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五百三十九章 道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到现在才想起来他?放心,他好得很,我们一路上收了不少土产,他正当着净坛使者呢,在我们那吃得不亦乐乎,连自己是被忽悠来的都忘了。”60;62;  “唉,有这么个少帅也让我心焦得很呐——”说着,李国英抬头望了朱由检一眼。经过了今天这一遭,他已经对左梦庚彻底失去了信心。自己坑害了自己不说,还拖着他李国英一起下水,差点连命都丢了。他李国英可不是什么善茬,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60;62;  “我倒是可以给李镇台一个建议。”见李国英有这个意思,朱由检便直接借坡下驴,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我先前听闻了左侯爷的遗嘱——我觉得没有问题,按照他的遗嘱来部署守住湖广那自然是没有问题,你们的问题在于左梦庚这个家伙是吧?”60;62;  “是啊...”李国英叹了口气:“少帅,志短而才疏,见利而忘义,贪心还不小。这次的事情算是他自取其祸吧,只是害得我们和他一起遭罪。制台!还请念他年幼,千万不要治他的罪啊!饶他一命啊!”李国英大呼道。60;62;  “这老小子也忒毒了...我压根就没想打算把他怎么样。这倒好,直接叫我饶他一命...这叫我如何是好?开头把罪就给定到顶天了,我总不能不治罪了吧。我的天,他这是想要了左梦庚的小命啊。”朱由检白了他一眼,想了一阵,这才开口道:60;62;  “虽然他参与了刺杀,但是他本人对刺杀的计划毫不知情,只是在无意之中成了帮凶而已。我本来想对这个蠢货严加惩治,但既然李镇台给他求情了,那我就网开一面吧——”60;62;  “还请制台不要心慈手软,不正法不足以明视听。我李国英旧日里和左侯爷以兄弟相称,今天我就大义灭亲了,恳请制台为了天下的公义,一定要他的治大罪!只是...”说着,李国英抹了一下眼睛:“到时候制台顾念李某人大义灭亲的份,让我那侄儿留个全尸...”他又抽了一下鼻子:“到那时,我也好和侯爷做个交代。”60;62;  “我的老天,这都什么人呐这是,你说这话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朱由检皱了皱眉,思量了一番:“本台本是想拿左梦庚是问,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左侯爷勤王有功,他尸骨未寒我就斩了他的独子,我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呐。”60;62;  “不不不,你砍了左良玉全家到时候武昌人民一定放鞭炮庆祝啊!”李国英在心中大呼道,但面上却又还是那副扼腕叹息的样子:“制台...制台!你一定要...”60;62;  “李镇台毋须多言,本台早有定夺了——左梦庚会被送回南京,放到紫金山上圈禁起来。但武昌镇不能没人镇守——李镇台,上前听封吧。”60;62;  “封?”李国英先是一愣,随后立马站起身,在朱由检面前躬身拜了下去:“恭候将令。”60;62;  “用不着多礼,行礼那是礼部的事情。我这里直接把札文给你,你直接去南京找礼部领官服官印吧。”说着,邵纲从随身的包裹里掏出了一个木盒递了过去。60;62;  “末将谢过制台!”李国英双手捧过木盒子,直起了身。他看了看木盒,又望了望朱由检,开口道:“不知道制台给我封的是个什么官?”60;62;  “武昌整饬兵备道的主官,领的是佥事的衔,正五品。”朱由检临走前带了不少空白的札文,就是为了一路上方便他调动分配各地的官署。正五品这种知府级别的官虽然并不小,但对大局来说无关痛痒,在九品十八级中正好在中间。这种级别的他并不需要和朝廷商议,五品的官服五品的官印只要拿着他填好的空札就能去吏部报道——不过李国英没有功名在身,而兵备道又是文官的地盘,要是没有朱由检的门路他几乎没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只能做左良玉的幕僚而已。60;62;  “下官拜谢制台!”闻言,李国英当即便又拜了下去,连“末将”都变成了“下官”。60;62;  这个“武昌整饬兵备道”,其实是朝廷官僚制度错乱以后的产物。明中期以后吏治崩坏,选官任官制度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各省的布政司、按察司、都司这三司的官僚普遍出现了无力管制辖境的局面。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三堂”应运而生。60;62;  分守道、兵备道、分巡道这些原本只是为了便于管理才设置的介于省府和州县之间的“道”,逐渐走上了前台。这些道全都是文官,分守道是布政司的下辖单位,分巡道兵?涞朗前床焖镜南孪降ノ弧?60;62;  这三道本来就有,但却在这一特殊时期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因为三司已经被“三堂”取代。60;62;  这三堂便是——巡抚,巡按,和总督(经略)。和原来军民分治的体制不同,这些全部都是文官,而且是清一色的都是京官。60;62;  由于本来的三司不堪大用,朝廷为了应急便向各地派驻了临时的三堂,用以取代三司的职能。这些本来只是用来监督的临时钦差一坐下来就不走了,并且以京官的身份总揽了各省的大政,这才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各地的行政体制——换句话说,他们是中央派驻的办事处,用来给地方擦屁股的。60;62;  那原来三司的怎么办?自然是全都下派了下去——其实本来就该是他们下去执政的,不过在这一时期各道的地位逐渐上升,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到了清末,“道台”就成了百姓们口中的大官的象征,鲁迅的文章里头也经常提到“道台”这个大官。60;62;  不过到了1646年这一会儿,三司变三堂的风波已然平息,巡抚巡按成了各地坐堂的定员主官,而总督和经略则更上一层楼,成为了事实上的各省“刺史”,而这些除了经略总督偶尔有武官出任的特例以外,无一例外的全都是文官,而且名义上是京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