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混混王爷 > 64 欣欣向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64欣欣向荣

    如果没有宋开,或者说没有发现宋开的异能,刘凤雅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年多,刘凤雅在军中的威望,慢慢高涨起来了。

    她的威信,也逐步树立起来。

    毕竟刘凤雅带着少年军,可是打下了几座城池,丝毫不亚于那一军。

    经历过血与火的洗涤,任何人都不敢轻视。

    可是。。。

    可是宋城的秘密武器库,只有小开开能进去。

    真到危机关头,说不定还需要靠秘密武器库来挽回大局。

    宋城在,宋开的地位,就在刘凤雅之下。

    宋城不在了,宋开就是大新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从现在开始,各军就要接受这个事实。

    刘凤雅接到这个消息,以为宋城疯了。

    她儿子才多大啊,就要把儿子推上高层。

    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刘凤雅连夜赶回太子府,与宋城直拍桌子。

    把个小宋开吓得小嘴撇着,几乎要哭出来,辛紫莹和顾妍妍急忙把宋开给抱走了。

    她们才不劝大姐呢。

    谁让他想方设法的坑自己的儿子。

    结果,刘凤雅与宋城吵的特别凶猛,不过后来吵到床上以后,就更凶猛了。

    当然,过后宋城也拣能说的,给刘凤雅解释了。

    自己的儿子如此天才,做母亲的当然高兴。

    可是想到儿子那么小,就被宋城压上了重担,还是生气的照宋城某处,狠狠的咬了一口。

    宋城能怎么办?

    除了继续进攻,还能怎么办。

    大新军队的反应,却很正常。

    所有的军长全部上了折子,表示完全拥护皇上的旨意。

    就连一向有反对意见的张新端,这一次也一早就上了拥护的折子。

    他们都以为,这是皇上和太子在确定接班人。

    虽然太子才二十出头,现在就考虑身后事,未免有点太早了,可是结合两个太子妃怀孕的事情,也就完全能够理解了。

    自古帝王家事情多,早点确定接班人,也早点息了以后的祸患。

    夺嫡之祸,猛如虎啊!

    虽然他们全都想差了,可是如此得到各军的拥护,宋城当然是乐见其成。

    至于辛紫莹和顾妍妍,她们两个听到宋城的决定,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失意的。

    不过宋开那么可爱,她们也是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疼爱,很快就释然了。

    当然,宋城里里外外,也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接下来的一年,宋城没有发动对外战争,而是专心大新建设。

    最主要的就是修了许多路。

    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建设,首先让大新的经济进一步活跃起来了。

    宋城一下子从有些人口中的战争狂人,变成了修路狂人。

    大新国民,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都在修路。

    甚至是军队,在演习的间隙,也被分了修路任务。

    劳役如此重,于是,很多国家都在等着大新百姓的造反。

    可是,等来等去,大新百姓别说造反了,甚至连个不字都没有人说。

    越来越多的百姓,不是要逃避劳役,而是争先恐后的要求加入修路大军。

    原因无他,只是有工钱而已。

    大新又创造了一个先例。

    自古至今,百姓农闲时分服劳役,不但没有钱,而且很多时候,吃饭都是自己带的干粮。

    除非是离开自己家乡到异乡去,官府才会一天管两顿饭。

    就这,有些百姓为了省下家里的口粮,也愿意去异乡服劳役。

    那些穷人,每天只喝稀饭,把馒头省下来,等到结束后带回家给家里人吃。

    如今,修路每天都有两文钱不说,官府还管三顿饭。

    三天还能吃一顿有肉的饭呢。

    反正农闲的时候,百姓们也没有活干,与其整天在村子里东晃西晃的荒废时日,不如去挣一笔钱去。

    一个月可是有六十文钱呢。

    大新百姓虽然没有原来苦了,家家户户还是穷啊。

    粮食的产量太低了,一亩地最多能打一百多斤,有的只有几十斤,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所以,修路的政策一下来,百姓们是争先恐后的报名。

    只要是太子下令,百姓们就相信。

    因此,一年时间,大新就把国内的道路修的四通八达。

    主路更是用了沙石,水泥来修。

    有人实验过,过去需要一天才能到的路程,现在大半天就可以了。

    特别是山路,过去要想修出一条路来,没有十几年根本不可能。

    现在呢?

    那些神爆手一到,在山上砸几个洞,按上什么火药,一座山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被炸平了。

    所以,原来需要十几年的功夫,现在半年时间就可能完成了。

    如火如荼的修路大军,真的是把该该修的路都修了,宋城在民间的威望更高了。

    当然,因为水泥已经被神匠局制造出来,而且也开始大规模的生产,所以从京城开始,每座城池,都重新进行了加固。

    说是固若金汤,也丝毫不为过。

    大新上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兵强马壮,百姓也能安居乐业,整个大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特别是人口,一年多的时间,几乎增加了二百万人。

    这些人,都是从南方其他国家逃过来的。

    还有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为了参加宋考,也早早的逃到了大新。

    大新又进行了一次宋考。

    这一次是男女同时参加,不分彼此,录取的分数也是一样。

    除了其他国家来的人,大新对男女平等这一观念,虽然赞同的不太多,但因为是太子主张的,他们也不会明着反对,早已见怪不怪。

    何况三个太子妃都是高官,位列一品大员。

    刘凤雅王妃,更是大新国排名第三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她们哪一个,都不比男人做的差。

    顾妍妍王妃,自从当了民政部部长,大新哪里有灾情,她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把救灾物资送过去。

    很多时候,还亲临现场,指挥救灾赈灾,人称活菩萨。

    辛紫莹身为教育部部长,亲自抓入学儿童的事情。

    特别是女童,如果家长不让女儿上学,只要被她知道,一定会狠狠的责罚家长。

    说什么这是义务教育。

    大实话过来就是,孩子上学,是对大新做贡献,将来不拉大新后腿。

    大新必须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如果有谁敢不让孩子上学,可以直接告到教育部,甚至是太子那里。

    因为这是太子规定的。

    太子说的话,谁能不听?

    谁敢不听,都能被左邻右舍骂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