和两位副考官陈渊赵逵,已经坐在了焚着一炉檀香的东坡亭里面,这张桌子上还剩下五个席位。

    准备在今年参加乡试的士子们,早上天还没亮就赶紧沐浴更衣,吃过早茶以后,带着书僮或者女婢,急匆匆的赶到了茶园。

    因为亭子里的位置有限,士子们只能站在亭子外面的茶园里。

    赵舜来到这里的时候,茶园里已经站满了士子,少说也有两三百人。

    临安府参加乡试的士子,远远不止这个数,茶园就这么大,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参加樱桃宴的。

    能够站在这里的士子,要么是家里有人当官,要么是出身于大户人家,赵舜要不是从老丈人嘴里听说了这件事,都不知道有樱桃宴这么一说。

    来到茶园以后,公不公平就看主考官是什么人了,今年的主考官范如圭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与秦桧那一拨主和派从来都是不对付。

    也就没有按照主和派的一套方法来,谁家有权有势,谁坐在亭子里陪着主考官享受樱桃宴。

    最靠近东坡亭的一块平地也是这样,不按权势站在那里,谁手里拿着的鲜花种类多,谁就站在只能容下二十几个人的平地。

    赵舜过来参加樱桃宴,身边除了跟着两位大汉,手里抬着一个都能栽树的青瓷花盆,身边还有那位孙家的读书种子,孙五郎。

    以孙家小门小户的家世,再有钱也是上不了台面,当然是没有接到通知,听到赵舜说还有樱桃宴这事,当场就懵了,念叨了一句还有这事儿。

    洪海斋和赵忠仁两人在前面开路,凡是被挤到一边的士子,都是先瞪了一眼,看见这两位魁梧的身躯以后,赶紧眼观鼻鼻观心了。

    赵舜来的虽然比较晚,但还是很快挤到了靠近那处平台的地方,看到一位怎么也想不到的人。

    刘凤仪,这家伙不是应该死在大牢里了吗。

    这家伙不仅是没死,还趾高气扬的站在最前面,而他身边放着足足四十多种花草。

    别说是根据每一种花草说出一句诗文了,就是认识,赵舜也是认不全所有的鲜花。

    赵舜这次来,只是过来看看,早上从淘宝app买来一朵这里肯定没人认识的花,是为了帮助孙家五郎结识那几位主考官。

    孙家已经彻底绑在赵舜的这辆战车上了,孙家人又是非常的重情重义,赵舜决定帮他一把,以后自己在官场也有个帮手。

    再说了老丈人可是说过,孙五郎可以说是他这么多年教过的学生里,最有实干才学的一个。

    只可惜时运不济,前几年碰见的主考官全都是秦桧的主和派,以孙五郎的家世当然是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今年好了,主考官终于换了主战派的官吏,孙五郎有可能趁着这个机会平步青云。

    赵舜今天过来,就是要把这个有可能变成一定,还有就是帮人一定要做雪中送炭的事,锦上添花还是少做的好。

    雪中送炭的一点点恩惠,让人能够记上一辈子,锦上添花的再大的恩情,转头就忘了。

    孙五郎已经考了十几年的乡试了,今年已经二十几岁了,就连他自己都不觉的自己能够考的上举人,早就把自己归入了一个庸才,

    也就他的那几个哥哥,一直把他这个弟弟当成个宝,也是这辈子最让他们自豪的事,家里出了一个读书种子。

    孙五郎跟着赵舜一起走到平地边缘,看见了坐在亭子里的主考官,激动浑身颤抖:“大官人,你知道亭子里坐的都是谁吗。”

    赵舜哪知道他们是谁,捧哏一样接了一句:“都是谁。”

    孙五郎指着坐在主位的那位中年官吏说道:“大官人知不知道文人的三大终南。”

    不等赵舜回答,孙五郎自顾自的说了起来:“文人的三大终南,第一是金榜题名,第二是娶宗室女,第三就是修国史。”

    “坐在主位上的范如圭先生,就是国史馆的校勘,负责编修国史。”

    “咱们文人最重视的就是盖棺定论,也就是死了以后的名声,范小相公的一支笔就决定着一个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当然了,范小相公修改好的国史,还会交给皇帝陛下过目,不能胡乱编造史书。”

    “但是有的时候,一字之差,可能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名声,所以说不知道多少达官显贵名门望族找上范小相公,希望他能手下留情。”

    “就比如说奸相高俅的后人,给范小相公送去了十万贯,就是希望能够篡改一个字。”

    “结果那些巨额铜钱,全部被范小相公原封不动的交给了朝廷,顺便又在高俅的批注里加了一句,门风败坏。”

    “把高家的家主气的当场吐血而死,成为了临安的一件美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