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 > 第822章∶瞒住!采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高侃得令使军出击,却因轻敌陷入庞同善设下的包围圈中,正是危急之时,却得彩霞公主率军从高丽军侧面杀到,解高侃之危后两军汇合大败庞同善。

    庞同善领军退到“南苏”与“木底”和“苍岩”三城,奈何却因所率之军不能形成有效的防线,皆是被彩霞公主率军各个击破,一路斩杀高丽军五万余众后与泉男生所率的高丽降军汇合,此时,张大保率领的水军已然从鸭绿水全线移师于平壤城外水域形成对高丽水军的全面包围。

    而罗士义与卢青凌所部,行进途中已然将游弋于高丽王城外的庞同善部被冲散的残军全部清除,大军直逼高丽王都。

    便在秦文远使军稳步推进到“夷城”与彩霞公主、泉男生所部大军汇合之时,李靖麾下苏定方所部与新罗与秦家军联军已然攻占高丽数城,数路大军兵临平壤王都,摆开围城之势。

    秦文远汇合麾下之后,率军迅速攻破高丽“夷城”防线,挥军一路追击高丽败兵,数日后至平壤王都,终与先期到达的苏定方等联军会师。

    到此时,高丽军几乎再无抵抗的能力,泉男建麾下兵将已然被打得七零八落。

    大军围城月余,使高丽王城中军民不堪重压,多次欲弃城而降,奈何泉男建这厮不允,仗着高丽王城城池坚固,使坚守城池之心腹军士紧闭城门,凡城中百姓靠近城门者,皆是无情射杀,一时引得城中军民相互仇视,时有军士、百姓发生冲突,死伤累累。

    高丽王高藏与泉男产终日人心惶惶,面对城中暴乱、城外大军围困的局面,知守城已是回天无力,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二人悄悄商议得当,由泉男产率城中官员近百人,乘着泉男建心绪烦乱,醉酒之时,勾通守门军士,悄悄出城寻见高琴郡主,献上高丽王印投降。

    待泉男建发现,这厮大怒斩杀十数位守门军士后,传令加强城门守卫,并率军主动出战欲杀出条血路突围。

    秦文远大怒,本欲不使火器攻城而尽量减少城中军士、百姓伤亡,无奈这厮太不识趣,大厦将倾之时,仍不知审时度势,遂传令周仓率百名亲卫,使火箭弹近距离攻击城门。

    周仓得令,率亲卫使百枚火箭弹炸开城门,“轰隆隆”的爆炸声里,罗士义、卢青凌率军为前锋冲入城门,斩敌杀将并迅速占据四门。

    秦文远挥军掩杀,数路大军杀入城中。

    周仓紧随秦文远,进城便遭遇泉男建率小股敌军仍是抵抗,这厮奋起杀敌,数个回合便将泉男建挑落马背,使军士捆绑于秦文远当前。

    “将这厮好生看管,待城中安抚顺当,当众斩之!”

    秦文远轻描淡写吩咐过后,继续率军前往高丽王府。

    王府门前,高藏早是跪伏迎接高丽新王高琴,望着这同宗同族,被人当做傀儡的王弟如今的凄惨模样,高琴有些悲从心来,遂柔声说道。

    “起来吧!待王国平定之后,少不得有你一席之地,高氏族人如今凋落,正是我等齐心合力之时。”

    高藏目中含泪,自是唯唯诺诺应承,起身随高琴进入王殿,稍后,先期随泉男产投降的高丽近百名臣子入殿,待高琴坐上王位,皆是山呼千岁。

    自此,高丽国再是回到高氏手中,历史中出现了首位高丽女王。

    秦文远使罗士义、卢青凌等将携高丽女王手谕,率军于各地清除仍有抵抗的高丽残军,使接女王手谕愿意归顺的高丽各地军政官员,就地做好安抚动乱,使军民回归正常的工作。

    大唐贞观十一年二月,高丽全境平定,高丽女王高琴得徐天之策,重置高丽国辖地为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座县城,并于王城设安东都护府应对大唐,使不足两岁的儿子徐小钢遥领都护,其职权由徐天全部代理小】

    【说】

    高丽国大事既定,其国政便是按施政的方略使之运行,大军也得暂时的休整。

    这日,秦文远、张仲坚、李靖、苏定方安康,终是没得卵用,眼看皇后病重一日更胜一日。

    皇后病体如此拖延,便在凄凄惨惨,灯火暗淡的夜里,长孙皇后终是于弥留之际开始交待后事,将夫君、襄城等子女叫到身前言及自己归天之后子女等诸事,言及襄城婚事时道。

    “儿啦!母后因心中怨恨秦文远,以致耽误你的婚姻大事,瞧你终日于宫中郁郁寡欢,其实心中不忍,为娘去后,你便自己拿主意嫁与不嫁吧。”

    说完襄城之事,长孙皇后吩咐屏退左右,夫妻二人相依追忆往昔,不舍将要阴阳相隔。

    李世民泪眼蒙蒙中长孙皇后终是安详闭上双目,撒手人寰。

    贞观十一年四月,长孙皇后陨命,朝臣皆是披麻戴孝,各路宣旨官马不停蹄往大唐数州城传旨皇族亲信、世家大族、驻外重臣回京奔丧。

    李靖等朝臣快马赶回京城参与皇后丧事,再往皇陵祭祀皇后亡灵,待得诸事妥当,已是数月之后,秦文远却因皇后怨恨其己之故,并未获朝廷旨意回京参与此事,乐得这厮继续于高丽国帮助高琴理顺国中之事,终日与舅父谈些海外趣事。

    此时、长安城中百姓闻知大唐使高丽、百济、新罗称臣,举国欢庆,终是冲淡因皇后病故而长久的压抑气氛,酒楼、集市人流聚集之地,处处可闻百姓作为唐人的骄傲之语,那说书之人更是将高丽之战编成话本,终日于酒楼茶肆说得天花乱坠,引得百姓大声喝彩。

    秦文远之名再是于长安城百姓间广为流传,说起徐王爷岂是一个好字了得,百姓心里这厮已经不是凡人而为星君下凡的神仙,其能可招雷电,可发阴兵,可移山填海,跨下坐骑乃龙王之子所化,手中兵器乃上古大神所使,当真是传得神乎其神。

    有百姓家中将这厮塑像供奉,一时秦文远的画像和塑像竟是供不应求,有长安城中聪明的商人请工匠大量铸造这厮石像,因石料供应不足,据说长安城周边山野的石头被开采一空,衙门得报,迅速使兵士制止这等不顾性命,大肆挖山的行径。

    此事禀报到朝廷中,李世民借表功东征将士之机,召集群臣太极殿上言及此事。

    有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出列奏报。

    “皇上且不必为此事烦扰,此乃长安城百姓茶余饭后闲谈之语,而民间犹喜以英雄人物为话本流传,想徐天有功于社稷,加之此子往日长安之时便得民众崇拜,自然而然便符合百姓的追捧之心,微臣以为,朝廷为此事大可不必介意,当可等闲视之,时日稍久,此事定然会渐渐平息。”

    李世民闻言,微笑说道。

    “想不到那混小子竟有此等造化得民众追捧,如今东北、高丽皆入秦文远掌控之中,便是高丽有国书称臣,朝廷却于军政插手不得,安东都护如此重要之职,使不足二岁的小儿任之,秦文远的野心不小啊。”

    兵部尚书侯君集听皇上之意,知皇上对秦文远把持东北、高丽国政已然有些不满,遂于殿上出言而道。

    “皇上!高丽国之事,微臣以为可使新罗、百济联盟应对,朝廷当派员于两国游说对高丽的防范,并使细作潜入高丽,挑唆不满被女王治下的高丽贵族,使高丽国政暗流汹涌,必然引起国内动荡,此策除可牵制秦文远于东北的布局,又可使高丽贵族对王室治理国政动荡而不满意产生积怨,那时,朝廷可借口高丽国政动乱使大臣前往处之,此为一箭双雕之计,望皇上允微臣所奏

    李靖等臣对侯君集的提议冷眼视之,暗忖如此小儿之计如何能瞒得住秦文远,如是皇上采用这厮的计策,使朝臣施行对高丽如今尚不稳固的国政行反间、挑唆之策,新罗、百济危唉,以徐家军水师和“檐罗岛”张仲坚麾下海盗,加上徐家军和高丽军从陆地进袭,整个半岛将全部落入秦文远手中,那时这厮定然会使高丽再不会奉大唐为宗主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