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之崇祯圣皇 > 第5章 初见周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内阁中,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围坐在一团,崇祯好几道旨意,皆是由内阁所发,这时的施凤来不禁问道:“首辅,您这样做颇有些不妥之处吧!”

    见施凤来询问,黄立极则是搓了搓手说道:“凤来,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只要不是东林党人,老夫绝不会拦天子旨意。”

    精明的施凤来灵光一闪而过,笑道:“首辅之意,确实深远,不过陛下是否清楚啊!”

    黄立极没有言语,一旁的张瑞图便道:“陛下非常清楚,在所谓的阉党、东林党之间,绝对不会轻信一人,怕会是扶持新势力来做平衡之道。”

    施凤来微微一笑,也不再言语,一切就看十日后的阁臣廷推了!

    其实黄立极则是苦闷不已,此前他收到一位“故友”的来信,这才让他将崇祯的旨意下达,不然照他此前之举,天子如何?你的旨意老夫定是封还!

    小冰河时期,天气越来越寒冷了,自从崇祯提拔四大将领后,京营士卒果真大变模样,让王承恩与曹化淳的脸上露出笑意,也让崇祯有了保障。

    不过却有一人却是嫉妒不已,便是原司礼监掌印王体乾,因魏忠贤之故,如今入了兵仗局,看着王承恩与曹化淳风光满面,恨得咬牙切齿。

    正在用皮鞭抽打一个犯错的奴婢,他将所有的恨意都一遍一遍的撒在奴婢上,那奴婢被抽的满身伤痕,皮开肉绽,已然是奄奄一息,如果再打几鞭,恐怕就要香消玉殒了。

    这时忽有一小太监而来,急急忙忙的,直接摔了跟头,不顾灰尘,直接来到王体乾脚下,说道:“干爹、干爹,您看看!”双手高举一封红漆信。

    王体乾停下了鞭子,怒骂道:“小安子,着急忙慌干甚,什么信如此之急?”

    不过看到小安子手中的信封后,突然着急起来,急忙撕开信封,将内容一览而尽,随后高声欢笑起来。

    直接对小安子说道:“今天爷高兴,赏你个媳妇,把这个奴婢带回去,好生照料,钱财任你支取!”

    小安子看着奄奄一息的奴婢,嘴角笑道:“多谢干爹!”便蹑手蹑脚的将人带回去,但见王体乾大笑时,眼神流露出一丝的狠毒之意。

    外面下起雪来,在养心殿内的崇祯,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吓得王承恩急忙去请太医,生怕崇祯出现问题。

    崇祯表示不就是感冒了,吃点药不就好了,可转念一想,靠!这是大明哪有669感冒颗粒,在这得上风寒是要命的,他才不想穿了几天就病死。

    很是配合,一连串问道老太医,自己会不会有问题?老太医皱起眉头,让崇祯心中担忧,后世流传不怕中医不看病,就怕他眉头紧皱要了命。

    老太医道:“陛下身体无碍,喝口姜汤足矣!”

    这话一出,两人心安,待太医走后赶紧命人再点起火炉,使得养心殿中增加暖意。

    看着加木材的小太监,崇祯似有疑惑,煤炭不早就使用了,冬天为何烧木炭?

    要知道京城西山储藏了几百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煤炭,便问道:“王伴伴,为什么不用石炭?”

    王承恩则是说道:“皇爷,石炭价贵,且有异味,致人死亡,导致百姓皆以薪材而活,无薪材者皆下江南。”

    若有所思的崇祯暗道:“京城军民,百万之家,甚不为过,人工开采费时费力,怕是供不应求,且贫苦百姓又有什么钱财,无非是一个字熬。”

    便暗自沉吟片刻,一道灵光乍显,我可以制作后世的蜂窝煤与煤炉来,那就可以熬过冬天了,便立刻在宣纸上绘制,不多会崇祯看着自己的“作品”满怀喜悦之情。

    便吩咐王承恩按照这份“作品”前去打造出来,而王承恩看到这份“作品”,心中惊叹道:“自家主子,难不成又是一个木匠皇帝?不对是铁匠皇帝。”

    只好怀揣着“作品”往外走去,而崇祯则是满怀期待的等着。

    不多时,王承恩折返,面容有点苦涩,工匠们居然看不懂,让他大吃一惊,便赶紧往养心殿。

    见王承恩如此模样,崇祯不禁问道:“东西,打造如何?”

    王承恩则是悠悠一跪,邹起眉头说道:“皇爷,工匠不识天物,打造不出!”

    崇祯稍有疑惑的问道:“不识?”转念一想,可能是自己图纸画的太过潦草,也罢去一趟便是。

    对着王承恩说道:“王伴伴,引路,朕亲自去看看!”

    来到工匠作坊,一群赤身的大汉,不停的抡着铁锤,敲敲打打,突然有人见到崇祯直接跪于地,说道:“陛下恕罪,臣不知陛下前来!”

    又是哗啦啦的一群人皆跪于地,崇祯见状说道:“都起来吧!”

    众人这才站起,但也停了手中活计,这时王承恩拿来图纸,崇祯对着面前之人说道:“此乃煤炉,煤块之物,朕说你听。”

    那匠人就仔细听着,不过一会就明悟了,赶紧拜谢陛下,前去打造!

    而崇祯则是在热火朝天的作坊里,来回转悠,尽管汗水沾满衣襟,他依旧和那些人交谈几句,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人才,都能为大明增加实力。

    片刻后,那个打造的工匠王老三兴高采烈地过来了,手里提着圈煤器与铁皮圆炉子,对着崇祯便道:“陛下,您看看是不是此物?”

    崇祯将东西放下后,仔细查验一番,虽说与后世煤炉不太一样,但好歹也是成型,便再次说道:“往铁皮中间空隙夯实泥块,就成了!”

    又亲自动手将准备多时的湿煤渣,放进圈煤器内,用力挤压,抽出下面铁板,摇晃一下,十二孔的蜂窝煤顺势而出,有了崇祯的示范,工匠们皆照猫画虎起来,几百个蜂窝煤顺起。

    崇祯这时说道:“蜂窝煤自然风干,煤炉则是晾晒一天!”

    做完这一切后,崇祯离开工匠作坊,命王承恩明日将两物取来,自己则是去了上书房,因为毕懋康来了!

    毕懋康因魏忠贤排挤、御史王际逵弹劾,遂被削籍,接到崇祯圣旨之时,根本不敢相信,但还是快马加鞭而来,终于在今日进京。

    上书房中崇祯见到这位火器专家,满脸露出喜悦的心情,直接拉着毕懋康的手说道:“老大人,受苦了啊!都是朕的错误,往后就留在京城吧!”

    毕懋康却是震惊不已,看着这个年轻的陛下,顿时间老泪纵横起来,仿佛多年的委屈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见这老大人,痛哭起来,崇祯一时间安慰不是,不安慰也不是,只好等着,好待毕懋康恢复了神态。

    这才问道:“老大人,对火器有何看法?”

    毕懋康沉吟了一下便开始说道:“鸟铳,长至二至三尺,外直,内有管,由熟铁制成;内部贯通,底端封闭;一侧有曲杆,为通火之路。

    虽然射程可达三百步,但易受风、雨影响,不易点燃火绳,导致敌我双方一旦交火,鸟铳的威力根本发挥不了。

    骑兵三百步时,手脚敏捷的鸟铳手就忙着开火、装弹、再开火,也只能打二三发弹,就被骑兵近身。

    虽有三段击之法,但敌方往往避而远之,丝毫无用。”

    这么一听,崇祯心中大震,果然非常人,大才啊!便对着毕懋康说道:“老大人,朕有个想法,看看能否解决火绳之事?”

    毕懋康来了兴趣,摸着自己的胡子说道:“陛下,还请说来。”

    眼神微眯的崇祯便道:“鸟铳发射需火绳点火,朕发现燧石也可点火,若在枪杆装置弹簧,以燧石击打,产生火花,点燃火药,再将弹丸射出,老大人您看此法可行?”

    话到这里之时,毕懋康冒出强烈的精光,顺势扯下自己的胡须,大叫一声:“妙啊!陛下果真天人也!”

    咳咳两声,心中表示我这不过是剽窃你的成果,抱歉了。

    崇祯便接着说道:“这鸟铳装填弹丸时,放到膛口,用木棍推弹进膛,时间过长,在战场上,就面临着死亡,前几日朕命人用鹿皮片包裹弹丸,滑进膛内,依旧打出弹丸,老大人您看此法可行?”

    毕懋康彻底呆住了,看着年幼的陛下,心中暗暗惊道:“自己沉迷几十年的火器,不如皇帝的一席话,难道白白生活几十年!”

    但好歹是老成持重,装模作样般的说道:“陛下,且待老臣试验一番,再做定夺。”

    望着这位老大人,崇祯心中还想说道:“能不能发明线膛枪,但又想了想如今的大明工艺怕是很难,便没有说出。”

    又问道:“老大人,可知红夷大炮?”

    毕懋康眼前一亮,随后摇摇头,但又故作沉吟起来,若有所思的说道:“陛下,老臣知晓一人,对红夷大炮甚是熟悉.”

    啧,还有制炮的大佬?崇祯满怀希望的问道:“老大人,是何许人?”

    毕懋康回道:“传教士汤若望!”

    “汤若望?”崇祯有些疑惑问道。

    毕懋康捋着胡须说道:“陛下,就是汤若望,外夷之人,而且徐光启徐大人也对他甚是熟悉!”

    听了这话的崇祯,果真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啊,看来要请徐光启书信一封,将这个汤若望找到。

    送走了毕懋康,崇祯又想起来,不管是大炮、火铳都需要大量的铜、铁,而现在朝廷上最为缺少的便是这两物!看来需要大量购买铜、铁二物。

    过一日,崇祯带着王承恩开始试验,随着一块块的蜂窝煤放入煤炉之中,又在周边插上排气的铁皮管,房间的温度越升越高,而且没有一丝异味,让崇祯很是高兴,随即对王承恩说道:“大量生产,投入民间,王伴伴就全权负责!”

    王承恩笑着领了旨意,他自己也知道西山乃石炭储藏地,煤渣无处不在,且皇家在那有开采之力。

    而崇祯则想的是,大力开发西山煤炭,成立皇家煤炭总局,带动百姓形成产业链,百姓便可以此为生,更关键的乃是煤炭炼铁、炼钢啊,这才是根本,利国重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