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逆袭从上元开始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国富与民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光铠,算是现阶段中原少有的顶级铠甲了。

    对于中原以外的人而言,如果说中原什么东西最诱人,除了土地以外,就是武器盔甲。毕竟,中原人的锻造工艺,是世界前列。吐蕃虽然在锻造方面,因为太宗时期引进的工匠的原因,进步了不少,但是涉及到明光铠等高端的制造,还是不行的。

    毕竟,太宗也不傻,虽然给吐蕃“陪嫁”了铁匠过去,但是顶多打造一些锅碗瓢盆。真要打造武器,砍柴还行,用于战斗就不行了。

    正因为如此,吐蕃人能够打败大唐人的,依然是他们的凶悍,武器上的提升,并不多。

    听到明光铠的字样,跋禄嘉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中原送到吐蕃的明光铠不多,一般都是送给赞普或者是大贵族的。而这些盔甲,在这些人死后,都是用来陪葬了。

    所以,迄今为止,高原之上的铠甲,只有可怜的一套。

    如今,他得到了两套铠甲,完全可以自己穿一套,然后送给赞普一套,仅凭这个,他就能在高原上出尽风头!

    咽了一口口水,跋禄嘉拱手笑道:“那,在下就却之不恭了,多谢太子殿下赏赐。”

    “嗯。”

    随便嗯了一声以后,李贤就坐回去饮茶,对那些玉石,看都不看一眼。

    虽然跋禄嘉送的这些东西,价值很大,但是,他这个太子,总不能表现的跟没看过钱似的吧。

    看到大唐太子视金钱如粪土的模样,跋禄嘉不由得又吃了一惊。

    喝一口茶,得益于现在的心境变化,他现在才察觉到了茶水的美味。

    美美的连喝了两杯茶以后,看了一眼已经重新开始施工的工地,跋禄嘉感慨道:“在下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最有创造能力的,当属中原民族。修路的命令,我高原赞普也下过,但是,最多也就是在山谷之间,平整出一条羊肠小道而已,哪像中原,竟然开山为路。”

    说完,跋禄嘉又看向太子,询问道:“太子殿下,不知道,中原这一次修路,有什么用处

    见跋禄嘉发问了,李贤笑了一下说:“有三个用处,第一,灾年总要让百姓有点事儿做,让他们赚取口粮,朝廷趁机得到一条好路,岂不是两全其美?第二,正在修建的几条道路,绝不是之前的官路能够媲美的,且不说尽可能的取直了,就是路宽之类的,也远超以前。”

    “这样的一条路出现以后,将会对中原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不管是什么货物,只要运输成本能够节省,那么,运输、交易的量,也会随之增加。看似这只是一条小路,但是,它甚至能够对西域的贸易,产生影响。”

    听到这两个用处,跋禄嘉忍不住赞同的点点头。吐蕃也想发展贸易,但是,奈何他们能够用来贸易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到目前为止,他们能够贸易往来的,最大头还是大唐。

    “至于第三点嘛,嘿嘿嘿。”

    李贤邪恶的笑了一下,继续说:“不管哪一条道路,对于军队的集中,都是有效果的。将来边境若是有了战事,军队将会用更短的时间集结,用更短的时间奔赴战场。”

    听到这一点,跋禄嘉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知道,有一条路,正是从长安朝着吐蕃的方向修建的。

    如此一来....

    吐蕃对于大唐,将会更不好动手了啊!

    担忧的表情只是持续了一瞬间,他的表情就换回了微笑。

    他愈发的觉得,这一次的出使,实在是太重要了。大唐居然有如此的准备,如果不是出使的路上见到了,吐蕃竟然全不知情。如此看来,吐蕃的情报能力,还是有待提高啊!

    再次看了一眼正在施工的工地,跋禄嘉忍不住偷偷叹了一口气。

    就算他是最支持进攻大唐的一群人之一,但是,至少现在,是不可能了。

    虽然发生了旱灾,但是他看不出大唐有一点的颓败样。甚至于,他们还有心思修路!

    而:“确实是好了太多啊,朕本以为自己很快就要不行了,尤其是你那不孝的兄长离开,更是给了朕沉重的一击。谁知道,呵呵。”

    有些话不方便说出口,在李治看来,自己身体的变化,调养都是次要的。这个六子,比自己想象中要优秀的太多,自己心怀畅快,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有些话,他不会选择说出来,就是害怕太子会骄傲。

    看了一眼场间散落在地面上的一些箭,李治叹息一声,无奈道:“让你代替朕,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朕的身体虽然好转了许多,但是,跟以前是完全没法比了。说实话,你也不要因为自己的箭术进步慢而自暴自弃,在朕看来,你的进步算是快的了。就是军中那些以箭术闻名的弓箭手,哪个不是用了多年的刻苦修炼累积,才能出名?”

    李贤点了点头,事实上他也不觉得气馁。

    有些方面技不如人没什么可气恼的,后起之秀反而能超越,或者笨鸟先飞取得胜利,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射箭也是一样,本来这玩意儿就是通过时间累积起来的,现在不如人,不丢人。

    要是因为这个连持续锻炼,累积经验的心思都没了,才是真的丢人。

    看了一眼鸿胪寺的方向,李治询问道:“朕听闻,跋禄嘉来了?虽然朕已经看到了密报,但是还是想问问你对这个人的感觉。”

    跋禄嘉吗?

    李贤想了一下,这才回答说:“跋禄嘉这个人,应当是很危险的。虽然他现在还只是一个使节,但是毫无疑问,他将来能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儿臣觉得,大相这个位置,肯定是他的。”

    “这个人虽然是吐蕃人的出身,但是,他的城府还是很深沉的。或许,这跟他曾经在中原学习过有关系。但是,儿臣觉得,跋禄嘉这个人,上位以后,对大唐未必就是没有好处的

    “哦?何以见得?”

    “因为他实在是太了解大唐了,就像这一次,儿臣敢说,换个粗鲁一点的使节过来,可能他就不能看得那么细。但是,跋禄嘉就明显的放弃了进攻大唐的打算。您信不信,等您接见跋禄嘉的时候,他一定会选择摆低姿态的。所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比起野蛮人来,跋禄嘉虽然危险,但同样的,他也要好对付的多。”

    见太子这么说,李治不由得哈哈大笑。

    “你说的对,跋禄嘉确实很危险,但是,同时也好对付。所以,你打算怎么应对他?”

    见李荇搬来了椅子,李贤就先请李治坐下,自己也坐了下来才说:“儿臣已经答应,给他两幅明光铠,对于吐蕃人而言,能获得明光铠,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除此之外,在他回去的时候,儿臣还会尽可能的让他风光而回。别的不说,他获得的赏赐,一定会让吐蕃的赞普认为,这个人,很厉害。”

    李治点了点头,太子的应对是没错的。跋禄嘉既然选择了臣服,那么给他多一些赏赐,是应该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付出的赏赐,不算什么。

    想起密报的内容,李治又询问道:“朕听闻,跋禄嘉见识到了工地的进程,而且你鼓动了工地的百姓,跟吐蕃人差点打起来?说说,这就是你的‘国富’、‘民心’计划?”

    李贤点了点头:“历史无数的朝代都证明,中原国家最强盛的时候,都是民心团结的时期。儿臣想要让跋禄嘉看到的,就是这一点。诚然,他们吐蕃人占据高原地利,又因为天生彪悍,在跟大唐的战斗中,总能占到便宜,但是,同时他们也是害怕中原‘人数多’这一点的。”

    “高原因为生活环境恶劣,所以他们的人数增长很慢,如果不是他们占据了一些低矮的地区,恐怕至今都不可能跟大唐出现摩擦。不管怎么说,吐蕃的军队虽然厉害,但是,咱们的军队要更多。只要给他看到大唐的富有,还有民心的坚定,那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