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的宗室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是宗室?失敬。”郑芝龙微微一颔首,打了个恭。若是寻常宗室他正眼都不会瞧,毕竟这天下的宗室比南京城的人还多。万历七年(1579)的时候天下宗室有数的共计一万五千人。这人口并不算多,但张居正依旧认为是“即揭天下之赋以供之,尚不能给。”。得亏张居正死得早,要不然过个几十年他要是再翻宗室的户口本,怕不是要惊得如五雷轰顶一般。60;62;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一万五变成了十五万。现在又过了三十年多年,保守估计宗室人口已经超过了三十万。这三十万还只算户主一人,他们的家庭成员也是宗室却并没有算在内,拢共加起来广义上的皇亲国戚已经百万有余。60;62;  就算是愚公急着要开山,也不会生得这么起劲。其繁衍速度之快,被时人称作“千古所未有也”。这要是个养殖场,厂长非得得劳模不可。60;62;  这些宗室里最低阶的奉国中尉一年也有两百石的俸禄,相当于正五品官员的俸禄——和知府、千户以及内阁里头诸位阁老一个待遇。60;62;  这么一大坨人的开销对国家实在是极为沉重的负担,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一千八百万两,后来的辽饷平均一年三百五十万两,而宗室的俸禄竟有五百五十万两!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成。60;62;  这个比例若是搁到今天,就相当于每年拿七万亿元打水漂玩——对比一下,解放军一年军费的开销也就一万亿元冒个头,美军军费“也就”三万亿,大明朝这一下子就等于用朝廷的财政同时养了两个美军,真是财大气粗。60;62;  由于宗室多如牛毛,每年还要朝廷破费不少,郑芝龙本人对那些好吃懒做的寄生虫非常不感冒。不过面前这家伙,倒是很不一样。60;62;  这家伙...倒不是一眼能看出什么王霸之气,就是看上去非常特别。头顶着凉帽,鼻梁上架着圆圆的墨镜——不知怎么着,郑芝龙总觉得这凉帽和墨镜看上去非常眼熟,好像在哪见过。那套长衫本来倒是没什么,这种清凉的装扮在南洋非常常见。不过能在南京见到这套装束,倒是让郑芝龙产生了些亲切感。60;62;  颔首以示问好,郑芝龙便叫上了朱由检的字号:“德约啊,在这里先谢过了,小儿朱成功一去大半年音讯全无,多亏了你带信回来,我这个做爹的才放了心。你们是如何认识的啊?”60;62;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家祖被宫中的侍卫宫女一路护送到了福建,然后乘船去了海外,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浪漂泊数月这才到了一处方外之地。一到那里,家祖的侍从便觉得当地的土著黑发黑眼,有类我朝,便和他们交谈起来。结果一谈才知道,那处地方竟然都是殷商移民。闻听家祖从大洋彼岸来到此处,他们当即便认了这门亲。因为在当地土著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也是从大洋对面来的。”60;62;  “此话当真?”郑芝龙皱了皱眉。海对面有殷商遗民?怎么听着像是在胡扯。60;62;  “千真万确。我们在一处崖壁上还发现了上古蝌蚪天书,确信是殷商的文字无疑——我们出行的时候带了不少药,其中有一味药就是龙骨,我们发现龙骨上刻的花纹和山崖上刻的那些一模一样。”60;62;  “龙骨?哪里进货的龙骨?”60;62;  “河南安阳,殷墟。”60;62;  “嗯...”郑芝龙应了一声,摸着下巴暗自想道:“连问几个问题他都对答如流,眼神也没有丝毫变化。要么就是真话,要么就是...老奸巨猾至极,骗人成性,早就习以为常了。看这样子也就二十来岁,不像是那种老油条的样子。嗯...姑且信了吧,反正他从哪来到哪去和我有驴球关系,只要有用就行。”60;62;  连儿子的情况都没先问,他便把话题转移到了三牙斗舰上:“这是你们的船?自己造的?”60;62;  “没错,在阳洲的金山造船厂下水的三牙斗舰——水线以上三层甲板,艏楼艉楼一层,全通火炮甲板一层,半水密隔舱的军火库一层,水线以下是全水密隔舱的储藏区和生活区。”60;62;  “有意思。”郑芝龙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们和洋人学的?”60;62;  “对,我们学到了洋人的肋板造船术,所以能在取消部分隔间的情况下维持舰体结构强度,从而建造出和洋人‘夹板巨舰’上一样的全通火炮甲板。同时船壳也比原来福船的船壳厚了不少,我们用橡木和柚木做了双层船壳,就算是红夷大炮打上来也就是蹭破点皮,非得用几千斤的岸防巨炮——或者说三十二磅以上的重炮,才能在正常交战距离打穿她的船壳。”60;62;  “肋板?”郑芝龙摸着下巴思量了片刻:“你是说,从龙骨处像肋骨一样铺开?”60;62;  “不愧是南安公...啊,现在是平国公了吧?”60;62;  “是,但是叫什么不打紧。”郑芝龙摆了摆手,盯着三牙斗舰看了又看:“原来洋人的船是这么回事。给船装上肋条,就能清出一层全通火炮甲板来...就跟窗户要装窗格再糊纸才结实,是这个道理吧?”60;62;  “嗯,就是这样。”60;62;  “可以,可以。”他点了两次头,又接着问道:“这样在技术上有没有什么难度?”60;62;  “难道是不难,但是他们的造船法和我们的造船法不是一个体系,我们的船厂对如何加肋条一无所知,不可能我们一拍大腿说——‘哦,能给船加肋条!’然后立马就能加上去了。我们在海对面的做法是和洋人的工匠协作设计,然后共同监督建造。福船的设计比较麻烦,她水线以下的构型非常复杂,几乎每一块龙骨的造型都有差异,这样蒙上船壳以后才能是标准的流线型。”60;62;  “海对面也有洋人?”60;62;  “我就从那来的,按照我们的说法是阳洲,按照西班牙人的说法是‘亚墨利加洲’。”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