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从明末开始称霸 > 第六十三宗族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让黄光去农村招人的时候,为了招人顺利,张云给他出了不少主意,而黄光也点头表示学会了。

    昌化县杨树村,一个很普通的村子,这天黄光的小弟黄三,来到了这个村子。

    黄三是一个专门负责到处拉人的工头,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不耽误交期,在还没有打下两个县城的时候,就已经在到处招人了,这事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

    “乡亲们,我又来招人了,这次我们是招长工,还是和以前一样去工地上做活,这次用工我们保证三年时间,工钱还是一千一个月,有没有报名的人?”黄三站在村里祠堂外面的一个石头上大声的说道。

    “能保证三年每个月都有一千的工钱吗?”因为最近涨田租的事情,可把村民们给愁坏了,不时的大家就聚集在祠堂外面商讨着解决办法,就差去镇里大闹了。

    “肯定保证,并且有工作经验的工钱一个月还不止一千,上次也有几家是我带出去做工的,可有少人家一分工钱?”黄三反问道。

    “我还听说你们杨树村的租子涨到了八成,都这样了还种田干嘛?都跟我一起去上工不是一样能养家吗?”黄三不停的蛊惑道。

    “可是没有田地了,三年之后怎么办?”不少村民还是对未来生活担心不已。

    “种田干嘛?你们没有算过账吗?现在超市优惠,一个月工钱可以买一千斤的粮食,还怕没有吃的?”

    “而你们种田才多少钱?不怕你们说我,现在就是让我去种田,我也不去了,按照现在的稻谷收购价,就算种十亩田,哪怕不用交租子,一年两季能赚多少钱?这还是不算成本,加上老天爷给面子,风调雨顺的时候。”

    “现在你们只要工作一个月,工钱就能让你们吃一年,而且在工地上还可以吃到肉,我们张家镇现在已经好多人不靠种田吃饭了,大家都在踊跃学习技术,家里只种点菜够自己吃就可以了。”

    “现在这么高的租子,种田不能养家,还种田干嘛?养杨老爷吗?至于三年以后,只要你在夜校好好学习,不用三年就可以进工厂,那里面可是风吹不到,雨打不到的,怎么选择还用说吗?非要守着宗族,然后饿死在家吗?”黄三给村民好好算了一笔帐。

    “嘛的!干了!今年老天爷还算给面子,没有什么灾害,我种了十亩田,交掉了租子以后还剩下一千多斤粮食。”

    “而我之前打工一个月,就用工钱买了一千斤大米回来,要是没有出去打工,今年家里婆娘孩子还要跟着挨饿,种个什么田?年年种田,年年吃不饱肚子,我来报名。”一个村民说着就来到黄三处登记。

    “来,叫什么名字?我给你登记。”黄三热情的说道。

    “我自己来,做工时上过夜校,别的没有学会,自己的名字还是会写的。”说着自己拿起笔歪歪扭扭的在报名表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我的婆娘可以去做工吗?工资少点也可以,哪怕是做做饭或者洗洗衣服也行。”这个村民又问道。

    “可以,一起登记上就可以了,只是要和你一起上工,你确定你婆娘能吃的了这个苦?”黄三有点不敢相信。

    “看不起人了不是,种田可比上工辛苦多了,以前不还是和我一起种田。”这个村民不屑的说道。

    随着各种各样的施工机器上工地,现在工地劳动强度已经下降了很多,要不然真的在工地上干一天力气活,谁还有精神晚上去上夜校?

    “厉害,巾帼不让须眉,登记上吧,工钱还是一个月一千,这是镇里规定的最低工钱了,再低的话老板就要有麻烦了。”黄三竖起大拇指道。

    确实不容易,一家人伺候田地,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妇女能顶半边天,不是说来玩的。

    “怪不得他家能天天吃饱饭,原来去上工这么有钱,不行,我也要去,还要叫上我婆娘。”

    “同去,同去,我也去叫上我婆娘。”其余的村民们也是议论纷纷。

    现在这个佃租,种田里已经不能再养家糊口,这是村民们唯一能抓到的出路,在养家和宗族之间如果要做出选择,这结果自然毫无意外。

    这一幕在不少村子里发生,凡是涨了租子的村子,在生存和宗族之间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基本家里大人都被拉走干工地了。

    而家里小孩早就被强制要求去学校上学了,村里村里除了老人和婴儿之外,基本都空了,田自然也没人租了。

    对于地主的这一波神助攻,张云是真心要感谢这些地主,做到了张云宣传这么久都做不到的事。

    作为本地土著,地主自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村里的变化,只是他们一点也不着急,反正在他们的意识里,哪怕出去做工了,最后也还是要回来种田。

    只是这次让他们失望了,等到看到秋收结束后,该种冬季油菜的时节了,自己家的田地还是一片空荡,没有了往日忙碌的农民了。

    这下不由的急了,就在这个时候,镇里也传出来一个更不好的消息,对撂荒的土地将会按照每亩一百元的价格来收土地税。

    这简直就是打在了地主的软肋上了,让地主急的直跳脚,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镇里是在针对他们,可是他们又没有大型机械来耕种,现在又没有人了,田怎么办?

    本来今年的夏税因为不收银子,又没有其他渠道赚到纸币,不得不靠卖粮食和卖老本才把税交齐。

    虽然每亩土地才十元的税,良田租出去是足够覆盖的,还能赚不少,可是这些地主哪个不是多占很多的山林。

    山林可没有收益产生,木材和水果根本不值钱,现在这些山林就成了他们的催命符,都想着法子把山林给卖出去。

    只是以前大家抢着要的土地,没想到现在不要钱都找不到人接手。

    明年的税还没有头绪呢,现在来这么一出,这是彻底坐不住了,连忙说动宗族里的老人出动,承诺降低佃租,去把做工的佃农劝回来,这又是许诺利益的,又是打感情牌的。

    只是让人出去容易,叫回来就难了,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发现外面来钱这么容易,谁还愿意再回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可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现在山林还没有解决,良田又没有人耕种了,要是按照撂荒的一百元一亩的税来算的话,那只能把家里几代人存下来的银子贱卖了交税。

    即使这样也只是解决一时,以后的税怎么办?还有家里的大宅子每年也要交几千的房产税。

    至于招人来种植,现在人工成本已经上来了,工钱开低了根本招不到人,连带着家里的丫鬟,因为镇里不承认卖身契,又开不起高工钱,都走了一部分。

    也想过用强把人留下,只是想想严打就打寒战,求严打给地主留下来多大的心理阴影面积?

    留下的一部分佣人现在都靠工钱来维持,这些地主是不敢再用强了,想想那些还没有凉透的同僚就知道后果。

    以前无比值钱的土地现在成了烫手山芋,一部分家底不够厚实的已经开始变卖良田了,打出每亩二千元的价格,按照银行汇率,这些纸币等于二两银子,算是腰斩了。

    可是手里有纸币的人基本都在工厂工作,他们之前可是有过机会得到土地的,镇里平整开荒出来的土地免费送他们都没有要,现在怎么会花钱买?

    而剩下的只有做生意的人了,他们刚刚经历银子变成废物的事情,积累的家产基本清空,就是想买手里的纸币也买不了多少,导致良田有价无市。

    不少地主看马上要过了播种的季节了,不得不继续降价卖,可是价格直接打三折也卖不出去,连良田都这样,山林更是直接砸在手里了,无人问津。

    最后眼看卖不出去,为了少交税不得不免费让人耕种,直接不要租子,当然他们也留了个心眼,暂时就免费这一季。

    万一明年大家没有工作了,不还要回来种田?可是即使这样还是很多的土地错过了耕种时间,高昂的税明年是交定了。

    而一部分家底厚实的地主觉得靠打工是不可能持久的,今年大不了自己多亏点,多交点税,明年等大家再回来种田的时候,直接提高租子,在把今年亏损的给补回来。

    他们不但没有卖自己家的良田,还和其他地主商量用银子又购买了大量的良田,因为手中没有纸币。

    一些地主觉得不管什么货币,只要不用交那么多的税就行,也就同意交易了,本来还打算额外赠送一片山林的,可是人家也不傻,直接拒绝了。

    这些人始终觉得粮食才是一切,他们的感觉是对的,粮食才是一切的基础,可前提是缺粮食,肚子饿了没有吃的那没有什么是不能卖的。

    而现在的张云可不缺粮食,特别是海军遥控北部湾以来,哪怕真的缺粮了,也可以在短时间从安南和暹罗等周边国家买回来,至于他们敢找理由拒绝,张云根本没有想过这个可能,不怕被轰炸的话可以试试。

    另外他们可不知道什么叫工业化,毕竟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所以他们这样想也可以理解。

    要不是张云就是从现代过来的,你和他说几个人就可以机械化种植几万亩土地的粮食,张云也不敢相信,只是可惜这些地主注定会被淘汰,没有未来。

    金融和宗族势力算是差不多解决了,既然不缺钱了,那么为了快速发展,货币大放水就可以开始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