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带着淘宝到宋朝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返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秋闱结束以后,赵舜着急回上海镇老家建立庄子,没有那闲工夫在这里等到初冬放榜了。

    提前把老冰棍、二锅头、辣条、泡面买了一批放在冰窟里面,老二留在这里管理淘宝商行,其他人大部分都跟着赵舜回去了。

    两百多贱籍官奴加上二三十名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返乡的队伍显的格外壮观。

    另外还在新任狗头军师白怀瑜的建议下,把他挑选出来的一千本书带了回去

    这些书都是按照赵舜的要求挑选的,具体选哪些,就由白怀瑜来定,算是对他的一个考验。

    就在赵舜回家的时候,二爷爷赵福生又开始在村口吃饭了,村口支着几口大铁锅,锅里煮着土豆烧排骨。

    这个时候,正好是武术之乡的汉子们从海上打渔回来,闻见土豆烧排骨的味道,嘴里瞬间就冒出了口水。

    赵福生端着一个小盆,一边大口吃着土豆烧排骨,一边笑眯眯的给路过这里的乡里乡亲打招呼:“老蔡啊,要不要过来尝尝。”

    “别不好意思啊,来来来,我这还有大孙子给我送来的五粮液,闻闻这酒味多香啊。”

    “老孙啊,老蔡不好意思过来,你来尝尝。”

    要是放在过去,大孙村的孙太公当然是会过来尝尝,因为那是给赵家面子,现在不行了。

    赵家沟现在可是武术之乡第一大户人家,家里有整整三千亩良田,豪气到直接把一百亩良田全部还给了洪家。

    赵家沟的东面是大片大片的盐碱地,盐碱地旁边,却是最优质的一个天然港口,也是武术之乡的人经常打渔的地点。

    从赵家沟路过的乡里乡亲特别多,全都都是咽着口水,眼馋着赶紧走了过去。

    只有洪家人有资格过去吃一口土豆烧排骨,日子久了,以第一梯队查家庄和大孙村为中心的两大势力,很快就出现了土崩瓦解的苗头。

    查家庄和大孙村花费了无数心思,经营了二三十年,竟然是比不上一顿土豆烧排骨。

    就因为这一口土豆烧排骨,不少人都跑去给赵家沟当小弟了,从过去的看不起,变成了唯赵家马首是瞻。

    同样是属于第二梯队的形意拳蔡家,看着洪家人在那胡吃海塞,这么爽快的吃饭,还是吃肉,终于是忍不住了。

    不就是给赵老三当个小弟,老子活了这么一把岁数了,只要是能让家里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脸面也就不要了。

    蔡太公带着一帮子蔡家汉子,又走了回去,走到赵家沟的村口:“老哥哥,兄弟我过来蹭个饭。”

    赵福生也没有摆架子,一把揽住了蔡太公的脖子,笑眯眯说道:“好兄弟,来,喝一口。”

    蔡太公只喝了一口五粮液,瞬间就觉的自己的决定实在是太娘的明智了,这是什么酒,也太够味了。

    查家庄和大孙村的两位太公,看着身后蠢蠢欲动的各个村子,只能硬着头皮宣布今天晚上吃肉。

    半个月以后,赵舜带着一大群人终于是赶到了上海镇,踏入这个武术之乡的地界,就开始碰到不少熟人。

    赵舜一个也不认识,主要都是二叔赵忠仁帮忙介绍。

    “大郎,这个你得喊一声六爷爷。”

    “六爷爷。”

    “这是忠汾那孩子的儿子?不错不错,长的是真好看,就是瘦了一点。”

    “大郎,这个是你三婶,是个媒婆。”

    “三婶。”

    “刚才还有几个在咱们上海镇排的上号的漂亮小娘子,找我打听这个大官人是谁,原来是忠汾哥哥的儿子啊。”

    “他三婶,你可要介绍几个出身好的小娘子,给我家大郎。”

    “好说好说,就大郎这个条件,都不是上海镇的姑娘挑他了,都得是等着大郎挑选。”

    家乡的乡里乡亲,别说是赵舜了,就是宰相回到老家,该喊一声六爷爷的也得喊,有些事情和权势无关。

    来到自己的三千亩良田边缘,赵舜立刻是被过来迎接的队伍,惊住了。

    赵家沟的人和洪家村的人,肯定是会过来迎接,除了这两家以外还有大大小小许多村子,加起来足足有一百多壮汉了。

    洪太公甚至是比赵福生还要高兴,就因为几个儿子在赵舜身边,洪家村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

    赵舜在给二爷爷行过礼以后,就带着多达三百多人的队伍,赶回了赵家沟。

    赵家沟早就准备好了饭菜,一锅锅的土豆烧排骨,就放在村口,正在用大锅炖着。

    每天可以吃土豆烧排骨,那是赵家人的特权,贱籍官奴们每天只有几个炊饼和清水,时不时的炖一锅大白菜给他们改善伙食。

    只是吃炊饼就已经让他们感恩戴德了,毕竟每天都是吃干的,不像以前喝稀的也只有一碗,不管你能不能吃饱。

    赵舜一声令下过后,所有人赶紧是拿着小盆排好了队伍,这让挤来挤去的武术之乡汉子们,感到挺有意思的。

    这顿饭吃完以后,二叔赵忠仁带着贱籍官奴们去扎帐篷了,二爷爷赵福生带着赵舜,又是走到了村口那棵老槐树下。

    二爷爷赵福生蹲在地上,眯着眼看着大片大片的良田:“舜儿啊,咱们家也算是彻底的光宗耀祖了。”

    “你爷爷我都巴不得现在死了,下去告诉咱们赵家的老祖宗们,家里都有三千亩良田了。”

    “只是你不让爷爷种东西,这是怎么回事,看着这么多的地荒在这里,爷爷心疼啊。”

    赵舜留着这三千亩良田有大用,关系到火器能不能合法,也是他成为资本家的最大依仗之一:“二爷爷,孙儿知道你心疼。”

    “也别心疼了,过两天二爷爷想怎么种地,就怎么种地,保准给爷爷一个惊喜。”

    赵福生知道孙子从小在临安城里长大,不知道种粮食有个时令问题,现在早就过了秋小麦的播种时期:“舜儿,现在已经深秋了,种不了粮食了。”

    赵舜怎么会不清楚,这段时间他可是看了不少关于种植方面的书籍,笑了一声,也没解释:“二爷爷,咱们先回去,从明天开始就要忙了。”

    赵福生听到这句话,又是笑的合不拢嘴。

    赵家沟也要建立庄子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