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放歌 > 第69章 李瑁的安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都答应你们了,怎么还不走?”

    王君可微笑着看着这伙人,还有二十来个。

    他们赶紧叩头,非常诚心,“状元爷,请接收我们,做你的家丁吧。”

    是哦,以后当了大官,家里没有几个能使唤的,能伺候的人可不行。

    “你们都会些什么?”

    “状元爷,我会蹴鞠。”

    “我会斗蛐蛐!”

    “我会相扑!”

    “我会给人按摩!”

    这些人纷纷说着,唯恐王君可不接受他们。

    王君可点点头,“嗯,你们都还有一技之长,我可以考虑,你们都留下名单,我以后可能用得着你们,马贲,去将他们的姓名才艺和特长记下来。”

    怎么都是些汉子?能不能有几个姿色出众的女子过来投靠?

    以后要搜罗一些姿色出众的女子伺候,当了大官,一定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不然怎么体现出做官的威仪,怎么让别人羡慕。

    李林甫家中就有一队技艺姿色绝佳的歌姬,吃饭喝酒的时候,就在旁边演奏。

    王君可丢下这些扫尾的事,交给马贲和小雯处理,他得去休息了,明日便是皇上接见,参加杏坛宴会,尚书府安排官职的日子,长相出众,年纪很轻的话,还会被派去曲池江边采撷牡丹和芍药,见证一日看遍长安花的盛况。

    长安花,此花非彼花,此花亦是彼花。

    明日,长安城的名媛,小姐们都会出来,一睹状元郎,榜眼,探花郎的风采。

    以前都是由品貌出众的榜眼,探花郎担任探花使者,原因是以前考中的状元年纪比较大,长相不够俊美,而今年的状元是王君可,他的长相就可以秒杀很多少女少奶的眼神。

    王君可要睡一个好觉,一个美美的觉,他修炼了老爹留下的御气术,即便精神很兴奋,修炼几遍也就睡着了。

    此时的寿王李瑁,正徘徊在老梨树下,他得知王君可考中状元的消息后,激动的不能入睡,其实他很想去看小舅子,但为了避免两人的交往过密,还是按捺住心中的冲动。

    君可中了状元,这实在出乎意料,本以为他能中进士已经不错,没想到给了这么大一个惊喜。

    大唐的子民,你们知道吗?状元郎是我一手打造的,只有我李瑁才有这个实力。

    地上梨花的粉白,已经消失的只剩一点点白色的斑痕,零落成泥碾作尘。

    李瑁背着手,慢慢地走着,每一步都走得很慢,也很轻松,王君可考中状元,这是一个非常寻常的起点,他将一步步走上权力的顶峰。

    王君可的成功,就是他李瑁的成功。

    李瑁在考虑,怎么给王君可安排一个合理的官职,散官,使职,不仅要有官品,还得有实实在在可以管的事情,在长安这个权力的中心,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也不利于发展势力,如果从一个地方官做起,不仅可以锻炼能力,还能偷偷经营发展自己的势力。

    该利用那一层关系了,李瑁想到了李林甫,这个堂叔,他能爬到权力的巅峰,完全靠的是他母妃武惠妃,武惠妃生前不少在李隆基耳边吹枕头风,才让李林甫身居高位。

    这其中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隐秘关系,李林甫是李瑁的关系上位的,本来是要扶持李瑁当太子,前太子李瑛被陷害后,武惠妃看到三个皇子的阴魂,被吓死了,那么也就拖累他儿子李瑁。

    做了那么多事,反而是给他人做嫁衣,最后是排行老三的李亨捡了个便宜,而李亨又跟王君可的父亲关系甚密,王忠嗣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被诬告以心怀不轨,外臣跟太子交往过密,依照李隆基的脾气,王忠嗣会被处死,后来只是被流放,在路上生病而死。

    这里面的人际关系复杂得很,而关系的焦点,都集中在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人身上,这个就是闲庭信步的李瑁。

    看在他母后武惠妃的份上,李林甫应该不会过于为难王君可,虽然有很多次,李林甫要制王君可于死地,都是李瑁派人出手相救。

    李瑁对李管家招了招手。

    花白胡须的李管家走了过来,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李瑁很随意地说了几句,君可考中状元,是有人会嫉妒的,不能留在京城。

    李管家听完,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一种默契,多年来培养的默契,有什么事,李管家就会帮他去做,这个李管家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者,一阵风都可能把他吹走。

    李瑁知道他的心思和身手,也信得过,跟宗族有一点关系,也没人会注意到他,这样的人不多事,很安静,很听话。

    看着李管家的背影离去,李瑁坐在梨花木扶手椅上,他的手指不断剐蹭着扶手上,以前是轻轻地点着的,现在变成剐蹭,想必他内心也是有点焦虑和不安,对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判断,只能冒险一试。

    至于李林甫还念不念旧情不好说,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王君可留在朝廷,这个太复杂,王君可一旦陷入进去,可能会被几股势力争取。

    李林甫的,太子李亨,杨家,这是三股最大的势力,王君可如果不投靠其中任何一家,下场很悲惨,不管是什么状元郎,哪怕是他爹王忠嗣,照样被谗言陷害,离开京城这个多事之地,到偏远的地方,不引人注意,这才是成长的机会。

    李瑁懂王君可的心思,绝不会投靠任何派系,他只会忠于李瑁,这种不投靠任何实权人物,是可怕的,保持中立的官员没有任何发展,除非父皇很喜欢这个人,而对于王君可,父皇的看法早已经表明,这个人有污点,即便才华盖世,一想到他父亲王忠嗣就会很不爽,王忠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父皇的养子,因为太子李亨的缘故而被罢黜流放。

    新崛起的杨家,依靠贵妃的宠爱,迅速崛起于朝堂,不少官员依附。

    李林甫根深蒂固,朝廷高官大多是他的亲信。

    太子李亨的实力弱一些,但也不能忽视,三股势力在你争我夺,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除了朝堂,还有各路节度使跟朝堂的勾结。

    唯有实权,掌握一镇的兵权财权,这才有实力抗争,否则就靠几个文官,哪能在血淋淋的权力鏖战场胜出,权力的争斗就是一场血淋淋的战争。

    我李瑁就成为其中的一个支点,把貌似平衡的关系给它弄乱。

    获取兵权的途径就是战争,唯有不断战争,才能夺取军权,李瑁深知王君可的能耐,只要给他一个机会,必将成为耀眼的将星。

    李瑁虽然不出门,但对于地方边疆的态势还是了解的,那个灞桥驿还是他托关系争取过来的,是各种信息渠道的咽喉所在地,有什么事,他可以抢先得知,甚至比朝堂更早。

    西南的危局,石堡城的争夺,西域诸国在恒罗斯的纷争,突厥的情况,他没有不清楚的。

    现在矛盾的焦点指向西南,小小的南诏国闹事,起因是姚州都督赵乾也叫着虔陀戏弄女人,贪占财物。

    李瑁的头脑中浮现出南诏国的画面,是该从这里下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