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放歌 > 第99章 解决粮食问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还有一个,他有一个备案,就是让舞燕飞带着朱掌柜在益州开办分舵之后,然后收购粮食。

    不过,从益州运粮食到姚州,路途遥远,道路险阻,运送大量的粮草很不容易,不是半个月就能赶到的。

    王君可只有等了,如果三个办法还是不行,只能怪天意,不让他经营姚州。

    益州城,舞燕飞已经开办好镇远镖行的分舵,她收到王君可的信件,也很着急,朱掌柜已下乡去购粮食,一去多日,还没有回来。

    想着王君可在姚州会饿肚子,她很揪心,没有王君可,就没有她的今日。

    当下,她让五个脑子灵活的赶紧去益州的粮店,花钱购买,分舵留下五千贯,足够买粮。

    可是,当五个镖师回来的时候,告诉舞燕飞,城中的粮食概不外卖,不大规模地卖,只能满足城中居民的需要。

    而且,粮食涨价了,跟往年不同,这个时期正是新粮上市的时候,价格比较低才对。

    正当舞燕飞着急万分的时候,朱掌柜回来了,带着不少的粮草,足有十斛。

    舞燕飞亲自带着镖队护送,只留下五人在益州打理,希望能在一个月内赶到弄栋城。

    在出行前,还派人快马送信,粮草已经从益州出发。

    王君可在七月底的时候收到舞燕飞的信,心中才安稳一些。

    这个时间,弄栋城的粮食已经吃完了,虽然有姚州附近村庄购买的一些粮食,还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六千多人的口粮。

    实在没法子,王君可派了镖队带着二百人去附近的森林打猎,希望能靠打猎弥补粮草不足。

    还有就是派出城中的妇女,去采集水果,这附近有不少的猕猴桃,山梨,山杏。

    勉强维持不饿死,城中有了怨言,吃不饱肚子是要骂娘的。

    王君可遭受了第一次粮荒,他现在知道,粮食才是根本,农业才是根基,其他都是虚的。

    这附近是有很多野果,可是从益州来的兵丁怎么能吃这个苦,都开始闹起来。

    “兄弟们,请再多等几日,刺史大人已经派人去购粮食,肯定会让你们吃饱。”

    徐冰作为左军使,赶紧安抚闹事的益州兵,“大家也看到了,王刺史都大伙怎么样?还不是跟大家一样吃野果,吃野味,大伙要有良心,再等等。”

    这样下去,不是饿死,就会闹军变,有些益州兵闹哄哄地嚷着要回益州去,不想在姚州受苦。

    益州兵都是佣兵,不是府兵,靠吃兵粮拿军饷才当兵的。

    王君可知道,最多还能支撑七天。

    所幸,他的好兄弟薛疾派人送来一批粮食,足够五百士兵吃一个多星期的。

    薛疾也不容易,是从牙缝中节省出来,运送过来的。

    那些俘虏饿得已经干不了活,护城河的工程也停下来了。

    先满足兵士的需要,只能这样了,没有这些兵丁,王君可就是个光杆司令。

    士兵能吃饱,那些市民和俘虏就不乐意了,一个个饿得脸色发青。

    爨姓和姚姓的一些族老站出来,抗议这种不公的想象,他们也要活,家里有老弱妇孺。

    几个隐藏较深的蛮族开始闹事,拿着棍棒在城中暴动在市场打砸抢。

    王君可早就预知到这一刻,他派阿奴带人把这些暴动的头子抓了起来。

    捆绑在刺史府前面的广场上,看来我还是太仁慈了一点,对你们如此仁义,你们还有些人想阴谋暴乱,那就给点颜色看看,杀鸡骇猴。

    吊在木杆上,放在烈日之下暴晒,不给水喝。

    即便这样,他都忍耐下来,对于蛮族不能只是靠杀戮,而是王化,降伏其心,王君可想着,只要能撑过去,就在弄栋城开展忠君报国的教育思想,从娃娃抓起。

    五个暴动分子的头目这下知道厉害,吊起来的滋味不好受,嘴巴干裂,没有一口水喝,从上午开始,一直到正午酷烈的日头,身上没有一根纱,就沐浴着烈日。

    不给你吃,不给你喝,这个惩罚已经算是很轻的。

    如果是以前的张虔陀遇到这个事,早就大开杀戒,人头落地。

    王君可主要是考虑到,这次暴乱没有出现人命大案,还可以忍受,如果他手下的士兵有一个牺牲,他也会大开杀戒,把这些暴乱的头目杀掉,以儆效尤。

    他下定决心,如果这些蛮族继续暴乱,他肯定要镇压,铁血镇压,不能让自己辛苦夺下的城池毁了。

    他派出兵卒,维持治安,在二十个坊门口巡逻。

    另外派爨宝柱和姚斌安抚,双管齐下。

    总算没有闹出很大的乱子。

    在最危机的关头,商队来了,王君可心情大好,对商人那种谋取暴利的心思摸得很透,只要给他三倍的利润,会冒死前来卖粮。

    商队来了,从三个方向来的,有南诏的商人,吐蕃的商队,最多的还是益州的商家。

    这些商人是打听到消息才运送过来的。

    因为姚州开出三倍高价,才辛辛苦苦送来过来,这是第一批粮食,足够;六千人吃一个月的。

    他们最担心的是,姚州刺史说话算数不?

    “各位商家,切莫担心,本官说了三倍,就以三倍的价钱购买,一斗米十五钱!”

    商家闻听,欢呼雀跃,这趟活,赚了两倍的利润,运粮食来姚州是正确的。

    粮仓被粮食堆了一半,可以满足十天半月的口粮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王君可安稳人心,对弄栋城的族老说,“各位,我这是以三倍的价格收购粮食,大家想必要问,是不是以三倍或是四倍的价格出售,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完全不必担心,在弄栋城,居民购买粮食,以益州的市场价购买,五钱一斗!”

    他的话音刚落,那些弄栋城的百姓马上跪下,这是真正的好官,比张虔陀好一百倍,比南诏王也强太多,真是个守诚信的好官。

    汉人有句话叫做,青天大老爷。这是他们的福分,是求求都求不来的好官。

    王君可享受这种爱慕敬仰,从来不是武力可以降服人心,人心,是需要关爱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南蛮部落,这些人也是可以收拢。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卖米立信,古有原木立信,他今天采用这个卖米立信,能赢得人心,付出两千多贯又算什么?

    人心才是真正最有价值的东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