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509章 大明口粮的急迫性,英国公回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水利工程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事关我大明亿万百姓的口粮保证,

    无论什么时间都要放在第一位。

    总之,朕就要一条,大旱有水、大涝排水、河道通畅、漕运无阻。

    朕查过,大明一朝,朝廷每年在修河防灾工程上平均只有七十万两,而今年朕一下子拿出三百万两,

    哪个地方如果觉得银子不够,那就找工部和户部申请,只要能修好,银子一定到位,

    但若是银子给了还修不好,朕就将哪个地方的地方官埋到河里去祭天!”

    此话一出,皇极殿内群臣皆是浑身一哆嗦。

    他们从皇帝的话中听出了浓郁的杀意。

    “房爱卿,吏部重新修订外察、考满的标准,考满六事中增加水利工程、农业发展,作为重点考核项,明年启动。”

    吏部尚书房壮丽立刻出班:“陛下,考满是按照《到任须知》中学校、田野、户口、赋役、讼狱、盗贼等六事考核,

    地方官以六事施政,吏部按六事考核,其中,赋税征收完成与否,是进入考满的必要条件,

    增加水利和农业两项倒没有问题,但有些地方不靠江河就占了便宜,有些地方江河比较多的,就容易被水利拖累,

    长此以往,官吏都不愿意去有辖区有江河的地方任职了!”

    “可以做变通,有江河的地方,水利一项只要做的好,升迁优先,俸禄调整等优待措施,吏部拟定后提交内阁商讨

    到了这一刻,群臣皆是意识到了皇帝对水利的重视了。

    封建的农业社会,没有发型机械,任何一次的决堤,都是灾难,崇祯很清楚,所以强调强调再强调。

    交待了几句后,朝会散去。

    崇祯回到东暖阁,拿起一份汇总数据慢慢的翻看着。

    今年的赋税,加上这近一年时间在锦衣卫的协助下,户部从民间买的粮食,整个大明的存粮在四千万石左右。

    四千万石折合是六十亿斤,对整个大明近两亿百姓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后,才在地图的西南角圈了个圈。

    那里赫然写着天竺两个字,后世的天竺是世界粮食的产量第三大国。

    若不是天竺农业技术落后,人懒了些,以他们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搞不好能超越大明。

    好一会儿后,崇祯叹了口气,粮食基地倒是找到了,可天竺与大明之间隔着察哈台汗国(新疆),想要借道的可能性不大。

    “既然借道不可能,那朕就将你们打服了再说!”

    “先收服蒙古诸部,再平推建奴,没有外敌威胁,剩下的就好办多了。”

    有了决定之后,崇祯回到龙案前,提笔写下:“宗室、勋贵、江南、孔府、士绅富商!”

    相对于粮食,这五大问题就不算什么了,即便是将他们全部抄家了又能如何,银子把太仓库堆满了也没用,能买到粮食吗?

    但可以从他们手中弄土地呀,尤其是宗室和勋贵!

    “大伴,福王到哪里了?”

    “回陛下,昨日锦衣卫送回的消息,福王刚出彰德城,距离京城还得千把里路。”

    尼玛……这是准备到京城过年吗?

    崇祯听完心中吐槽了一句,洛阳到京城一千七八里路,好家伙,福王从八月中走到九月中下旬,一个多月只走了六七百里路。

    一路上是游山玩水,还到路过的赵王的彰德城、郑王的沁阳城小住几日,生怕这两位藩王不知道他要去京城。

    一个多月的时间,福王进京的消息也足够传到其他藩王那里了,估计那些藩王们有些已经猜到福王的用意了。

    崇祯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宗室难搞,那就先拿勋贵开刀,证据确凿,还有围杀违抗军令的大罪,朕就不信还能翻出浪花!

    年前收拾了,还能过个肥年。”

    “大伴,告诉李若涟,派人去通知英国公回来一趟,等英国公回来后,按照既定计划,可以收网了!”

    王承恩应声后,快速离去。

    五日后的申正时刻,英国公回到了京城,连口水都没有喝就进了皇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