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蓝星:三维的末路 > 科技之路?其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距离瓦拉力量耗尽,还有42小时33分钟。

    “我已经将探测数据和运输方案通过云端发送至第三研究所的邮箱了,不出意外的话,你们可以直接将其整合到具体场景中进行模拟!”邓清明站在加尔各答港口下的巨型管道旁拨通了丁震辉的电话,并平静地说道。

    其实所有人都清楚,此时再没有人比邓清明更开心了,毕竟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他和团队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丁震辉交给的任务!

    电话那头,丁震辉正在仔细着邓清明发来的邮件。突然,他眉头紧锁,不安地问道:“数据及方案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

    邓清明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惊讶到了,急忙问道:“但是什么?”

    “我想知道,从源头到目的地,海水运输需要多长时间?”

    邓清明思考了一会儿,接着答道:“大概24小时。等等,24小时!”

    丁震辉脸色瞬间凝重起来,说道:“你也意识到了?没错,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从现在开始算起,还需要24小时才能将海水运输到目的地,那么我们开始施工时,距离瓦拉力量耗尽就只有18小时左右了。而通过我们之前的会议,你也应该知道,施工需要留出的时间是27小时左右,并且这还是在瓦拉真的能撑到3天的情况下!”

    邓清明这会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似乎也无可奈何,只能静静说道:“鉴于管道的承受程度,我们已经尽可能将运输效率提到最大了。如果想要继续提高运输速度,我们只能将原有管道换成其他材料。并且,根据研究所提供的材料,如果我们想进一步提高速度,就很有可能会对周边的海洋环境及海床造成很大的影响。毕竟,你要知道,我们利用的,可是大洋中心的海水啊!”

    丁震辉的助手在一旁听到后,说道:“就像邓院士所说的,如果想要提高速度,就必须更换其他的材料,而更换材料所需的时间可能会比直接运输还久。并且,我们总不可能为了增加速度而加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吧

    此刻,电话两头都出奇地安静,本是满心欢喜的邓清明再次陷入了郁闷之中。他知道,就像祝朋(丁震辉助手)所说的那样,想解决这个问题本身是不难的,但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能让瓦拉分离出另一股能量,利用与构建地心通道同样的方法进行管道的改装吗?”邓清明突然问道。

    丁震辉立马打断了邓清明的提议,说道:“不行。分离出新的分支,会使他自身能量产生极大的消耗,就目前情况来看,他就连是否能撑到工程结束都是个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

    距离瓦拉力量耗尽,还有40小时12分钟。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而距离开始施工,仅剩13个小时!

    毫无头绪的邓清明,坐在加尔各答研究所分部的实验室内,感到十分焦急与无奈——程博士正在处理电磁传送明再次疑惑道:“什么是……外层液体?”

    “你是海洋学专家,自然知道海水会在涡流的作用下被高速吸收并在外围形成杂质圈,也就是说,高密度的物质是处于涡流外侧的。”

    邓清明点点头,说道:“这倒没错。”

    “既然以上理论成立,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便是在海水进入管道前加入δ07y,使其与海水混合。再此之后增加一个提供漩涡的装置,那么就可以使δ07y进入水流外围。当δ07y处于外围时,它会因为其极大的粘滞效应而放缓流速,并且它的超高密度也会使其与海水产生分割界。我计算过了,虽然提升不多,但速度还是能达到之前的1.63倍左右

    邓清明心想——1.63倍?如果说之前总共需要24小时,那么现在来看,施工开始时,剩余的时间基本可以达到26小时左右,虽然不及预想状态,但基本已经解决了燃眉之急!

    “可是,海洋生态的问题该怎么解决?”邓清明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再次问道。

    马尔汀摇摇头,无奈地说道:“这个问题……我的确找不到较好的方法去解决。不过,我的助手刚刚计算过了,该工程造成的影响,如果在生物驱逐器完备并且海床足够稳定的情况下,生态恢复时间不会达到难以接受的程度。”

    邓清明的事务终于告一段落,而材料方面,第二研究所在王强的领导下,成功将β13czf的研发效率提升到了当前的顶峰。并且,在与α56czf的共同供应下,材料的生产速度成功达到了前一天的数十倍!

    距离瓦拉力量耗尽,仅有25小时49分钟。

    “水源即将到达目的地,并且已经完成了相应的准备工作。”祝朋在一旁说道。

    “那就放手一搏吧,但愿之前的模拟测试没有出现问题!”说着丁震辉开启了面前的巨型阀门。

    “在海水进入的那一刻,我们便可以开始施工了。”丁震辉长长叹了口气,仿佛如释重负,终于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了……

    然而,经过两天的力量使用,瓦拉开始愈发承受不住身体的巨大能耗了……

    物质灌注法具体步骤:

    首先,将海水通过引渠的方式引到巨坑前,并将其灌注下去,最终需要达到完全充满整个柱型的状况。(的确,在达到一定深度后,液态水会变为气态,不过也仅仅是将液态涡流变为气态涡流而已)

    其次,将α56czf和β13czf加入水柱中,并通过瓦拉的力量将相应的材料吸附于水柱外围,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施工。(处于水柱外围上的材料,因为除去了空气暴露损耗及加固通道壁的情况,使得工程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总用料)

    最后,在通道末尾处加装一个巨型的固定装置,使整个水柱被完全封锁。并且,在巨石落地后快速将其吸收。(相应的固定装置,在一天前丁震辉便派人通过钻孔机将其零部件送往了地心,预计很快就能组装完毕,在巨石到达后便可直接加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