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烟火 > 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太子巡视海疆

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太子巡视海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韩度的解释,老朱却不认识,眼神冷厉的看着韩度,沉声说道:“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就敢和朕作对?若是没有人指使他,普通读书人会有这样的胆子?”

    韩度看了一脸平静的詹徽一眼,点点头说道:“有人指使他是肯定的,但多半不是那五家的人。”

    “你这是何意?”老朱皱了皱眉头,脸色阴沉下来。按照韩度的意思,那岂不是就说,这大明内部还隐藏着一股敢和他这个皇帝作对的势力么?而偏偏他还没有察觉,这其中的可怕让老朱瞬间一股寒意笼罩全身,面色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

    韩度的话让詹徽心里一紧,可是随后又放松下来,他以为韩度只是想要诈他的话。他们虽然有所联系,但是根本就算不上结党营私。甚至他们私下里的会面都是打着各种正当的理由,隐秘的很,几乎不可能被人察觉。

    韩度一直都盯着詹徽的眼睛在看,虽然他的脸色没有丝毫的便化,但是他眼睛里的神色剧变出现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却被韩度看得一清二楚。

    韩度心里顿时有数,知道自己猜的没错,这詹徽就是文官集团的其中之人。

    “皇上可还记得前宋之事?”

    老朱眉头一挑,“前宋什么事?”毕竟前宋的事情那么多,老朱也不知道韩度想说的什么事情。

    “皇上可知,前宋为何要说帝王与士大夫共天下?”韩度笑意盈盈的看着詹徽。

    詹徽心中一动,浮现出一个不妙的念头,让他遍体生寒。他既然敢做出反叛皇帝的事,对于死早就是有觉悟的了,但是即便如此他此刻的心绪也瞬间变得波澜起伏起来。

    老朱眼眸低垂不解的看着韩度,这句话老朱听过无数次,但就是不知道这是怎么来的。他自己就是当皇帝,自然知道皇权的滋味。像前宋皇帝那样,将皇权主动分给臣子的情况,有史以来,就那么一个奇葩朝代。

    难道前宋皇帝一个个的都是圣人?狗屁!

    圣人出一个就了不得了,怎么会一下子出那么多?老朱才不会信这样的话。而且,到最后前宋连江山社稷都没有保住,让整个神州沉沦,任由鞑虏蹂躏。

    老朱身为驱除鞑虏、再造华夏的皇帝,最看不起的就是前宋。认为他们太过废物,才会把这神州大地拱手让人。

    原本以老朱再造华夏的功绩,足以跑去泰山封禅,向老天禀报他的功绩。可是老朱为什么没有去,甚至这几十年老朱连提都没有提过封禅的事情?

    就是因为前一个去泰山封禅的人是宗真宗,简直是把封禅的逼格无限的拉低。整个宋朝都没有完全一统过天下就不说了,宋真宗可是签订了檀渊之盟的人,在每年上贡三十万的情况下去泰山封禅。

    若是没有宋真宗弄出这么一出,老朱肯定早去就泰山封禅了。即便洪武初年朝廷国库不够丰盈,那现在老朱的内库都快堆不下了,也应该去。

    可就是因为宋真宗去封禅了,老朱实在是拉不下脸来,和这样的货色相提并论,封禅的事情梯也懒得提。

    可见老朱对前宋是有多么的看不起,现在听韩度提起神情自然不屑一顾。

    韩度见了,展颜笑了笑,说道:“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与百姓共天下,给了文官太多的权力,那时候可谓是文官的盛世啊。”

    詹徽两眼死死盯着韩度,一点都没有因他说文官好话而放下警惕的意思。因为他知道,但凡说话都讲究个先扬后抑。

    果然,韩度随后语气便一转:“可同时,文官也架空了皇帝的权力。前宋皇帝的权力都在文官手上,不说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又能说些什么?”

    老朱的脸色阴沉着,咬牙切齿的说道:“朕说了,大明是与百姓共天下,士大夫?哼!若从,朕给他们一官半职,若是不从......杀之!”

    如此杀气腾腾的话,不仅没有将詹徽给震慑住,反而是让他不顾伤痛激烈的挣扎起来。朝着老朱怒骂:“昏君,听信谗言的昏君。民能够给你什么?不过是赋税而已,而士大夫才能真正的帮你治理天下。你不重士大夫而重民,你会后悔的,你会后悔的......”

    “混账!”老朱怒不可遏,双眼如同喷火一般。

    韩度连忙上前安抚,“皇上不用和他一般见识,他见识短浅自以为是罢了。”

    老朱怒火稍稍平复了一下。

    韩度抬眼看向詹徽,见他对自己怒目而视的样子,撇撇嘴说道:“怎么?你不服气?”

    詹徽凶恶的瞪着韩度,好似想要冲上来咬韩度一口一样,“奸佞,皇上身边就是有了你这样的奸佞,才会如何昏庸。”

    “皇上是千古明君,哪里昏庸?”韩度一脸正色的说道:“还是在你眼中,只有前宋的那些你们文官的傀儡皇帝,才是明君?”

    “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话,那本侯就要好生和你说道说道了。”韩度见詹徽满脸怨愤的盯着自己,沉声说道。

    顿了顿,韩度肃然说道:“皇上驱除鞑虏、再造华夏,功比秦皇一统天下。而你口中的明君,却从始至终都只是偏安一隅,连大统一都做不到,有什么资格和皇上相提并论?”

    “不仅如此,皇上开拓辽东,横扫草原,破灭元廷,逼得草原人不得不前往漠北之地。这份功绩,也不比汉武帝北击匈奴差吧?而你口中的明君呢,被草原人打的跪地求饶,连皇帝都被人家给抓去草原为奴隶。”

    韩度的话就像是一根钢钎一样,一下子就捅到了詹徽的肺管子。气得他青筋暴跳,不顾伤痛的挣扎喊道:“住口,住口!”

    韩度摇摇头,鄙夷的看着詹徽道:“无能的狂怒,想来当初被抓去草原的那些人,面对草原人的时候,也和你现在一样吧小说

    没有理会眼神凶狠的詹徽,韩度继续说道:“皇上自立国以来,呕心沥血励精图治,至今为之,南拓安分被当场揭穿的尴尬,谄谄的说道。

    老朱笑过之后,脸色逐渐冷然下来,看向韩度:“你说的没错,有些文官的确是庸庸碌碌,处处掣肘,朕烦他们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次更是胆敢推出詹徽来和朕示威,若是不收拾他们,朕咽不下这口恶气,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收拾他们?”

    韩度点点头,回道:“皇上,要彻底铲除这些文官勾结,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科举

    “取消科举?”老朱闻言,眉头顿时就紧紧的皱起来。

    韩度郑重的点头,“正是。”

    可是面对韩度肯定的回答,老朱却有些犹豫不决,抬眼看向韩度问道:“为何?”

    韩度连忙解释:“皇上有所不知,科举限定了科场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而天下研究四书五经最多的,是那些人?”

    “就是这些文官和儒生。”不等老朱回答,韩度直接说道,“这些人将四书五经研究透彻之后,便能够轻松的应付各种科场考试。科举在他们眼里,完全就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臣还有一问,天下书生为何读书?”韩度看着老朱。

    老朱下意识的回道:“为了济世安民,报效朝廷?”

    韩度摇摇头,“这是他们的过程,不是他们的目的。书生之所以十年寒窗苦读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举做官。而一旦科场考试的诀窍被那些文官和儒生掌握,试想一下,一个渴求高中做官的人,还不对他们顶礼膜拜?还不将他们的话奉为圭臬?还不对他们吩咐言听计从?”

    “而一旦这些人勾结朋党,一呼百应之下,恐怕很快就会尾大不掉。甚至反过来威逼,朝廷的政令稍有不顺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聚集起来闹事逼宫。”

    “他们敢!”老朱吹胡子瞪眼的看着韩度,声音冷厉。

    韩度闭上嘴,没有继续说话。文官究竟会不会,韩度相信不用自己解释,老朱肯定也能够明白。

    毕竟老朱自己都经历过被文官齐齐逼宫的事情,而且还不止一次。好在老朱不和文官讲什么道理,直接让人在奉天殿外廷杖,集体打了几次文官的板子,才把这股歪风邪气给刹住。

    韩度神色有些低沉,“皇上是一言九鼎的开国之君,他们都敢直言顶撞。那皇上想过没有,他们会如何对付往后的帝王?还是像现在一样,直言上谏,然后被打板子,还是?”

    有些话,韩度没有明说,但是韩度相信以老朱的聪慧肯定知道自己的意思。

    老朱的脸色陡然阴沉下来,不怪韩度多想,实在是宫里发生过的事情不少。连嫡孙都能够遭人毒手,甚至连太子都被人下毒。虽然这些都不是那些文官做的,但是谁也不能够保证文官就绝对不会这样做啊!

    韩度继续说道:“想要彻底斩断这些文官儒生的影响力,那就他们的价值来源。他们最大的价值,就是读透彻了四书五经,只要科举不再考四书五经,那这些人就不会再有丝毫的价值。到了那个时候,狗都不会去闻他们一下。”

    “不考四书五经,那考什么?”老朱疑惑的看向韩度。

    韩度面对老朱迷茫的目光,顿时心里如同惊涛骇浪的翻涌起来。成与不成,就在这么一哆嗦了。若是成了,那以后书院必定光芒万丈。若是不成,那以后书院就只能够选择沉寂下去了。

    “这天下的学问又不止四书五经......”见老朱脸色没有变化,韩度才鼓足勇气说道:“可以考数理化。”

    “科举考数理化?”老朱一愣之后,很快回过神来,看着韩度意味深长的笑着道:“枉朕还以为你大公无私呢,没有想到你也是见缝插针,夹带私货的人。”

    既然话说开了,韩度反而彻底放下了紧张,哈哈笑道:“大公无私的那是圣人,没错,臣在这一点上的确是有私心。毕竟书院现在好几千人,臣既然将他们招进书院了,那自然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的前程考虑。”

    “虽然臣的确是有些私心,但臣实在是想不到,当今天下除了数理化之外,还有什么能够和四书五经相提并论,可以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学问了。而且皇上还是书院的院判,天生就是书院学子的师者,理应也该为书院的学子考虑吧?”

    “更何况,数理化对百姓而言的确是比四书五经有用。制造热气球能够飞天,制造火器能够增强明军战力,制造蒸汽机能够让人获取更大的力量,制造纺纱机能够让人一天时间织出十倍有余的布。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好处啊。

    相反,四书五经除了让一些文官和儒生钻故纸堆之外,对百姓有什么好处?一点也没有。”

    “你说的有道理......”老朱点点头。

    韩度心里顿时狂喜,可是脸上却丝毫都没有表露出来。

    “可是......”

    韩度心里瞬间一阵冰冷,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可是’偏偏它就出现了。

    老朱摇摇头看向韩度:“十几年来,科举已经深入人心。当初刚刚开蒙的童子,现在恐怕正摩拳擦掌的想要考取功名。若是贸然更改,谈何容易?”

    韩度的神色顿时凝重起来,劝道:“再不容易也要去做,若是皇上不做成此事,那以后就更加没有人能做了。”

    若是老朱不做,那以后文官肯定会拿着‘祖宗家法’的幌子,无限期的阻拦想要改变科举的人,哪怕这个人是皇帝!

    “而且,既然这些人和皇上不是一条心,那他们越是有学问,那对朝廷的危害就是越大。与其留下隐患,还不如直接将他们全部抛弃。这样虽然会有一时之痛,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值得的。”

    老朱沉吟一番之后,叹道:“贸然取消科举,太过激烈,有没有折中一点的办法?”

    “有。”韩度又一次没有让老朱失望,说道:“圣人提倡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现在被儒生们丢的就只剩下书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