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项羽一统天下 > 第八章:祖传神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项羽和项梁对于军屯制究竟该如何实行,前前后后大概也讨论了好几次吧,其实总体上来看大的方向基本上都已经制定得不错了,主要还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需要好好的思考和处理,当然实际上只要这个制度能够好好的运行起来,那么细节上的问题迟早都还是能够逐渐去处理好的。

    最终项梁还是在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暂时制定出来了一个军屯制的方案。

    随后项梁与项羽随后便全力推行这个军屯制的方案,他们先是将三成的新兵专门设置两个军屯部,每部设置一个校尉,两个军屯部皆由项梁亲自统帅。

    其中一个军屯部作为开垦荒地的主力,组织起来对一些开垦难度比较大的地方进行集中开垦,开垦成功之后一部分交由另一个军屯部进行耕种,而剩下的一部分新田则租给原本没有田产的普通流民,这些流民因此会成为新的农民,并且将一部分粮食作为租金上缴军队。

    另外军屯的士兵每过两年更换一次,原先的军屯士兵重新编入军制之中,参与训练,在屯田的两年之间则会减少训练量,主要以屯田为主,但是遇到需要他们作为紧急兵力补充的时候,也需要他们能够尽快的补充得上去。

    军屯队伍的补充主要由新兵组成,只有在新兵不足的时候,才会从作战士兵编制之中抽调一部分出来补充军屯部,当然也有一些老兵或者是受伤之后难以继续战斗的士兵会被安排进屯田的部队之中去。

    军屯制的大体上的思路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了,而剩下的可能就是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看该如何去进行把握了,毕竟现在军屯制还只是刚刚开始运行,究竟效果会怎么样,其实谁也说不好。

    为了能够将屯田这件事情给做好,项梁也亲自物色了一些种田能手,项梁在人员安排上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能者居之,只要这个人是确确实实有真正的本事的,那么不管他的出身是什么样的,都是能够有机会获得重用的,在这个问题上项羽觉得叔父项梁做得很不错。

    项梁似乎在很多事情上都有意让项羽看着,看得出来他真的是有心想要好好的培养项羽做自己的接班人的,他想要通过自己的这些实际的行为去让项羽好好的学习。

    项羽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心中也对项梁也产生了某种感激之情,前世的张昊其实就一直都很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个长辈能够去耐心的教导自己,这样的话说不定他的人生就能够少走许多弯路了。

    当然这也是说不定的,毕竟有句话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一代人都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命运与活法,上一代的人对他们的期待也未必就真的能够让他们变成他们期待之中的样子。

    长辈们总是会有一种心理,那就是自己当初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总是很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代替自己做到,这样就仿佛是他们自己也做到了一样,而项梁对项羽的期待看起来也确实很大。

    项梁项羽依然沿用秦朝的军制,并未进行全新的军制改革,项梁作为主将,项羽为裨将(也就是将军级别),原本一个主将之下应该有数个将军的,不过现在他们的军队数量还比较少,所以实际上将军级别的总共有三个人,项羽是其中一个。

    在将军之下设立了大概两个部,每部分别由一个校尉统领,部之下各设数个曲,曲由军侯统领,曲之下有若干的千人(设二五百主),五百人(设五百主)、百人(设百将)、五十人(设屯长)、十人(设什长)、五人(设伍长),以及数量不多的车兵和骑兵。

    不过目前项羽手下的部队尽管军制已经设立好了,但是实际士兵的数量却并没有这么多,加上军屯制会抽调一部分的士兵去专门从事耕种,所以实际作战部队目前大概只有八千人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的后勤部队,在古代的战争之中,后勤部队的比例往往都很高。

    根据这个军制编制好部队之后,项梁便命项羽着手对这些手下的士兵进行训练了,尽管与项羽平级的还有两个将军,但是整个军队的指挥权和训练权都还是在项羽手中的,对于这一点另外两个将军心里也是默认的,毕竟军队是一个强者居之的所在,项羽足够强,所以他们就愿意听命于他。

    实际上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并没有放松对于士兵的武装训练,因此在每个地方郡县之中都会设有武库,其中存放着武器、铠甲、粮食、马匹等战争必须品。

    项梁和项羽在占领了会稽郡之后,便也获得了会稽武库之中所存放的战争物资,不过在经过他们仔细认真的检查之后发现,会稽郡的武库之中武器数量是比较充足的,至少可以用来武装一万人的部队,但是铠甲和粮食的数量则不是很够,特别是铠甲,其中能用的步兵重装铠甲不到三百,而用来装备远程弓箭手的轻甲也不到五百千,而且其中还有许多铠甲质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实际战斗之中很可能反而会成为累赘和隐患。

    在古代往往对于铠甲有着比武器更加严格的限制和管理,私藏铠甲的罪要比私藏武器的罪更大,这也说明了铠甲在这个时代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尽管这些铠甲的质量似乎很一般,但对于项梁来说能够找到这么些铠甲就已经很不错了。

    另外武库之中的马匹数量也只有不到一百匹,其中真正能够作为优质战马的可能不到二十匹,毕竟会稽郡所在的位置是在江南地区,这个时代的主要战马产地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北方,特别是西北方向,这儿能够有这样一些战马其实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尽管武库之中所存放的军用物资算不上完美,但是好歹也足够现有的部队进行军事训练,因为实行军屯制,加上会稽郡原本对农民正常的粮食征收,所以未来粮食应该是足够军队使用的,而铠甲的打造则是相对而言比较麻烦的事情了。

    事实上在古代制作一副铠甲的难度是要远远大于制作一副刀剑的,而真正优质的铠甲也是极为贵重的,很多时候只有一定地位以上的人才有资格佩戴铠甲。

    更多的普通士兵甚至都只能够穿着布衣上战场,因此为什么很多时候古代的猛将能够做到以一敌十甚至是以一敌百,除了因为猛将本身的天生神力以外,他们的武器装备也确实要比普通的士兵好出太多了。

    项羽和项梁身上也各自穿着一副由项氏先辈所流传下来的铠甲,这两副铠甲当年原本都是抗秦名将项燕所有,他死后留给了自己的儿子项梁。

    这两副铠甲说起来还有一番故事在其中,相传当年项燕打造这两副铠甲的时候是有一番奇遇的,说是在楚地郊外偶遇一白发老者,老者一声仙气,气度不凡,这位老者上前与项燕问路,说是他年纪太大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希望项燕能够带他回家。

    当时项燕也没有怀疑,便根据老人所提供的一些零碎信息,帮助老人找到了他的家,然而却不想老者的家中竟然有一只巨大的山猪,山猪体型据说比一辆双人战车还要大,两个獠牙好比长枪,只怕一下便能将人刺个对穿。

    项燕与这巨大的山猪大战了数十个回合,最后跳到山猪的头顶之上,用刀直接从山猪的头顶刺入,这才勉强杀死了这头几乎刀枪不入的野猪,原来这头野猪的身上裹着一层厚厚的泥沙混合物,平时野猪喜欢在泥泞的污泥之中打滚,干了之后便成为了比一般金属还要坚硬的厚厚铠甲。

    尽管项燕武功了得,若不是直接从野猪头顶之上刺入,只怕也伤不了它分毫。

    据说这位老者为了感谢项燕,便赠送了项燕两块陨铁,项燕后来用这两块陨铁分别打造了两副武器和两副铠甲,然而后来随着楚国的灭亡,这两副武器遗失了,只剩下了两副铠甲留给了项燕。

    这两副铠甲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当日项梁和项羽之所以能够从百人围攻的太守府之中杀出血路,也是要有这两副铠甲的一半功劳在里边的。

    他们将铠甲穿在内层,项梁当日从容面对无数士兵的围攻,除了对于他侄子项羽的武艺的信心以外,更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于他父亲项燕所留下的这两副铠甲的信任。

    普通的武器很难直接穿透这副铠甲,特别是普通刀剑的挥砍一般情况下都只能够在铠甲上留下一道印痕,而弓箭之类的穿刺攻击则会被直接卡在铠甲之间的缝隙之中,被抵消掉大部分的力量,丧失真正的杀伤力。

    这两副铠甲所使用的工艺都非常的特别,实际上从表面上来看它们似乎并没有显得有多么的厉害,但是只有当你亲自将它们穿在身上之后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那是一种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感觉,只有当你自己去尝试过之后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它。

    不过一般情况下项羽和项梁都是不会去穿上这副铠甲的,因为一方面这副铠甲的重量很重,会比较影响移动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度,另外一方面这两副铠甲的通气性比较的差,在温度比较高的时候,长时间的穿上这副铠甲作战也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所以大部分的时候项羽与项梁都会穿上另外一副轻铠,只有在比较重要的战斗之中他们才会穿上这身铠甲,只是随着后来战斗越发的激烈和频繁起来,他们也渐渐的开始将穿着这身铠甲当成了常规状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