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之猛将召唤 > 第114章 公孙瓒避战蹋顿,袁本初收复大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188年,1月10日,幽州,燕国,蓟县。

    当初黄巾之乱时,朝廷因为刘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再次任命他为幽州牧。

    刘虞到达蓟城,精简了部队,广泛布施恩惠,派遣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将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又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

    二人逃到塞外,其余的也都投降或逃跑了。

    后来张纯被手下王政杀死,首级被送到了刘虞处,刘虞上表朝廷。

    刘虞因安抚游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一职。

    公元188年1月3日,董卓掌控朝廷,分封了天下一大批名士,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在幽州之地,广有仁义之名的幽州牧刘虞。

    此时的刘虞被封为大司空一职,被封为襄贲侯,刘虞在幽州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日的刘虞收到了卢植的书信,说会有他的学生前来拜访,卢植的书信,刘虞自然会重视,于是在侯府摆宴接待了卢植的学生。

    正是刘备。

    不过此时的刘备身边不再只有关羽和张飞二人,随行的还有两个儒生,分别是王猛和简雍。

    刘备那天在王家村请的王猛出山后,四人便一路狂奔,来到了老家涿县,见到了赋闲在家的老师卢植。

    卢植对于这位胸怀大志的学生也很有印象,当下便接待了刘备一行人。

    听闻刘备有报国之心,但是无路时,卢植也叹了口气,说道。

    “当今朝野震乱,为师便贬下乡,此时乃为白衣,爱莫能助,不过为师可书信一封,你带给幽州牧刘虞大人,边境异族骚扰不断,以玄德才能,定能谋取一席之地。”

    刘备听完再三拜谢,当天便拿着卢植的书信,带着其余四人,投奔蓟县的刘虞。

    刘备虽然出身草根,但是好歹也有一丝皇室血脉,所以刘虞并没有因为刘备的身份而轻视他。

    反而还十分的重视刘备,因为刘备的政治理念与刘虞不谋而合,都是心系百姓、心怀仁义之人。

    此时的刘虞已经和公孙瓒结下了梁子,有意让刘备前往右北平郡盯梢公孙瓒。

    刘备自然听出了刘虞的话外之音,欣然接受。

    因为刘备本来就是想要前往公孙瓒处,刘虞虽然身为幽州牧,官至大司马,但是却不喜战事,干的都是治理州郡这种在刘备眼里的小事情。

    刘备现在最想要的便是名望,打仗便是积攒名望最快速的办法,常年跟北方异族打仗的公孙瓒,才是刘备最想要去的地方。

    公孙瓒是刘备老同学,两人在卢植门下上学时便私交甚好,刘备前几年养成的爱好奢侈品的习惯,便是跟豪门子弟公孙瓒学的。

    所以刘备不怕公孙瓒会因为刘虞这件事情怪罪自己。

    当天领了刘虞的通关文书之后,刘备等人又奔着右北平郡去了。

    公元188年,1月10日,幽州,右北平郡,无终。

    公孙瓒在刘虞被封为大司马后,也被封为了奋武将军,加封蓟侯,同时领右北平太守。

    公孙瓒之前因为和刘虞闹有矛盾,便被分兵一万,屯于右北平郡,与北边的丘力居所率领的乌桓打仗。

    公孙瓒虽身为右北平太守,却不喜政事,常年与军队一同驻扎在城外,随时准备迎敌来袭的异族。

    今日的公孙瓒身穿白银盔甲,头顶长缨相貌堂堂,与手下诸将士一同聚于主帅大帐内,商讨作战计划。

    “将军,蹋顿来势凶猛,我们应该暂避之,如果贸然迎敌,恐怕会遭受重创。”说话之人是前一段时间刚投奔公孙瓒的田豫。

    此时的田豫年仅17,虽然公孙瓒知道田豫很有本领,但是因为年纪尚小,军中很多人都不服田豫,所以公孙瓒并不太相信田豫,不敢重用他。

    奋武校尉田楷身穿锁子甲,站了出来,拱手道:“将军,楷愿率兵五千,前往迎战。”

    裨将军单经也站了出来,拱手道:“将军,某愿率兵五千,前往迎战,定叫蹋顿那厮有去无回。”

    公孙瓒并没有搭理三人,而是转头看向了偏将军严纲,问道:“严将军有何高见?”

    偏将军严纲身后还站着一白衣小将,深受严纲器重,每次军议,严纲都会带在身后。

    严纲抚摸着下巴的钢须,沉吟片刻,说道:“末将认为此战需谨慎,幽州牧刘虞与乌桓交情颇深,商定好了不会再来犯我边境,如今将军与州牧大人关系出现了决裂,丘力居便派人来了,此事颇为蹊跷。”

    公孙瓒听完恍然大悟,心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茬,当下大手一挥,便做出了决定。

    “暂且规避蹋顿,命令各县府做好防守,如果蹋顿只是在边境骚扰,便不理他,如果蹋顿敢孤军深入,本将军便让他有去无回!”

    “诺!”帐篷里,所有人齐声回应。

    公元188年1月10日,冀州,渤海郡,南皮。

    被董卓重新征用为渤海太守的袁绍,心中不仅对董卓没有产生好感,心中反而对于董卓更加厌烦了,心中整天想的都是怎么干掉董卓。

    诺大的袁府内,身材伟岸,相貌英俊的袁绍披着狐裘大衣,站在凉亭内看着庭院内纷飞的大雪,心中感慨万分。

    袁绍身后站着两员虎背熊腰之人。

    左边那人身披红袍,高大威猛,身长八尺五,腰挎宝刀,正是颜良。

    右边那人身披白袍,孔武有力,身长八尺,身负长枪,正是文丑。

    颜良师从兵器铸造大师、武术宗师石径,跟随石径练武十余载。

    当初袁绍跟董卓闹翻,一路东行,来到冀州丰县石家村。

    路过石家村,无意间看到颜良在村口练刀,一身武艺,袁绍十分喜欢,报了自己的姓名,颜良也很震惊,毕竟袁绍家族可是四世三公,显贵之家,最终颜良也就拜别师父,跟随袁绍开创大业去了。

    文丑的家族本就是冀州当地的名门望族,到了文丑这一代,家族上下有几百人,而且很多人在郡中任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