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一千零三章 寺子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寺子屋多是由寺庙开办,而“即寺子屋”则由商人、浪人、医者开办,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平民子弟进行基础教育。从识文断字到礼法、算学、历史、文书等等,教材则用了《千字文》《唐诗百首》还有四书五经之类儒家经典,以及各类杂学书籍。这些只是都会在这些“寺子屋”里头教授给出身贫寒的儿童,而且只收一点微薄的学费。60;62;  和实行愚民政策的朝鲜比起来,德川幕府倒是在基础教育上下了大力气,识字率也高得离谱。就算是到了幕末,幕府财政日益吃紧,百姓民生凋敝,然而在江户城,儿童的入学率甚至逼近90%,连女孩也也包括在内。全日本的识字率也在50%以上,这代表几乎所有成年男子都识字,就连很大一部分女子都经历过基础教育。60;62;  不过,能有这么高的识字率也得益于“假名”本身的方便易学。真要这些日本百姓写个书信公文,他们肯定写不出来。但要让他们对着假名读江户时代盛行的各种重口味色情小说,那他们就很有经验了。60;62;  如果把假名视作“拼音文字”,那和一同使用拼音文字的列强们相比,日本这基础教育足以让他们汗颜。60;62;  同一时期英国的识字率却还不到25%,法国更是在10%左右徘徊,18世纪末甚至还不到5%。俄国就不用说了,就算是莫斯科城里头的识字率也还不到20%,要是算上田间地头的“灰牲口”,这识字率恐怕还到江户城的一个零头。60;62;  可见识字率和经济是否繁荣没有直接关系,关键还要看文化背景和社会稳定的程度。饱受儒家文化浸润的国家都会在文教上下大力气,但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有些国家会实行愚民政策。60;62;  朝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们连清朝都不如。清朝和大明相比虽然识字率出现了下滑,但也没跌得太难看。真正让中国人进入“全民文盲”状态的还是清末的连年战乱,混乱的政局让中国的识字率出现断崖式的下滑,基础教育根本无法推行。到了49年,识字率竟然跌倒了和工业革命后法国并列的地步,实在是可怕。60;62;  大明的识字率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战乱大大降低,但在尚未遭受兵灾的江南,识字率依旧很可观,明末小说业的腾飞就和江南的高识字率有密切的关系。毕竟要是跟清末似的九成人都不认字,那还印什么小说,印草纸去算了。60;62;  江南的男子不分贫富贵贱,基本都有受教育的机会。钱谦益等一干地主虽然靠收租子剥削百姓,但他们在兴办文教这一项也丝毫不吝啬,毕竟这也是为自己挣名声。60;62;  几乎所有的江南男子都至少能念完蒙学,大部分人可以念书念到二十岁。城镇里的孩子若是二十岁在科举之路上毫无建树,他们才会正式另谋生路,到城里头做工赚钱养家——当然,在二十岁之前他们已经半工半读了。60;62;  同理,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在念完蒙学之后,就得帮着家里干农活分摊家务,念书也只能半耕半读。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读书这条路子上坚持下来,有些人学成了半文盲便放弃了。不过对他们来说,看是四书五经有些麻烦,看些公文和报纸还是没什么问题的。60;62;  因为,朱由检也对在南直隶普及电报网络非常有信心,因为他能找到大量能识字的人来填充填报系统中的工作岗位。在电报系统向外传播以后,高识字率的日本会成为第一个受益者。而门阀林立实行愚民政策的朝鲜,说不定会成为锅底和吊车尾。60;62;  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因为朝鲜是模范朝贡国。若是模范朝贡国都掉了队,如何给其他属国做表率?60;62;  “金府君,朝鲜有多少人识字?”60;62;  “官宦人家的子弟自然个个都识字。但是下头的那些...”60;62;  “他们就不会了吧?”60;62;  “嗯,连会谚文的都不多。”60;62;  “金府君...锢民有锢民的好处,但现在时代变了,锢民已经落伍了。今天这电报就是个例子——电报在大明能推行得起来,但在识字率低下的朝鲜肯定会困难重重。我觉得你们送儒生来学习也没有用,因为我们要的是平民子弟。只有平民子弟才会把识文断字当成谋生的手段,你们送来的那些豪门子弟还是算了吧。就算教会了,他们回去也不会在驿站里头坐着翻译编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