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混混王爷 > 第38章 宋考终于来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城出了书房,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兵把李家的大宅围了个水泄不通。

    然后,从三月初三以后来太原,没有参加宋考的读书人中,挑选了五百人,让他们全部集中住在李家大宅,不许出入,不能与外界联系。

    然后,在王府的警卫,暗甲,李敖调动的士兵,三家重重保护和严密监视下,誊写试卷。

    宋城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严格审查参加宋考人员的背景。

    既然王府有世族门阀的人渗透进来,那么宋考如此重要的举措,那些虎视眈眈的人,怎么可能会不出手?

    这一查,还真查出来了不少问题。

    宋城实在是想不到,来太原参加宋考的人,一共还不到两万人,各地世族竟然派了四五千人,妄图通过宋考,深入到宋郡的各个方面。

    这一招,实在是高!

    宋城也忍不住对他们大加赞赏。

    而且从有些人的行程来说,那是在他刚提出宋考的时候,就已经出发来太原了。

    令宋城暗自心惊的是,这些人大都是当地的饱学之士,参加宋考,不但能够考进,而且还可能会名列前茅。

    思虑之严谨,行动之迅速,心肠之歹毒,无不让宋城直呼高明,大为佩服。

    世族,之所以长久不衰,是有他道理的。

    这五千多人,宋城并没有立即动手。

    他根据这些人提供的资料,把他们一分为三。

    第一种,世族子弟,哪怕他们中有真心想到宋郡为官的,也坚决不能录取。

    宋城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甄别,去考验。

    即使真的有用,也要等以后再说。

    第二种,是依附在世族门阀的人。

    这些人,原则上不能录取。

    虽然有些不公平,但是他们受了世族门阀的恩惠,以后一定会被要求回报的。

    到时候,他们该怎么办?

    所以,第一次宋考,一定不能录取。

    如果他们继续停留在宋郡,等给他们进行思想工作以后,再根据情况,择优录用。

    第三种,如果不录用,宋城也感到可惜。

    他们家境贫寒,又不喜攀附权贵,所以与世族门阀的交关系并不紧密。

    但是他们又过于贫困,想来参加宋考,连路费盘缠都没有。

    宋城虽然明确了,会资助三十两银子,可那也要能活着到宋郡才行啊。

    因此,很多人不得不接受了当地世族的资助。

    他们大部分人都很有才华。

    因此,宋城亲自出面,对他们进行了洗脑。

    首先,宋城表示,他们的到来,是宋郡的福气,是宋郡百姓的福气,也是他宋城的荣耀,所以,表达了自己热切的欢迎。

    第二个,立即额外资助他们五十两银子,让他们即刻派人,把世族门阀借给(一定不能说资助)他们的银子加倍还了(有借有还,有了诚信还了情份两不相欠!)。

    让他们从心里抛开对世族的过分感恩。

    只要不欠下大人情,就不会被道德绑架,将来背叛他的事情,就可能不会发生。

    第三步,宋城把世族门阀自古至今做的那些伤天害理,罔顾人伦,蔑视朝纲等等非人类做的事情,一五一十摊开了讲,激起他们满满的正义感,开始认识到,世族门阀就是当今社会最大的毒瘤,不铲除不足以平民愤,不推到不足以安天下!

    经过洗脑,不对,经过思想政治工作,除却一两个盲目感恩的人,其他人几乎都与世族门阀成了敌人。

    这些人,宋城准备录用。

    当然,不管录用与否,宋城都会让他们参加宋考。

    世族门阀用的是阴谋,他宋城就用阳谋,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告诉他们,你们的人不是爷不用,而是不行。

    让他们怀疑一下人生,对他们今后灭亡,应该大有裨益。

    清查,排队,是一件大工程,等甄别完毕,已经进入了四月份。

    这当中,宋城给占领李夏的顾江,又配备了两万宋刀。

    令他见机行事,伺机打通到望海的路。

    望海,就是前世的渤海,宋城特地查过,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攻打李夏的原因之一。

    望海西北和北边,是郑国,西边是奉国,西南和南边,是土地面积比大新还大的鲁国。

    顾江要打通到望海的道路,最好的法子就是攻打奉国,因为它的面积最小,势力最弱,到望海的路也最近。

    但是,奉国的大将王自凡,晓勇善战,不太好打。不太好打,不等于打不过。

    宋军配备了宋刀,战斗力绝对比奉国的军队厉害,亦可一战。

    打仗的事情,宋城现在是顾不上了。

    顾江想怎么打,打谁,他不管,他只要结果。

    实在不行,还有李敖呢。

    四月初六,宋考终于顺利进行。

    考试分为两天,第一天考试明算,这算是理科。

    宋郡要想发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除了要有好的管理人才,更主要的是要有技术人才。

    可惜的是,无论是这一世,还是上一世的古代,都不是很重视明算的学习。

    宋城已经开始着手编教材。

    不错,他计划开办现代社会才有的学校。

    等到第二天考试完毕,先前誊写试卷的人,直接转成了改卷老师。

    反正理科的东西和法令,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他们不需要懂,照着答案改就行了。

    至于策论,政论,有一大堆原北狄官员在,也不是什么难事。

    也不怕他们作弊,因为宋城直接搞了个密封线。

    第一次考试,这样应对就足够了。

    至于参加宋考的女子,人数不多,宋城就亲自批改,阅卷。

    虽然有七八个考的不错,但是余下的,一个个真的是一般。

    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因为名字是封住的,宋城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得了第一名。

    女子的成绩,是要同男子的成绩同时公布的。

    为了让宋考深入人心,尽快的让大家接受,宋城还特意把宋考成绩的前三名,与前世一样命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宋城做梦也想不到,他曾经梦想的状元,有一天会由他亲自选取。

    想想都特别激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